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電影院連鎖品牌TOP20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劉嘉玲
統計/劉嘉玲、高天
導語: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高速成長和普及,中國大量的連鎖經營品牌也憑借東風之力高速成長和擴張。《聯商網》秉持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推出2022年度連鎖品牌“龍舟榜”評選。
“龍舟榜”(Dragon Boat List)取自中國傳統習俗——賽龍舟,而中國的連鎖經營品牌逐漸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勢,其中創新發展生生不息,也象征著始終植根于中國文化的深厚商業傳統和創新活力。我們期待每年都比一比、賽一賽, 讓“龍舟榜”真正成為代表中國連鎖商業的核心價值榜單。
受疫情和影視寒冬的雙重影響,影院負重難行。
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去年曾預測,全球電影經過兩年的沉淀,2022年將迎來電影市場大年。但事與愿違,2022年的開場并不順利。
今年3月,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超低位運行。3月24日,內地總票房跌破1000萬元至965萬元(不含服務費),這是十年來,除疫情復工初期之外,內地單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每個影院平均每天賣出50張票,平均每場只有1.8人。
甚至針對今年的電影市場,業內出現了一種非常消極的論調,“今年是電影最難的一年。”然而,從8月13日國家電影局的數據看出,今年暑期檔票房達到了73.82億,已經超過去年三個月的票房73.81億,一些影片的票房已超過預期。可見,電影的存量觀眾及市場仍然存在。
面對如此現狀,承載影院行業的實體影院有何表現?本期,《聯商網》特別推出龍舟榜之“2022年度電影院連鎖品牌TOP20”,從門店數據、消費者滿意度、票房排行、融資情況四個維度對電影院連鎖品牌進行分析觀察,呈現行業發展現狀,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01
大環境欠佳,影院也在逆勢而上
從門店數量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300家以上、100家-300家以及100家以下。
從圖表可以看出,相對靠前的排名都被發展多年的影院占據,門店數量300家以上的影院共有7家,包括萬達影城、幸福藍海國際影城、橫店電影城等,除太平洋影城成立于2012年外,其余6家均成立于2010年之前,彼時電影行業市場相對空白,這些院線至今已經歷了十余年的沉淀,體量相對較大,發展相對穩定。
在門店數量方面,萬達影城是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哥,以790家影院、6750塊銀幕位居榜首。2005年,萬達電影院線成立,當時中國電影市場已有金逸影城、UME影城、保利國際影城等影院,但萬達院線背靠萬達地產迅速成長,2006年底迎來自己的第100塊銀幕,2010年12月31日,萬達院線總數71家,銀幕達到600塊,成為亞洲第一院線,2012年年度累計票房突破20億大關,2015年1月22日登陸深交所A股市場,成為中國院線第一股,自此萬達影院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2020年疫情發生后,大多中小影視影院面臨生存壓力,而萬達等一些大院線決定逆勢擴大市場規模。如萬達選擇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權,從“自建+并購”轉為輕重并舉模式。對龍頭企業萬達院線來講,一方面在其他中小影院忙于生存時,可以較為輕松“搶占”市場規模,對整體的市場分布合理調整規劃,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加盟費用在短期內會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為公司帶來現金收入,幫助公司紓困。
2022年,萬達電影逆勢擴張的策略仍在繼續,據了解,其今年計劃新建30-50家影院,此外,還將加速推進輕資產管理模式,每年計劃新開業50-100家輕資產影院,并對輕資產合作模式進行全新升級。
大院線逆勢擴張,中小院線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占,電影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02
環境、體驗、口碑缺一不可
實際上,檔期的出現培養了大眾的觀影習慣,當觀影成為一種習慣時,影院的口碑就變得尤其重要,這直接體現在消費者忠誠度。
為此《聯商網》依據大眾點評評分,推出“2022年電影院連鎖品牌好評榜TOP20”。
從好評榜來看,除榜單與榜尾相差較大,最高分為幸福藍海國際影城的4.80分,最低分為4.02分,其余相當一部分影院評分集中在4.5分左右,口碑相近。
不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幸福藍海國際影城與萬達影城、CGV影城相比,單店投資或管理水平差距明顯。大眾點評的評分可能會有一些水分,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其中差距。
對比門店數量與好評榜可以發現,好評榜前五名除幸福藍海國際影城和萬達影城外,其余四個院線門店數量并不多,百老匯影城、盧米埃影城、耀萊成龍國際影城門店數量都在50家左右,位于門店數量榜單的后幾名。由此可見,門店規模與院線口碑并不成正比。
