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集五福”又來了:已有7.37萬人集齊福卡
出品/聯商網
撰文/CC
一年一度的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又來了。
1月10日,零點起,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就正式開啟,持續至1月21日22:00,在除夕當晚22:18開獎,可拼手氣分5億現金紅包。
今年的福卡包含:五福福卡(和諧福、愛國福、敬業福、友善福、富強福)、功能卡(五福萬能福卡、五福沾福氣卡、五福同享卡)、生肖卡。
截至9點25分,已有73726人集齊五福。
今年的集福攻略如下:
1、掃福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掃福得福卡”的入口,通過掃福字得福卡,每天有機會獲得2張福卡;
2、找能量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找能量得福卡”入口,進入后可以點擊頁面的福氣球獲得福卡,每天有機會獲得3張福卡;
3、畫年畫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畫年畫得福卡”的入口,進入后通過臨摹界面上的兔子,可以生成一幅年畫。生成年畫后,可以領到年畫福卡。分享年畫,還有機會獲得更多福卡;
4、看直播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送鼓勵得福卡”的入口,進入直播間后,點擊下面的道具,送給主播,有機會獲得福卡;
5、搖一搖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搖一搖得福卡”的入口,搖動手機或者是點擊“搖一搖”,有機會搖出福卡;
6、做運動得福卡:在五福會場,找到“運動得福卡”的入口,開通步數授權后,每天走滿99步,就有機會可以領福卡。
“集五福”的新變化
雖然現金金額與去年一樣,但今年的集五福在內容上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具體玩法方面,今年集五福活動與往年大致相同,用戶可以通過AR掃福、AI年畫、螞蟻森林、看直播、搖一搖、運動來獲得福卡。據悉,今年“集五福”活動還推出了“五福禮包”,可以提前在支付寶客戶端中領取,打開后可隨機獲得五福卡中的其中一“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支付寶連續第七年推出“集五福”活動。去年除夕,共有2.75億人集齊五福,拼手氣分5億元。集齊五福人數同比下降8.26%,平均每人分得1.82元。
2019年支付寶在集五福活動中推出了“花花卡”,2020年又推出了“全家福卡”,2021年推出了點“福球”獲福卡。
2016年,支付寶集五福活動79萬人平分2億,人均271.66元。2017年,1.68億人隨機份2億,人均不到1.2元。2018年,2.6億人隨機分5億,人均不到2元。2019年3.27億人隨機分5億,人均不到1.6元。2020年共有3.181億人集齊五福,同比人數下降971.23萬人,下跌2.96%,人均不到1.6元。2021年共有3億人集齊五福,集齊人數同比2020年下降5.7%,平均每人分得1.66元。2022年共有2.75億人集齊五福,集齊人數同比下降8.26%,平均每人分得1.82元。
“紅包”屬性越來越淡
最初,“集五福”只是2016年春節期間誕生的支付寶互動小游戲。當時,很多參與集五福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平分那2.15億現金。本質上,集五福是一場線上紅包活動。
但隨著集五福的玩法越來越豐富,對不少人來說,“分紅包”不再是參與集五福的唯一目的。
支付寶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支付寶集五福四年時間,用戶參與人數增長125%。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掃福”、“集福”。 90后和銀發族成為參與人數增幅最多的,集五福也成為了春節前的一種新期待。
春節貼春聯、貼福字是傳統風俗,集五福將這種帶有美好寓意的風俗變得更加符合當下人們的生活及溝通方式。
“春節流量”又起新變化
隨著集福的“全民化”,對品牌和平臺來說,集福也有了新的意味。
據了解,在支付寶集五福成為春節網上“習俗”后,不少品牌都希望能加入“五福”。有趣玩法帶來流量,巨大流量又吸引來品牌,不知不覺中,集五福成了品牌營銷陣地。
事實上,集五福只是春節期間眾多玩法的一種,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開始推出各種玩法,參與到“春節流量”高地的爭奪戰中。
就像人們通過集五福將春節送祝福搬至線上,春節年俗中的“發紅包”也借助微信完成“電子化”。2015年,微信用“搖一搖”的新穎玩法引發全民“搶紅包”的風潮。此后每年春節,微信都會專門上線“春節紅包”新玩法。。
除了微信、支付寶,同樣“覬覦”春節流量高地的還有眾多的社交軟件。短視頻“雙雄”之一的快手此前拿下了春晚“冠名”。宣布在除夕當晚發放10億元現金紅包。成為央視春晚的獨家社交媒體的則是短視頻“雙雄”中的另一位。抖音通過設置話題、挑戰設計拜年舞蹈以及抖一抖收集美好音符等方式,創新春晚的社交互動。
2022年春晚,京東成為總臺獨家互動合作伙伴。京東春晚互動15億的獎池福利將以紅包和好物兩種形式發放。其中,紅包福利分為京東無門檻購物紅包、品牌無門檻購物紅包等;好物福利為實物券形式,即消費者僅需支付1分錢就可以兌換實物大獎的特殊權益。
此外,集五福活動走紅之后,抖音、快手、百度也先后參與其中。如抖音推出“集五字”活動、快手推出“集牛卡”。借助于春晚國民影響力促活拉新,收割了不少紅利。
但隨著春晚影響力和收視率放緩,特別是在互聯網企業降本增效大背景下,春晚“冠名”吸引力已不及以往。
時至今日,今年春晚仍尚未公布“冠名”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