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奶茶的最高贊美,是“不甜”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續命”“奶茶自由”......互聯網關于奶茶的梗總是層出不窮。
不論是自習、加班還是逛街,奶茶已經成為年輕人居家旅行必備的時尚單品。隨時隨地一杯奶茶,好像馬上就能滿血復活。
但最近幾年,很多人點奶茶時已經不會瀟灑下單,大家都更糾結了——
全糖太罪惡了,要不還是三分糖吧;晚上喝奶茶會失眠,還是喝鮮榨果汁吧;這一杯奶茶喝下去,明天會不會長痘......
不甜,已經成為了對奶茶的最高評價。
面對消費者的左右為難,商家也在努力讓奶茶更加健康。
那么,一杯健康奶茶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不加糖的奶茶,
才是年輕人的心頭好
喝奶茶固然很爽,但是當下大家也意識到了這種飲料帶來的健康問題。很多人下單時已經放棄了全糖,經過激烈的心理斗爭后給糖分打個折扣,選擇少糖甚至無糖。
糖作為奶茶的重要調味劑,幾乎是不能缺席的,一杯不甜的奶茶是沒有靈魂的。所以很多商家開始提供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甜菊糖苷等0卡的代糖供選擇。
其實除了糖分,圍繞奶茶各方面健康問題的討論從未熄火。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曾對市場上的27家的奶茶品牌開展了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多數奶茶產品的含糖量、蛋白質、反式脂肪酸、脂肪含量等指標都不符合標準。2021年,央廣網的檢測也暴露了奶茶存在的健康問題。
比如一些宣稱無糖的奶茶,每100毫升的含糖量平均為2.4克,幾乎是《預包裝食品營標簽通則》對“無糖”規定的5倍;
個別奶茶產品明明聲稱“選用優質牛奶”,蛋白質含量卻不達標;
一杯看起來很清新的奶茶,卻可能是“熱量炸彈”。
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我們應該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否則喝奶茶一時爽,換來的可能是體重飆升,或造成高血糖、糖尿病等。
同時,測評和這份《指南》也打破了一些人將奶茶當作牛奶補充蛋白質的幻想。有些奶茶使用的奶精、植脂末等原料不僅不能代替牛奶,其中超標的反式脂肪還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認知的進步和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喝一杯健康的奶茶已經成為共識和趨勢。
《2021新式茶飲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選擇低糖或代糖奶茶的消費者有明顯增長,如選擇七分糖和三分糖的用戶數同比增長均在200%以上,選擇不另外加糖的用戶數同比增長近170%。
《中國消費者報》發布的《2022現制奶茶奶原料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同樣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健康問題的重視。70%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奶茶中使用的牛奶是高品質、有營養的,且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十分排斥奶茶中植脂末的添加。
所以,與其說“低糖”成為了一股潮流,不如說消費者對于健康的訴求,才是奶茶界真正的風向標。
向健康看齊,是飲品大勢
其實不僅是現制茶飲,放眼整個飲料市場,品牌們幾乎聯手掀起了一場向健康看齊的運動。
以發展迅猛的無糖飲料為例,中國無糖飲料在2021年的市場規模為199億,預計到2026年較2021年將增長約1.4倍。
數據背后,是消費者對于健康飲品的強烈需求和追求。同時,“健康”也成為品牌抓住消費者的新機遇。
比如燕麥奶一開始是屬于素食主義者、乳糖不耐受等群體用于替代牛奶的小眾飲品,在歐美國家較為普及。
相反,中國消費者雖然常喝豆漿、豆奶、椰奶等植物飲品,但對燕麥奶的認知卻幾乎是空白,以至于這類產品剛進入中國時,在貨架上遭遇了無人問津的尷尬。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燕麥奶認知的成熟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這種能夠幫助減脂、控糖的植物奶逐漸突破小眾圈層成為大眾時尚,現在幾乎是咖啡店的標配。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燕麥奶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率超過140%,未來4年中,燕麥奶的市場規模還將不斷擴張。
書亦燒仙草就曾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一款以燕麥奶為基底的產品“橙漫山茶花”。這個以植物基打底的新產品上線10天便賣出了100萬杯,網上的打卡照片隨處可見,是名副其實的爆款。
這是書亦燒仙草年初以來啟動的“植物基新茶飲”產品戰略,向來以“料多滿足”為最大特色的書亦,在洞察到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后,決定讓自己的產品都向健康靠攏。
我們熟悉的slogan轉型為“植物基 自然清爽 輕負擔”,更貼近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理念。