觀眾在選擇影院時,一般會從影院知名度、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影院地理位置、價格等多個因素綜合考慮。
拿服務質量來講,硬件配套設施已經成為當下觀眾最為關注的要素。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及其終端的迅速發展,院線不再是唯一的觀影渠道,觀影的時間和地點限制被打破,觀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電影;另一方面,疫情對于傳統線下院線的打擊也讓電影內容方思考線上發行的可行性,觀眾或許不再需要等到電影下線之后就可以在網絡觀看,如此一來,傳統院線的優勢已不再明顯。
但讓觀眾還愿意踏進電影院的原因就在于觀影體驗,因為對于電影愛好者來說,屏幕和音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IMAX、4dX技術、杜比音效的影院會更受觀眾歡迎。
好評榜排名前五的影城在上文提到的因素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很大優勢。幸福藍海國際影城在影城打造上堅持“五星級影城”的標準,致力于打造國內頂級豪華影城旗艦,在品牌管理上堅持影城連鎖化管理。萬達影城則整合商業地產優勢,讓看電影成為一種新的休閑,為觀眾實現休閑娛樂一體化,在硬件設施上也非常舍得投入,亞洲第一塊IMAX、國內第一塊LED電影屏...都是萬達最先引入的。排名第三的CGV影城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韓國CJ集團旗下的國際連鎖影院,也是首批獲準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影城,與其他影城不同的是,CGV堅持差異化運營,高票價、優質電影品質和服務,以及會員制,讓CGV收獲一批忠實觀眾。
但電影從業者們也應清晰認知,電影是大眾汲取精神食糧的方式,觀眾不會愿意為爛片買單,單純在硬件設施上投入是無法對中國電影行業的長久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電影從業者們只有深耕影片品質,細分觀影群體,才能為電影行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03
票房或持續向好
毫無疑問,門店數量和觀眾滿意度最終體現在電影票房上。《聯商網》依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出“2022年度電影院連鎖品牌TOP20票房排行”。
Tips:1、此榜單僅統計此次聯商網《龍舟榜》TOP20影院的票房情況,并非全行業影院票房排行;
2、因總票房與門店數量相關,門店數量多票房相對高,因此此榜單只做分享,不做排名。
截止到9月4日,萬達影城的年度票房以35.16億元遙遙領先,是排名第二、年度票房8.06億元的大地影院的4倍之多,橫店電影城年度票房8.04億元,排名第三,緊隨其后的是5.47億元的CGV影城、5.16億元的金逸影城。
2022年過去大半,僅金逸影城票房達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其他影院上半年票房總額均未到。
但也不必過于悲觀,還有中秋檔和國慶檔兩個重要檔期,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中秋節已經有14部電影定檔,國慶節有3部電影定檔,內容豐富、類型多元,還有周迅、馬麗等非常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影城或許可以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04
資本迎來下一個紅利期?
除了票房,疫情對于電影行業的打擊直接體現在資本的反應上。
在此之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漸增長,中國觀眾逐漸養成觀影習慣。此外,2018年末,國家電影局曾下發《關于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表示將加快電影院建設發展,深化電影院線制改革,加快特色院線發展,規范發展點播影院和點播院線。影視行業開始越來越被看好,資本紛紛聞風而動,電影市場無疑進入了時代風口。
而在疫情發生之后,在《聯商網》統計的“中國部分影院品牌融資估值情況一覽”可以看出,25輪融資事件中,發生在2010-2020年間的融資事件有21起,發生在2016年-2020年間的融資事件有16起,占比76%。但是2022年以后,除博納影城IPO上市外,只有上影影城一輪融資,足以看出疫情對于電影行業的打擊。
對此,為幫助影視行業度過難關,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些對影院的扶持政策,如給予影院部分補貼、提前下發專資款項、運用各地的金融機構給予影院一些低息扶持性貸款等。
另外,換個角度看問題也很重要。據《中國電影報》報道,現任浙江星光院線總經理富海光認為,“疫情期間,不少逐利資本離開了電影界,看似是壞事,其實也是機會。對于電影行業來說,上游可以去除浮躁,沉淀下來做優質內容,中游可以思考新的宣發思路,適應新的變化,下游要看到黎明,堅守陣地。”
寫在最后
電影院是電影產業的重要基礎,是人們汲取精神食糧的平臺,也是實現電影價值、回收電影投資的關鍵環節,因此電影院是永遠被觀眾、被市場所需要的。即使現在形勢艱難,但也有一些電影院通過舉辦脫口秀、開展劇本殺等活動,或創收,或提高空間利用率,或積攢客流、提高用戶黏性,挖掘“影院+”的多種實現形式。
在政策上得到鼓勵和支持,電影行業自己自律有度,資本信心重拾…相信電影人團結一致,報團取暖,必能在夾縫中生存,期待柳暗花明,共同迎接中國電影下一個高潮。
本榜單由聯商網制作,若對榜單有疑問或數據錯漏等,請聯系我們:15356196172(同微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