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冰山一角,一年在微信上成交600億
來源/電商報Pro
撰文/李迎
01
快團團,拼多多在微信的另一門生意
7年前,拼多多憑借著微信龐大的流量和社交裂變的玩法,一躍成為電商領域的第三極。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微信,拼多多還有另外一個賺錢的電商平臺。
2020年3月,在多多買菜還沒面世的時候,拼多多就在微信上線了“快團團”小程序。
快團團是拼多多在團購領域的初次嘗試,根據官方介紹,快團團是一款社群團購小程序,包含接龍、團購、報名、幫賣、直播、訂單管理等免費功能,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社群體驗。
與多多買菜重資產的自營模式不同,快團團不提供商品,只是為供應商、團長、消費者提供交易場所,平臺從中收取0.6%的服務費用,工具屬性更強。
這意味著,拼多多不需要在供應鏈和物流運輸等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大大減少了運營的成本。
由于使用便捷,能夠滿足團長快速成團、訂單統計和一鍵收款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在其它購物渠道失效的情況下,快團團迎來了一波爆發增長。
國金證券數據顯示,快團團小程序今年3月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速達到了448%。上海封控期間,近80萬人有做團長的經驗,其中60%都選擇了使用“快團團”發起團購。
而在去年,快團團就在微信社群團購小程序中排名第一,僅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600億GMV,覆蓋團長數超200萬人, 日活用戶數超過1000萬。
迅速崛起的快團團,成為拼多多電商帝國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02
“解決微信賣貨所有難題”
和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類似,快團團的口號是“解決微信賣貨所有難題”。
快團團能夠快速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低門檻和易操作的服務,幫助團長解決了很多賣貨難題。
根植于微信小程序的快團團,為團長提供零門檻的開團條件,只要登錄小程序就可以一鍵開團,和早期的其它社群團購工具相比,快團團可以自動生成訂單信息表格,提高了團長運營的效率。
除此之外,快團團采取的是二級分銷模式,能夠解決團長找貨難的問題。
快團團的交易鏈路十分簡單,包含供貨團長、幫賣團長和消費者三個環節。
有供應商資源,手里有貨的供貨團長提供資質證明后,就可以開啟團購賣給消費者,也可以設置傭金的發展幫賣團長,通過幫賣團長進行分銷。
根據官方介紹,目前快團團銷售商品包含水果生鮮、美容個護、家居生活、食品保健以及各類虛擬商品,涵蓋了90個行業。
手里沒有貨源的小團長,可以在眾多的供貨團長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售賣,靠幫賣賺取傭金。成為幫賣團長后,只需要在社群當中分享大團長的商品鏈接觸達消費者,后續的發貨和售后均由大團長負責。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角色的身份都可以靈活轉換,供貨團長也可以申請成為別人的幫賣團長,小團長手中有資源的也可以開通幫賣功能,成為供貨團長。
獨特的幫賣模式下,手里有團長資源和供應鏈資源的大團長尤為吃香,頭部團長的月銷售額可以達到上千萬。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快團團的頭部團長魔都P媽,“作為7年淘寶金冠店主,經營母嬰、美妝和童裝,2021年1月經朋友介紹進入快團團,前面幾個月主要幫賣,最近幾個月開團,基本每天2-4個精品團,每月可創近2000w營業額。”
據她在去年年底的社群團購萬人團長大會上的介紹,進入快團團不到一年,月銷售額就已經近2000萬。
但和快手早期“頭部主播吃肉,中小主播只能喝湯”的生態類似,快團團的資源大多集中在像魔都P媽這樣的頭部團長手中,并且有的大團長會設置幫賣門檻,對幫賣團的團員人數、跟團人次等都有所要求,新人團長很難成長起來。
除此之外,二級分銷體系下的一件代發模式也衍生了諸多問題,雖然提供服務的是上一級的供貨團長,但交易過程中商品質量出現問題時,承擔責任的往往直接對接消費者的幫賣團長,更多的時候是消費者投訴無門,只能吃下啞巴虧。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快團團”為關鍵詞的投訴就有上萬條,其中大多是發貨異常、無法退款等問題,消費者的基本權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頑疾難治的情況下,快團團開始尋求轉型。
03
嘗試走出私域的快團團
一件代發模式有著難以避免的弊端,快團團嘗試轉向確定性更強落地配模式。
最近,快團團在部分城市試點“查看小區附近的團購” 功能,團長選定一個小區發布團購以后,團購產品也會展示在附近的小區團列表中,用戶選定一個小區,就可以查看所在小區團列表并下單購買。
在過去,快團團采取的是絕對的私域模式,為了避免團長之間進行私域導流,快團團采取了相應的隔斷措施,比如幫賣團長可以將跟團團員的頭像和微信名進行匿名處理,隱藏團員的跟單信息,避免遭到大團長的“覬覦”。
上線附近團購功能,意味著快團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私域圍墻,以前用戶只能在訂閱的團長處跟團,現在則是有了更多選擇,甚至可以進行比價。
而快團團發展附近團購,將私域流量匯成公域流量的做法,也會侵蝕團長的私域,雖然功能剛上線,還看不出具體效果,但難保團長選擇其它更加保護私域的平臺。
但不管如何,快團團都需要做出改變,尋找新出路。
一方面,有著1000萬日活的快團團已經初具規模,如果快團團還是定位于工具,不對團長加以管制,那么良莠不齊的團長群體嚴重影響用戶的購物體驗。
另一方面,快團團的崛起離不開疫情催化,如今“新十條”發布,零售和物流逐漸恢復常態,快團團也需要推出新的玩法留住用戶。
經歷三年野蠻生長的快團團GMV已近千億,新階段已來,快團團也到了調整節奏的時候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