上海咖啡館復工日記:日均150杯,連續40天吃住在店里
運費漲了近10倍,每天睡地板,大熱天穿防護服配送。
從日出100杯到200杯+,堅持營業40天,加了1000多人的微信。
在上海,有一家復工40天的咖啡館,他們經歷了什么?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隔離第8天我們決定回店里做咖啡
從3月下旬開始,上海街上的人流量就開始越來越少,咖啡館的生意也開始下滑,大部分門店,都在準備最后一波外賣。
3月31日,上海全域進入了“靜態管理”。
當天下午兩點,徐匯區延慶路也被拉起了警戒線,街上所有的店面都被告知停止營業,YEAST也屬于其中一家。
當時,YEAST主理人何姍澤想,“關閉個四五天左右就能營業了,就當放個假吧。”
可是四五天過去,沒有任何“解封”的跡象,看著每天疫情嚴峻的新聞,想著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和固定不變的房租和員工工資,她的內心不免有些焦慮。
就在家隔離第8天,何姍澤在湖南路街道餐飲群里看到了一則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發布的消息:“符合持續可供應條件的商家,可以申請線上外賣。”
YEAST一直是“簡餐+咖啡”模式,符合食安部門的“白名單”要求。
何姍澤告訴我,YEAST成立于2020年10月,門店35㎡左右,位于徐匯區延慶路,距離地鐵1/7號線常熟路站比較近,每個月房租和人工成本最低在6萬左右。
和家人商量后,她決定申請復工。“如果不復工,我們就只有支出沒有收入。與其在家焦慮等待,不如做些什么。”
“原材料是充足的,在被封店的前15分鐘我們收到了一批從貴州寄來的咖啡豆,大概60公斤左右,隔離期間養豆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決定復工,人就要全部吃住在店里,不能再回家,并且每天都要提供24小時核酸證明。“當時想,吃住在店里還好,就擔心沒地方做核酸。”何姍澤說。
準備物資也是個問題,“不知道疫情何時才能結束,要準備多少生活必備物資才夠,我們心里也沒底。”
由于人手和精力有限,何姍澤夫婦決定把菜單做最大化的精簡:咖啡只提供拿鐵、美式和冷萃3款最基本款產品,簡餐提供三明治。
就這樣,他們回到店里,開始復工。
吃住在店里,“困難比想象中多”
“當我們真正復工了,才發現困難比想象中多。”
4月9日,何姍澤第一次發了恢復外賣的朋友圈,陸續收到附近小區的團購訂單,加起來總共有157杯。
第二天早上六點,何姍澤和老公就起床了,開始調試設備、整理單子,準備開店。接下來的一整天,就在制作咖啡和配送之間來回循環。
“沒想到第一天訂單量有這么多。”久違的忙碌讓人欣喜,一直到晚上9點左右,不間斷有人下單,送完咖啡、做抗原、打掃、清潔等一系列工作之后,都到夜里12點多了,還要在準備第二天的材料。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天天連軸轉。而且剛住店里不習慣,每天睡不好;有時訂單多,來不及吃飯,“幾天折騰下來,身體就吃不消了。”
何姍澤冷靜下來,覺得不能再繼續了。
“這樣下去,我們的身體抵抗力會下降,如果我們倒下了,還談何做咖啡?”何姍澤和老公決定改變策略,開始制定固定的營業時間:早上9點開始配送,下午4點停止接單。
并且,每天分工操作,一個人負責在店內制作咖啡,一個人負責在外配送。
日常安排漸漸穩定下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咖啡豆充足,但是杯子、杯蓋、杯托等易耗品在幾天營業后就用完了。而疫情中的運費高出平常的近10倍,比所購買的原材料都貴。
但YEAST的咖啡并沒有漲價。“之所以在疫情這么嚴重的時候還出來,除了房租人工壓力,我們也想為大家做些什么。”
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很多。
店內沒有洗手間,上廁所要跑到一里地外的公共廁所;
每天睡地板,只有一個瑜伽墊,第二天起來腰酸背疼;
晚上制冰機、冰箱不停轉,噪音讓人休息不好;
送咖啡尤其是個辛苦活,需要穿防護服,隨身攜帶消毒噴霧,每天多次全身消毒、工具消毒;
路上全靠一輛電動車,一天至少要來回跑10趟;
天氣越來越熱,穿防護服也成了挑戰;
店里只有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吃飯不規律,胃疼也是家常便飯……
更重要的,是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復工的前幾天,上海的確診病例每天飆升,每次去送咖啡的時候,雖然進行了反復消毒,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擔心被感染,每次送餐的時候都很緊張。”
“就這樣,從一個個困難撲面而來,到一個個去克服,我們最終都堅持下來了。而且,一切都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40天加了1000多個微信 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從4月9日復工,到5月19日,這40天里,日均150杯+,何姍澤的微信加了1000多個人的微信。
復工40多天,在YEAST的門口一直貼著一張告示:“親愛的醫護人員與志愿者們,你們辛苦了,感謝各位的辛勤付出,疫情期間YEAST免費為您提供咖啡。”
“能為醫護人員提供咖啡,也是我們的一份綿薄之力。”
有一次,幾個醫護人員收到咖啡,眼淚在眼里打轉,并去旁邊水果店買了一箱香蕉送給了何姍澤。“那一刻,我們也淚目了”。
溫暖,總是在相互傳遞。忙得吃不上飯,周邊的顧客會主動給何姍澤夫婦送飯;何姍澤發朋友圈購買睡袋,顧客會送過來自己的睡袋和帳篷。
“現在,睡覺也習慣了各種機器聲,顧客送來的帳篷和睡袋,讓店里有了露營咖啡館的氛圍感。”
何姍澤說,“因為這次特殊的疫情,讓平時只是商家與顧客關系的人,更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而且,“雖然訂單越來越多,但是隨著分工的明確,熟練的操作和周邊顧客的幫助,反倒越來越輕松了,也學會了苦中作樂。”
何姍澤有時間就會在每個外送的袋子寫上寄語,比如,“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店里約哦”。
在復工的40天里,何姍澤也受到很多顧客溫暖的反饋,“能喝到YEAST的咖啡是封控期間最快樂的事情”、“老板娘親自送過來,期待早日到店里喝”、“很慶幸距離YEAST這么近,每一杯都很珍貴”等等。
“顧客的需求,永遠是堅持下來的動力,沒想到一杯咖啡能夠帶來這么大的幸福感。”
關于疫情后的愿望,何姍澤說,“第一個我要回家好好睡一覺,第二個我想來一場真正的露營。”
5月17日,上海市宣布16個區實現社會面清零;5月20日,上海已有1000余家本地餐飲連鎖品牌門店恢復線上營業。
希望何姍澤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
希望上海的每一家咖啡館,都能早日再相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