這一轉變并非是書亦的跟風模仿, 或是將健康作為短期內的營銷噱頭,而是書亦進一步對消費者明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定位和特點。
不管是一以貫之的仙草還是如今的植物基,書亦的健康理念一直在延續。而且其實從創立之初,書亦燒仙草就已經頗具“健康辨識度”。
不同于許多其他常規的現制飲品多將珍珠、椰果、西米等作為小料,書亦將自家產品最大的特色“仙草”寫在名字中,而仙草本身是以草本植物為原料的健康食材。
此次明確打出健康的口號,并將七千多家門店形象進行煥新,甚至把品牌logo改成一只紅色的兔子,都表明了書亦希望在未來持續深耕健康品牌形象、走差異化道路的長線思維。
零售企業的生命力,
來自數字化轉型
書亦向健康方向的轉型說明,在如火如荼的市場競爭中,一個茶飲或者零售企業想要突圍,其實沒有捷徑可走,更需要的是長期的品牌思考。
這個思考,也包括數字化轉型。
14年前,書亦燒仙草在成都川師大附近開出第一家店,并以此為原點,逐漸讓“燒仙草”成為一種市場流行的飲品搭配和奶茶新喝法。
如今,這個陪伴了一代人青春的品牌與時俱進,跟隨新消費理念的步伐,與華為云一起再出發,踏上數字化轉型的道路。書亦的實踐,實際上代表了中國零售業轉型的方向。
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零售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大數據和新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數字化持續深入并賦能零售業的全渠道、全環節。
未來,在數字化的驅動下,零售企業的線上線下渠道將進一步打通、融合,傳統零售向新零售的升級是必然趨勢。
可以說,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零售企業品牌競爭的新壁壘。
幫助書亦這樣的茶飲或零售企業進行長期的數字化建設、推動新零售良性發展,正是華為云的能力所在。
從內外部環境來看,當前,零售企業面臨線上電商的沖擊、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等,亟需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抗風險能力、市場生存能力。尤其是在中國,線下零售具有不容小覷的規模,占整個零售行業的74.2%。
在政策層面,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一直受到國家層面的重點關注。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就曾提出,“要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
華為云長期以來為零售企業做的,正是幫助其打好數字基礎、搭好數字框架,成為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向前發展的“助推器”,讓企業坐上新時代數字化轉型的快車,從而能夠優先拓展發展空間與抓住發展機遇。
就傳統零售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雖不是一劑能夠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藥,卻對品牌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力大有裨益,故更需要提前布局、長期耕耘。
在華為云技術的支持下,零售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將逐步完善,由此推動零售企業向智能、高效演進,全面實現零售業務的轉型突破。
基于技術優勢以及在零售行業的深度摸索與積累,華為云能夠為零售企業量身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讓技術與業務在生產經營及管理的各個環節深度融合,通過提升整個鏈條的數字化運營水平,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的目的。
借助華為云的云技術、大數據平臺工具和實施經驗,零售企業一方面能夠打破日常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壁壘,從傳統的低效率、高成本經營模式中解放出來,享受新時代技術帶來的“數字紅利”,提高經營效率和科學性。
另一方面,零售企業也能輕松跨越自建和維護系統所需要的“數字門檻” “數字鴻溝”,站在華為云的“肩膀”上,不斷在新業務中大展拳腳,真正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能。
在新零售浪潮的推動下,零售行業面臨的不僅是新概念下的業務變革,更是長期的思維邏輯培育和理念重塑。如何與快速發展迭代的步調保持一致,時刻保持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難題。
華為云拋出的數字化、智能化方案,正為零售企業的長效增長與擴張,以及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建設發展新生態建設注入動力。
數字化浪潮下,華為云持續為客戶提供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通過幫助零售企業增強產品力、營銷力、渠道力、供應力、服務力5大方面的能力,從而在源頭更好地創造價值,在全鏈路上更高效地向消費者傳遞價值。未來,華為云將持續攜手伙伴,不斷激活零售行業的社會價值、放大零售行業的社會效益,持續深耕零售行業,助力零售企業增強硬實力 ,實現新增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