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向微信轉賬,“假動作”背后的真目的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一直以來,中國互聯網世界有BAT的說法,事實上好多年之前,三足鼎立已不復存在,只剩下AT的雙雄爭霸。在流量面前,大家誰也不愿意低頭。
10月16日,有報道稱,支付寶轉賬欄上線了一個新功能“轉微信好友”,不需要賬號,掃描二維碼即可領取,單筆最多轉出2000元,超過24小時未領取則自動退回。
這項功能并非對所有人都開通。支付寶人工客服向媒體表示,這項功能是支付寶為響應部分用戶需求,于9月中旬推出的一項小范圍測試服務,用戶發起轉賬后,可在微信渠道通知好友接收轉賬。目前,該服務仍處于收集各方反饋和進一步完善階段。
但事實上,這樣的所謂跨APP轉賬其實是個“假動作”。
具體操作流程是,在支付寶輸入轉賬金額,選擇用戶領取方式,將轉賬二維碼分享給對方。收款方的微信里,收到的只是一張支付寶二維碼。領款的步驟是,需要先保存圖片到手機相冊,再打開支付寶掃一掃進行領取。而最后這個款項依然是進入到對方的支付寶賬戶。
所以,所謂的支付寶向微信轉賬,實際上只是轉了一張“收款二維碼”。本質上還是在支付寶之間進行的收付款行為,資金流依舊在支付寶體系內,微信只是起到通知作用。
實際上,在互聯互通上,雙方都在不斷試探。
去年10月,阿里旗下淘特宣布上線微信掃碼付功能,雙11前完全開放。不過這種方式并非是和微信支付直連。微信掃碼付是淘特通過和微信有合作關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實現與微信的互聯互通。
淘特方面稱,從2021年初就啟動了服務微信生態的項目。2021年2月淘特向微信提出了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申請,不過未得到騰訊和微信方面的回應。淘特產品負責人鄒衍介紹,微信掃碼付是在直連微信支付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啟動的,希望早日和微信直連。
去年9月,阿里宣布旗下餓了么、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App均已接入微信支付,可以直接自動跳轉,使用微信付款。
今年年初,淘寶以另一種形式開放了邀請微信好友幫忙支付的形式,實際上只是將支付的口令復制給微信好友,微信好友打開淘寶之后,依然需要以支付寶替好友支付。
無法直接支持微信支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微信“遲疑”,還是淘寶“自守”,外界不得而知,但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
不過,互聯互通對于淘寶來說,將有機會和京東、拼多多一樣具備面向微信生態消費者的服務能力。通過微信的巨大流量以及熟人關系,淘寶可以實現商品信息或者支付信息在微信上的流轉。
但是對于能否支持和接入微信支付功能,雙方或許有更多的打算。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組織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等幾家巨頭開會,要求“彼此之間解除鏈接屏蔽”。主管部門發話之后,阿里和騰訊均表態積極落實。
但是對于開放生態這件事,不同平臺的進度仍然不一。從整體來看,互聯互通之后,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流量,緊隨而來的是社交和購物場景如何融合和權衡。
從實際來看,“支付寶向微信轉賬”營銷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更多的是為拉新促活考量。
根據2022年2月26日發布的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的市場份額高達49.9%,而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為40.7%。而2020年的數據是,支付寶支付占48.44%,微信支付占33.59%。
可見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差距正越來越小。
從去年9月份工信部約談幾大互聯網巨頭,要求“解除鏈接屏蔽”已經過去整整一年,這一年大家有所動作,但依然都很保守,無論微信還是支付寶,在自己的核心業務領域還是牢牢地樹立著巨大的防范屏障。
隨著電商流量的進一步增長乏力,支付領域市場不斷刀兵相向,互聯互通面臨著更多變數。
這次所謂的支付寶可以向微信付款,本質上是一個假動作。
對支付寶而言,可能只是一次營銷事件,其目的是希望再次喚起大眾,包括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巨頭之間“解除鏈接屏蔽”的重新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