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零售一周快訊:山姆美國新擴張 頂級百貨迎改造
出品/聯商翻譯中心
編譯/松柏
頭圖/Saks Fifth Avenue
過去的一周是中國農歷新年,春節期間,國內消費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良好開局,與此同時海外零售市場有何新氣象?今天先來看看上一周美國零售商業的主要動態。
1、山姆開啟美國市場的新一輪擴張
作者:亞當·布萊爾
圖源:Sam’s Club官網
山姆會員店蓄勢待發,準備著手擴張線下門店版圖。今年起,五個全新的訂單履約中心和分揀中心將投入運營。第一家位于美國喬治亞州,將于2023年第三季度開業。該零售商還計劃開設30多家大型門店,其中大部分門店將重點:使門店服務多元化;擴大醫療保健空間;設立專用區域,用于路邊取貨和送貨上門。
大部分門店將提供海鮮、壽司、鮮花、新鮮乳制品及生鮮冷藏柜。部分門店還將提供加油服務和酒類供應。此外,山姆重點擴建醫療保健設施,提供病人等候區、服務套房、私人咨詢室以及專業的助聽中心和眼鏡中心。
首席執行官凱瑟琳·麥克萊在一份聲明中說:“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實現顯著增長,會員人數創下新高。隨著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將把山姆的體驗帶入更多的市場。”
新的履單中心將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該零售商還將改造部分供應鏈設施,適應線上線下雙渠道模式。這些新舉措承上啟下,延續了山姆在過去幾年聚焦實體店的風向標。重新設計600家線下門店,增加“掃碼結賬”、“掃碼加油”、“路邊取貨”和其它全渠道服務。
2、亞馬遜深入醫療保健領域
作者:布萊恩·瓦塞爾
圖源:Amazon Pharmacy官網
亞馬遜(美國)為Prime會員推出專享藥品訂購服務(RxPass)。會員每月只需支付5美元本金,就可購買精選的非專利藥物或仿制藥,還享有免費配送服務。這項服務不需要醫保證明,目前涵蓋了80種常見疾病的藥物,包括高血壓、焦慮癥和胃酸倒流。
RxPass旨在為顧客節省時間,同時加深該公司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影響力。Prime會員可以通過網站或APP添加該服務,且可以隨時退訂。
亞馬遜藥房(Amazon Pharmacy)有藥劑師24小時待命,指導用藥或與醫生協調。全美近50%的成年人每天至少服用兩種藥物。該零售商預估,美國有1.5億人服用一種或多種選購于RxPass的藥物。
亞馬遜藥房首席醫療官文·古普塔(Vin Gupta)在一份聲明中說:“過去十年中,作為一名執業肺科醫生,我見證許多慢性病患者的難處,四處奔走購買藥物。保險業務五花八門,頻繁去藥房使人不堪重負。結果是,新的藥物未上架,補充的藥物‘無人問津’,病人也左右為難。在某些層面上,我們(美國)的衛生保健系統‘化簡為繁’。對此,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夠成為亞馬遜藥房的一份子,共同推動該領域的變革。”
3、頂級百貨公司Saks Fifth Avenue更新門店設計
作者:亞當·布萊爾
圖源:Saks Fifth Avenue官網
紐約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Saks Fifth Avenue)改造百貨大樓的第七層,以容納更多的男裝品類并展示頂級品牌。在占地約3700平方米的空間里,共70多家品牌入駐,其中23家是新品牌,包括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巴黎世家(Balenciaga), 巴爾曼(Balmain),博柏利(Burberry), 迪奧男裝(Dior Men), 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 芬迪(Fendi), 古馳(Gucci), Thom Browne, 華倫天奴(Valentino)和范思哲(Versace),這些都是備受贊譽的男士時尚品牌。
該零售商還推出名為“The Saks Man”的男性品牌大使計劃,引進來自各界有影響力的男性,如體育界、娛樂圈和商界等,組成一個多元化團隊,促進線上平臺的奢侈品營銷活動和產品發布,為百貨店的線上宣傳創建定制內容,并主辦線上和現場的活動。
改造過程中,該公司與Highland Associates設計團隊合作,精心策劃男士時裝展示區,打造便于瀏覽的環境。樓梯設計別出心裁,同時映射兩種不同的顏色,優化視覺效果。六樓和七樓連接起來,形成無縫的購物體驗。修復沿著第五大道旁的窗戶,自然光灑落店內,營造舒適氛圍。延長過道,新增休息座位區,促進客戶社交和探索新店。在中庭處,輪流展示新設計師的作品和新入駐的品牌。
2022年,Saks.com線上平臺男裝產品新增超過125個品牌。線上平臺現設有專門的男裝主頁,提供定制產品推薦和策劃的內容,如潮流故事和產品陣列。該零售商還借助線上平臺Saks Live,提供獨家虛擬購物體驗,讓消費者與設計師和行業專家實現“云互動”。
4、洞見未來零售業趨勢
作者:喬納森·莫拉夫
圖源:Michigan Radio官網
事實證明,消費者購買行為不斷演變,難以準確預測。電商業務一直以來保持穩定增速,在疫情期間,更是“扶搖直上”,增速同比提升兩到五倍。然而,正當人們認定線上門店將霸占零售市場時,實體店卻卷土重來。
零售業格局“瞬息萬變”,無法給出確切的預測,但幾個潛在的趨勢正塑造未來的購物模式。
首先,減少大型門店和分揀中心,轉向占地面積小、有戰略意義的小型分揀中心(MFCs)。疫情期間,為了滿足線上購物需求,亞馬遜建立數百萬平方英尺的分揀中心,現在卻反其道而行之,關閉或取消了全美各地的數十個設施。這家以大型倉庫為核心的零售巨頭也在“另尋他路”。小型設施可以建在市中心附近,縮短當地的交貨時間。一般來說,當小型分揀中心僅需占地幾百平米時,就無需新建樓房,可以利用地下停車場等非常規空間,改造成一個簡易的履單中心。
交付時間縮短,租金降低,好處不止于此。例如,體育用品商店可以重新配置其樓層空間,將大部分貨物堆在里面,騰出一個展示空間,提供攀巖墻、高爾夫模擬器和自行車活動區。通過靈活的擺設,更加注重客戶體驗,而不僅僅是交易。
提升客戶體驗的另一新興趨勢:眾包商品銷售。品牌方可以利用應用程序,收集相關信息,了解所在城市(甚至是某個社區)的客戶感興趣的產品。數據本地化帶來個性化購物體驗。借助技術,實時刷新庫存,滿足當地的需求。貨架上不再陳列過期商品,商店可在幾天內“煥然一新”。
機器人已成為分揀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擔著收取包裹等瑣碎“苦力活”,讓員工得以專注于處理訂單和跟蹤庫存等任務,減輕員工搬運和堆放的負擔。但是,目前的分揀中心的布局無法將機器人的優勢最大化。未來的分揀中心布局,尤其是小型設施,需要建立從墻到墻、從地板到天花板的存儲架,發揮機器人的作用,在較小的空間內容納更多的產品。工作區域變得更像一個立方體,而不是一個正方形。新布局省出的空間可將吞吐量提升400%。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進驅動機器人的軟件,也可以取得顯著的收益。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不斷改善機器人運行線路、吞吐量和效率。
隨著消費者在線上和線下購物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他們仍將投眼于快速交付和個性化服務。作為行業領導者將實施創新,滿足市場需求。
更多海外零售資訊和譯文,請鎖定聯商個人VIP會員專享頻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