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系的緊急救援
來源/斑馬消費
作者/徐霽
9月28日,豫園股份對外披露稱,下屬全資子公司海南豫珠,擬以2.60億元收購復地集團持有的高地資產管理100%股權。
高地資產管理的核心是高地物業,為復地集團旗下的物業子公司,2021年位列全國物業百強排名TOP15。截至今年6月底,高地物業總合同面積4599萬平方米,在管面積3791 萬平方米。同期,高地資產管理的凈資產為1.47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169.47萬元。
豫園股份和復地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郭廣昌,所以這一招,就是明顯的左手倒右手。
當然,這并非孤例。9月24日,舍得酒業與成都復地置業簽訂協議,購買復城國際T1棟寫字樓中的四層,總建筑面積7831.35 平方米,交易金額9397.62萬元。
與上述案例一樣,舍得酒業和成都復地置業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郭廣昌。上述關聯交易,都可以看作是復星系的緊急救援,系統內的邊緣公司向核心公司輸血。
這些,都是復星那不可言說的危機的余波。
其實,暗潮涌動,從今年年初就開始了。2022年2月,復星減持海南礦業;這幾年,復星一直在減持青島啤酒,5月份減至5%以下。
對于資產龐大的復星系而言,這些零星的減持并未引起市場的關注。直到今年8月,復星醫藥的股份被擺上貨架。
復星醫藥是郭廣昌的起家資產。1994年,郭廣昌與復旦校友一起創立復星,成為復旦研發的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的唯一經銷商,走上成功之路。
1998年7月,復星醫藥上市,成為上海生物醫藥領域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上市公司。直到現在,公司作為復星系的核心資產,仍然是A股醫藥板塊的頭部公司之一。
2022年7月,復星醫藥定增募資44億元,發行價格42.00元/股。通過這一輪定增,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60%以上降至50%以內。
1個月后,復星醫藥控股股東復星高科技宣布將減持公司不超過3%的股份。當時的價格,遠低于去年8月的股價巔峰,也低于今年7月的定增價格。市場一片嘩然。
就在那段時間,復星系轉讓金徽酒的實際控制權,減持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中山共用、泰和科技、海南礦業、招金礦業和復星旅文等。
8月底,穆迪發布評級報告,將復星系核心控股平臺復星國際的評級調至B1,評級展望為負面。
市場還沒來得及反饋,更大的風暴登陸了。
9月13日一大早,一張廣泛流傳的截圖顯示,北京國資委針對復星集團股票遭大舉拋售情況,緊急要求市管企業梳理與復星的合作情況(不限于持有股票、股權投資、資金出借、工程承包、擔保、商貿合作等),研判相關風險并形成書面報告。
當時,有外媒發布消息稱,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和部分國企摸底與復星系企業往來敞口。
熟悉復星和郭廣昌歷史的人們馬上都警覺了起來,難道這是2015-2017年那一組沖擊的再臨嗎?
馬上,復星在輿論上做出了相對得體的回應。公司對外回應稱,減持是為了優化資產組合,外媒報道為謠言,將對此起訴訴訟。郭廣昌也用個人微博為復星打氣,表示“中國永遠是復星最重要的根據地”。
但是,這仍然沒能徹底打消市場的疑慮。畢竟,大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是,復星到底有多少債務?到底有沒有流動性危機?
復星并未對這些核心疑問給出有力答復,反而是嘴硬、腿軟。大規模減持引發的輿論沖擊過后,公司并未減緩套現的步伐。
近期,復星又密集減持中糧工科、新華保險、豫園股份、ST廣田等股票,轉讓了永安財險、泰康保險的部分股權。
所以,復星的缺錢羅生門,其實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很多時候,不要看別人說了什么,而要看他們怎么做。
復星的債務到底有多少?因為復星系的規模過于龐大、結構錯綜復雜,且諸多資產并不在上市公司體系內,所以,恐怕只有郭廣昌和他的集團CFO才知道具體的規模。
早前有媒體報道稱復星系的債務規模高達6500億元;后來復星國際執行總裁、CFO對外回應稱,復星國際的債務規模為2600億元。
復星在上一次海外并購風波中幾乎獨善其身,這一次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復星從2012年前后開始轉向消費領域的投資,2015年的事件爆發之后,將重心轉向中國市場,全面布局消費板塊。
但是,郭廣昌擅長的“抄底”思路,幫復星拿下的資產,基本談不上優秀:互聯網板塊的百合佳緣、寶寶樹,服裝板塊的都市麗人,黃金珠寶品牌老廟和亞一,食品酒飲板塊的金徽酒、舍得酒業、三元股份等。這些資產的價值走向可能會影響市場對復星的估值。
當然,更有可能發生變化的還是復星在海外的龐大資產。截至目前,復星可能是持有海外資產最多的民營資本。這些境外、非上市公司的不透明狀況,可能會形成市場的認知偏差。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是系統性的風險。
在9月13日的微博中,郭廣昌還不忘推廣了一下旗下的舍得酒,近半個月的隔離中,不知道他是否還喝得下。
有道是: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