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雙11數據公布,行業迎來關鍵轉折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松月
雙11快遞業績出爐,韻達掉隊了
不久前剛剛結束的雙十二,讓不少人搖頭嘆息其“毫無存在感”。再之前的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也隱去了GMV等直觀數據,取而代之的是“穩中向好”“超越行業增速”等模糊的表達。
電商消費遇冷的當下,休戚與共的快遞行業表現又如何呢?
12月19日,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四大公司發布了2022年11月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簡報。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并未在A股上市,所以沒有單獨披露11月的具體數據。不過從其它幾家的經營簡報中,也能看出今年快遞行業的變化。
按照以往的經驗,雙十一所在的11月份,一直是每年快遞業務量的最高峰。比如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7.3億件;2021年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13.3億件。均為當年業務量的峰值。
到了今年,雙十一時期的包裹處理量確實要高于日常水平。郵政局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快遞包裹處理量達42.7億件,日均處理量達3.88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3倍。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但如果跟去年同期相比,業務量的表現情況就不是很樂觀了。
11月,以電商件為主的圓通和韻達,業務完成量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前者減少了6.74%,后者更是減少了21.4%。
要知道,過去韻達所占的業務量市場份額一直僅次于中通,排名行業第二。今年業務量卻大幅減少至14.8億票,被圓通的16.28億票所反超。
雖然從1-11月的數據來看,韻達業務量依舊領先圓通2億票左右。但9、10、11月單量連續下滑7.86%、11.6%和21.4%,不由得讓人擔心其今年將要被圓通全面反超。
韻達的突然“掉隊”,隱約間讓人窺見了快遞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
“三通一達”提服務、提價格
投資者論壇上,已經有人對韻達單量的連續大幅下滑產生了質疑,但韻達暫未做出正面回應。
(截自雪球)
因而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只能來看看韻達近期做了哪些事。
11月下旬,抖音發布的一份“雙11好物節”快遞服務商龍虎榜顯示,韻達排名第一,中通、豐網、圓通、順豐位列前5名,京東、極兔、郵政、申通、德邦等快遞企業入圍。
這份榜單的考核日期從10月31日至11月15日,主要包括攬收及時率、簽收率、服務好評度等內容。也就是說,韻達憑借著自身優秀的服務質量,受到了抖音的青睞。
12月上旬,中通、韻達與抖音電商正式簽署2022年“好物年貨節”物流運營保障協議,成為抖音平臺本次年貨節期間特邀物流合作伙伴。針對在2022年12月28日-2023年1月7日發貨的訂單,為商家履約和消費者購物體驗提供物流運營保障。
根據介紹,在保障期間,兩家快遞公司將為平臺商家提供優先攬收、優先中轉、優先派送的綠色通道,并對運單打標“專項保障”,以保障大促期間的物流履約質量。
韻達最近的這兩條新聞,都和抖音密切相關。由此可見,它在試圖擺脫對于傳統電商平臺的依賴,轉向抖音這類新型電商。而且既然韻達能憑借服務質量被抖音評選為第一,說明它已經開始放棄過去的“薄利多銷”策略,轉向服務型競爭。
在韻達的11月經營簡報中我們能看到,雖然業務量暴跌21.4%,但它的業務收入只同比微降了4.72%,環比還是上升的。
(截自韻達11月經營簡報)
這都得益于其單票收入同比增長21%至2.88元。作為對比,圓通的單票收入為2.72元,申通為2.62元,韻達單票收入罕見地超過了它們。
業務量暴跌、單票收入暴漲,現在的韻達顯然是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可以合理猜測,韻達在最近的幾個月主動放棄了低價單,并提高自身服務能力,以獲取來自抖音等平臺的高價單。
雖然韻達勢必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轉型期陣痛,但從長期來看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除了它以外,其它快遞公司其實也都在或多或少地提服務、提價格。
從11月的簡報中我們能看到,圓通和申通的單票收入也分別提升了5.17%和6.5%。雖然這背后有跟菜鳥結算模式改變所帶來的影響,但剔除這部分影響后,單票收入依然呈上升趨勢。
在服務方面,它們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比如12月初,菜鳥公布了淘系“雙11”龍虎榜數據,展示合作的快遞企業在時效、服務質量及客戶體驗等方面的綜合排名。其中,圓通在發簽率、攬收率等重要數據指標方面表現亮眼,綜合得分位列快遞行業第一。
(圖片來源:圓通之家)
昔日價格戰所帶來的影響早已逐漸消失,如今的快遞企業們,不約而同地開始探索更加良性的競爭方式。
順豐自降身價,從退貨件市場“撈金”
當電商件的代表們努力穩住,甚至提高單票收入時,另一邊的順豐卻在“自降身價”。
順豐的11月經營簡報顯示,其速運物流業務營收下降3.24%至157億元,主要原因是單票收入減少了6.01%。與之相反的是,在行業整體業務量下滑之際,順豐的業務量卻出現了2.92%的上漲。
(截自順豐11月經營簡報)
對此,順豐表示是因為“雙十一電商大促期間業務量同比增長良好,電商退貨件量同比增長強勁”。換而言之,順豐正在加大對于電商件,尤其是退貨件的滲透。
如今各大電商平臺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都會提供“順豐上門退貨”服務,包括天貓、抖音、快手、拼多多、唯品會等等。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順豐從退貨件的合作中收獲頗豐。
今年618期間,一些服飾類目中小賣家的退貨率就已接近70%。雙十一過后,電商退貨率更是飆升,服飾類目直播帶貨的退貨率甚至能超過80%。居高不下的退貨率背后,存在著諸多因素。但可以確定的是,退貨率的提高對順豐而言卻是一件好事。
順豐另辟蹊徑,搶占電商退貨件市場的做法無疑十分明智。既能在消費者端體現自身的服務能力,又不容易受到消費降溫的影響。
不過當然,電商退貨件本質上還是電商件的范疇,順豐想要吸引更多平臺和商家的合作,也必然要主動降低單票價格。這也是為什么其單票收入出現了明顯下滑。
但就像韻達短期內犧牲業務量換取單票收入一樣,順豐犧牲單票收入換取業務量,也是為了長期的考慮。只要能從退貨件順利切入到電商件市場之中,就等于收獲了一個穩定的增長點。
“三通一達”降量提價,順豐降價提量,它們都在往對方更加擅長的領域摸索。在整體業務量增長乏力的當下,快遞行業選擇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用已經得到驗證的方式實現新增長,這就是今年雙十一,快遞行業所交出的答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