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O2O平臺或將倒閉:資金鏈斷裂,業務暫停
來源/聯商網
撰文/林平
在頻繁陷入“跑路”“集資詐騙”等傳聞后,家政O2O平臺輕松到家選宣布資金鏈斷裂,業務暫停。
7月17日晚間,輕松到家發布聲明稱,因資金鏈斷裂,整體負面的信息發酵對企業銷售及交付帶來沉重打擊。經公司研究決定,7月18日起暫停全部業務銷售、交付,恢復時間待定。
據悉,目前輕松到家官方平臺已無法預約任何服務。而在7月8日,輕松到家還發文聲稱:“不會跑路,會對客戶負責到底”。
此前,輕松到家發文表示,公司正面臨階段性經營困難,主要經營的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出現疫情,使其所有的主營城市長期無法像以前一樣進行規模化交付。此外,今年1-6月持續的疫情,高昂的自營技師成本使其經營資金持續流失,“員工制”和“自建體系”在疫情的來臨的時候,都變成了經營上的沉重“包袱”。輕松到家還表示,不再進行低價補貼。
目前,輕松到家所有門店均處于停業狀態。針對用戶、技師、加盟商、供應商、員工的債務債務問題,輕松到家稱,公司也在整理清算,根據公司資本運作情況進行逐步償還。
據了解,截至5月末,輕松到家尚有超過600名辦公室員工、超過5000名自營技師,每月交付的訂單超過10萬單。截至7月8日,輕松到家仍有100多萬的用戶。
彼時,輕松到家透露稱,輕松到家提供的鐘點家政服務具有遷移性、上門服務的特點,是疫情下被嚴格管控的行業之一,輕松到家因經營困難而出現了用戶退款延后。自今年5月以來,輕松到家便深陷“跑路”“集資詐騙”等傳聞,被多方投訴。
輕松到家很難“輕松”
據官網介紹,輕松到家創立于2014年,曾短暫掛牌新三板,是家政服務、家電清洗服務的全國知名企業,也是天貓、京東的指定服務商,美團點評的全國KA級客戶。
公開數據顯示,輕松到家已為超過200萬家庭用戶提供家庭服務,網點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年營業超過5000萬。
成立以來,輕松到家成立以來共獲得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祥峰資本、光信資本、深投控等知名投資機構,以及著名天使投資人吳宵光、香港明星曾志偉等總計1.5億元的投資。其最新一筆融資發生在2018年6月,獲得了來自天津遠致投資和深圳資本的1140萬元定向增發。
輕松到家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李偉,企查查風險信息顯示,因涉及分公司相關案件,李偉已被限制高消費,案件執行標的1.2萬余元。輕松到家旗下多家控股企業,也被列入經營異常。其中,深圳市金格美空調安裝維修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已連續三年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從發展歷程來看,輕松到家從家電后市場服務商一路延伸到了家政服務領域。2017年9月掛牌新三板,但2019年4月終止掛牌。
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輕松到家凈虧損分別為6113.4萬元、3415.52萬元及3373.26萬元,連年虧損或許是其終止掛牌的主要原因。
在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涉及輕松到家的“退款難”“無法服務”等投訴將近2000條,但投訴解決只有800多條,解決率不足50%。有不少消費者投訴稱,自己購買的預付卡無法進行消費,同時也難以退款。
對此,輕松到家表示,因近期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退款出現延遲,會對用戶的申請進行分批有序退還,并強調,對于每一個客戶的每一分錢,都不會侵占或者不予返還。
實際上,預付式消費廣為詬病。預付式消費大多以低價套路消費者,平臺方能夠在短期內快速發展付費會員,聚集大量資金,而在平臺方出現資金鏈甚至供應鏈斷裂后,老板跑路,消費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有業內人士表示,預付卡的個人消費金額不一定特別大,但是它的受眾面特別廣,如果輕松到家無法完成退款的話,消法所賦予消保委權利,對眾多不特定的侵害消費者權利,省級消保委可以對企業提起公益申訴。
低價補貼難以為繼
輕松到家資金鏈斷裂的原因之一便是低價燒錢補貼。
7月6日,輕松到家表示,公司已對深圳、北京、上海三城全面恢復正價,未來不再進行低價補貼,而是通過良性健康的發展穩定一線市場。
而在此前,輕松到家一直在進行常態化低價補貼。以7月1日輕松到家保潔產品價格為例,單次4小時保潔,3人拼團僅需89元起;不拼團直接購買的價格為2次4小時199元起,相當于24.875元/小時。
此外,還有加盟商表示,輕松到家按照每小時35元結算保潔員的薪酬,但收消費者的一般為每小時18-20多元,虧空非常大。
在家政O2O賽道,除了輕松到家,58同城拆分的天鵝到家也不好過。去年7月3日,天鵝到家宣布赴美上市,但僅僅17天后,上市之路便戛然而止,后續再無新消息傳出。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由2776億元增至8782億元,增長了約三倍。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疫情后國內經濟的迅速回暖,市場對于家政服務行業的需求將逐漸恢復,且行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2021年中國家政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沖破萬億,達到10149億元。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運營7年時間的天鵝到家目前在中國家政領域已經位列第一。
不過,背靠萬億級市場,天鵝到家雖然營收連年增長,但凈利潤卻連年虧損。截至2021年一季度,天鵝到家的虧損總額達到19.83億元。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天鵝到家的經營虧損為5.91億元、6.16億元、6.33億元。招股書顯示,天鵝到家2021年一季度虧損相比2020年一季度擴大21% ,達到1.43億元。
天鵝到家方面解釋,運營虧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在銷售和營銷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大量投資導致。
數據顯示,2018-2020年,天鵝到家營銷費支出分別為3.48億元、4.31億元、6.04億元,三年累計高達13.83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支出為1.35億元,同比增長近70%。與此同時,天鵝到家獲客成本也在不斷攀高。
據伯虎財經計算,2018-2020年,天鵝到家服務的消費者數量分別為105.5萬人、127.1萬人、107.8萬人,可得出三年來的獲客成本分別為330元/人、339元/人、561元/人,三年間,獲客成本已經上漲70%。
不過,燒錢補貼也并未給天鵝到家帶來較大規模增長。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天鵝到家平臺總交易額為88.28億元,不到市場總量的1%。
目前,家政O2O市場集中度較低,頭部第一品牌天鵝到家市占率僅有1%。此外,賽道還聚集著京東家政,騰訊投資的e家潔和阿里投資的河貍家以及美團等玩家。
天鵝到家想要用燒錢換流量,虧損換市場,并不容易。前者尚且如此,更遑論輕松到家了。
據了解,家政O2O平臺主要有兩種模式,一類是撮合信息平臺的輕模式,以天鵝到家為代表。據悉,在營收構成上,天鵝到家近90%收入依賴于其家庭服務的傭金抽成,約7%收入來源于技能升級培訓。
另一種則是自營重模式,以輕松到家為代表。據悉,輕松到家采取的是自營技師模式,公開信息顯示,其平臺共計有服務人員1萬人,覆蓋50萬家庭用戶。
在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不管是自建團隊還是平臺模式,都需要強大的資本作為支撐,資本支撐力度不足,企業融不到錢,只能選擇壓縮規模或者是關停。
在傳統家政中介機構中,盈利模式是收取雇主和家政服務人員的雙重費用。而家政O2O平臺的革新之處在于,斬斷了這一牟利模式。
不過,在市場競爭激烈之下,低價補貼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有更好的盈利模式,才能讓這些平臺真正過上好日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