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融了近30億,互聯網老兵賣藥撐起一個IPO
藥師幫共完成6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折合近30億元。
2022年5月24日,醫藥B2B平臺“藥師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按招股書披露,自2019年以來,藥師幫平臺交易額持續保持高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42.9%,2021年綜合成交額為275億元,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醫藥交易平臺,覆蓋了大約30.5萬家下游藥店以及大約13萬家基層醫療機構,擁有25.6萬個月均活躍買家。
這家創立于2015年的醫藥電商,用了7年時間從零開始做到了今天的成績,吸引了不少資本的關注。截止遞交招股書,藥師幫共完成6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折合近30億元。最近一次融資為百度、珠江投資、陽光保險領投的2.7億美元戰略融資。
更值得注意的是,老虎環球基金、順為、百度、復星藥業、DCM等大牌機構同時出現在藥師幫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01
瞄準下沉小散醫藥市場,年成交額超275億
藥師幫誕生于2015年,正逢國家倡導“互聯網+醫療”,相關賽道的投資也正處于火熱。
創始人張步鎮發現,在國內醫藥流通領域,院外醫藥交易及服務市場分散及區域化,大型賣家缺乏動力滿足小規模零散買家的需求,尤其是對長尾SKU的需求;同時由于缺乏規模及資源,小型賣家可能無法或不愿滿足若干下游需求。
于是,張步鎮將產業互聯網的打法應用其中,牽線上游批發商和下游藥店。
盡管在創立藥師幫前,張步鎮并沒有醫藥行業背景,卻曾任職于房天下15年之久,最高職級為CTO、副總裁,可以說在互聯網行業身經百戰。
藥師幫上線之初,瞄準了“下沉”且分散的小單市場。以往的批發商能夠覆蓋的藥品數量有限,而基層藥店和診所有大量的“找藥”的需求。
藥師幫通過SaaS工具和線上交易平臺,能讓缺貨的藥店診所在平臺上快速對接到有貨的批發商,而批發商則可通過平臺將貨源鋪至更多的藥店,擴寬銷路,并且節省下大量的中間費用。
顯然,這一商業模式精準戳中了藥企、藥店等用戶的痛點,很快得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
2018年底,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4年,平臺成交額達到了100億元,月度訂單量突破100萬單,覆蓋了超過20萬家藥店診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這一數字繼續擴大,平臺上的賣家數量突破4700個,買家數量突破43萬,SKU達240萬,活躍買家全年第三方商家的成交額達到170億元,占總成交額的約61.9%,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28.7%。
平臺業務中,藥師幫通過收取一定傭金獲得利潤。與此同時,公司還推出了自營業務,其優勢是通過智能倉庫,縮短配送時間,據介紹,買家嚇到后,藥師幫能在3.39小時內處理訂單并發出配送,39小時到城市,50小時到鄉鎮,快于行業平均水平約20%
2021年,自營業務成交額達105億元,約占總成交額的38.1%,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81.1%,正處于快速增長期。
此外,藥師幫擴大業務范圍,降低對“平臺”屬性的依賴,2019年開始與藥企直接合作,先后與東阿阿膠、拜耳等數十家品牌藥企達成營銷服務合作。
這項業務在招股書中被歸納為“廠牌首推業務”,即向藥企提供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幫助藥企更好地理解及捕捉下游需求,尋找直接買家。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藥師幫已與約560家藥企合作開展超過1000個SKU的推廣,成交額達8.87億元,同比增速達162.4%,占公司總營收的8.5%。
盡管藥師幫近三年營收逐年上升,分別達到32.509億元、60.649億元及100.935億元人民幣,但其毛利率毛利率只有個位數,分別為7%、10%、9.1%。
同時,公司錄得持續虧損,年內虧損分別為10.46億元、5.72億元以及5.02億元。業績大幅虧損背后,藥師幫銷售及營銷支出急劇增加,分別為6.04億元、7.26億元以及10.64億元。
02
創業7年資本持續加注,老虎、順為、百度做股東
踩中互聯網醫療的熱門賽道,藥師幫自然少不了主流資本的加持。
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 ,藥師幫的前身“廣州速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多輪人民幣融資。
2015年,藥師幫獲得上海常春藤資本、威盛股權投資1000萬元Pre-A融資。
2016年4月,APP上線一年半不到,藥師幫便獲得復星醫藥領投的7100萬元A輪融資。
2017年2月,藥師幫完成1.1億人民幣B輪融資,松禾資本、復星領投,同威資本、常春藤等前一輪投資方繼續跟投。
2018年6月,藥師幫完成總額4.2億元的C輪系列融資,其中C1輪由順為資本領投,松禾資本和高捷資本跟投;C2輪由DCM資本領投,SIG跟投;同年12月,獲得老虎中國、DCM的1.33億美元D輪融資。
遞交招股書前,藥師幫獲得2.7億美元的戰略融資,參與此輪融資的有珠江投資、百度、陽光保險、松禾資本、廣州基金及某國家主權基金。
上市前,創始人張步鎮持股20.33%;元知集團旗下百盈發展有限公司持股13.29%,為最大機構持股者;老虎環球基金持股12.98% ;前老虎基金中國區主席陳小紅創辦的私募基金H Capital持股9.66%;上海復星藥業持股8.98%;DCM持股8.65%;松禾資本持股6.24%;順為資本持股3.97%;百度持股2.25%;陽光人壽保險持股2.25%。
03
互聯網醫療邁入集中上市期
有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由16年的650億元增至21年的2831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1.79%。從企業分布來看,專科服務、在線醫療及醫藥電商占據前三席位,市場規模分別占29.9%、29.7%及15.7%。
在C端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的時期,藥師幫選擇了B端市場,與諸多創業公司錯位競爭,并吸引來大量機構投資人,逐漸將規模做到行業龍頭的位置。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2030年預計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以年化22.6%的增速擴大。
對于藥師幫及其競爭對手而言,院外醫藥流通市場的格局未定,未來還將繼續展開新的故事。
放眼整個賽道,近年來,在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受到政策的高度重視,無疑已成為近年互聯網公司、VC以及創業者最為關注的細分領域,一些項目已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2021年,健康產業資源平臺百洋醫藥登錄創業板,此前獲得紅杉資本持續投資;2022年4月,“妙手醫生”的母公司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騰訊、紅杉資本分別為圓心科技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持股19.55%和15.75%,另外啟明創投持股6.90%;2022年5月,醫師平臺“梅斯健康”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背后股東有啟明創投、騰訊等。
另外,還有消息稱,在線醫療平臺微醫計劃通過SPAC方式上市,背后有紅杉中國、騰訊投資、啟明創投等知名機構站臺。
在互聯網醫療平臺逐步走向“退出期”的同時,其概念在資本市場的熱度也回歸常態,一些“上岸”的個股在二級市場表現并不樂觀。以醫學信息平臺“醫脈通”為例,自上市后股價已從發行價的27.2港元,跌至2022年5月的9港元附近,距離歷史最高價的47港元已經下跌近81%。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