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出圈記:再看,再看,我就要野性消費了
旺旺出圈了,靠的不是雪餅牛奶大禮包,而是創二代的搞笑人設。
8月5日,有網友扒出旺旺集團創二代蔡旺家的微博,因其說話風格幽默有趣,戳中“笑點”,引發一眾網友的熱議。
“二公子的微博承包了我今日全部笑點。”“二公子的私人號,活躍得像個官方號。”“旺旺員工:別人的老板是個霸道總裁,我的老板是個搞笑男?”評論區里擠滿了前來打卡的網友。
據悉,蔡旺家為旺旺集團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蔡衍明的二兒子,目前擔任旺旺集團首席營運官和乳飲事業群副總裁。
“旺旺”話題也因此成功登上熱搜,并在短時間內斬獲熱搜榜首。截至發稿前,該話題已獲得超8億閱讀量。
01
旺旺出圈記
憑借二公子的出圈,旺旺再次“旺”了起來。
“我們只上30元左右的產品,怕大家野性消費。”8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在旺旺官方直播間“旺仔俱樂部”,主播手上拿著旺旺雪餅進行帶貨,直播間右側標上了“請理性消費”的標語。“讓二公子來帶貨”“二公子上鏈接”“你旺我旺大家旺”....底下網友紛紛留言點評,并激情下單。
來源:旺旺直播間
據飛瓜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18時,旺旺直播間觀看人次接近10萬,預估銷售額突破20萬元。此前,旺旺直播間觀看人次均在1萬—3萬左右,7天內最高單場銷售額為10萬元左右。
同日,旺旺食品旗艦店客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不少消費者都是看到熱搜來下單,店鋪銷量激增。
而這賣出來的一塊塊旺旺雪餅,潛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臺灣老板發家史。
旺旺集團的創始人蔡衍明,年輕的時候熱衷于“混跡街頭”,是個典型的“富三代”。
19歲那年,他從父親手里接過旺旺集團的前身——主業為食品代工與外銷的宜蘭食品廠。3年后的1979年,蔡衍明將從日本學到的米果技術帶回廠里,并將廠名改為旺旺;同年,擁有魔性笑容的“旺仔”形象也正式誕生。1983年,旺旺品牌正式創立。
1992年,嗅到商機的蔡衍明開始進軍大陸市場,并在兩年后成功在湖南設立第一家工廠。隨之,迎著政策風口,蔡衍明帶領旺旺逐漸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隨之,“你旺我旺大家旺”、“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三年級六班的李子明同學”等如魔音般的“洗腦”循環廣告語傳遍了全國各地,“旺仔”也一躍而起,成為80后、90后心中的零食之光。
多年間,旺旺集團重視下沉市場,并將其視作核心競爭力之一。
華創證券數據顯示,2008年左右,旺旺的終端網點已超過100萬家。此外,在2007年年底,旺旺啟動了“送旺下鄉”活動,配備貨車的銷售人員直接面對鄉鎮終端訂單并送貨,不斷提高鄉鎮城市的滲透率,截至2010年該項工程已覆蓋全國1500個縣。
據官網數據,目前旺旺共投資設立了34家獨立分公司,19家非實拆分公司,422家營業所。
在產品上,除了經典的旺旺雪餅、旺旺仙貝等米果類產品,旺旺集團先后推出了旺仔牛奶、旺旺小饅頭、旺旺碎冰冰、旺仔QQ糖等零食細分賽道產品。至此,旺旺也從一間米果廠轉型為一家食品飲料公司。2007年,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02
開拓跨界版圖
傳遍大江南北的魔性廣告語打響知名度,旺旺一度賺的盆滿缽滿。
財報顯示,2004—2013年的“黃金十年”,旺旺總營收復合增速達21%。僅2013年,旺旺總營收一度高達236億元,總市值更是超1600億港元。
彼時,旺旺旗下的“旺仔牛奶”成為明星產品,基本撐起了旺旺業績的半壁江山。財報顯示,2013年旺仔牛奶總收入約112億元,占總營收比約為48%。
然而,走過黃金十年后,旺旺逐漸顯現疲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旺旺2014年-2016年全年營收分別為231億元、223億元、197億元,營收連續三年下滑。
“市場表現疲軟銷售方式傳統,響應市場需求滯后。”此前,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曾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旺旺在品牌和產品上逐漸老化。
為此,旺旺開始差異化的經營策略,并開拓新興渠道,進行跨界營銷。
2015年,旺旺相繼推出邦德咖啡、愛至尊、Mr.HOT等獨立新品牌,針對母嬰、白領女性、中老年及年輕消費者等眾多客群;2019年,旺旺以控制每天卡路里攝入的方式為亮點,推出年輕零食品牌Fix?XBody;2022年2月,旺旺發布一款酒飲新品——IT’S OK,“梅”關系!龍井梅酒。目前,在旺旺食品天貓旗艦店上架,新品售價為77元/瓶。
與此同時,旺旺試圖將跨界進行到底,不斷開拓跨界版圖。
從成立醫院、涉足保險、養老,在到聯名美妝、潮牌,開設家居、主題門店,旺旺的跨界“玩法”層出不窮。最新2022年5月,旺旺還宣布首發限量珍藏款潮玩公仔,每只公仔享有自己唯一的編號,搭配唯一的數字藏品證書,“珍藏系列”限量12款,每款發售1111體。
即便熱衷跨界、營銷,探索年輕化方向,旺旺仍未徹底擺脫“老化”危機。
2022年6月,旺旺發布2021財年年報,期內實現營收239.85億元,同比增長9%;歸母凈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1%。雖然收入增長,但旺旺的毛利率同比下滑3.4%,僅為44.8%;營運利潤率下滑3.3%至22.8%,營運利潤同比減少4.9%。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