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檔消費特征,看2023火鍋業新走勢
來源/火鍋餐見
撰文/張冬
越來越多的顧客,樂意為愉悅體驗買單
今年的春節檔,人們多少有點野蠻消費的意思,這勁頭,像“大病初愈”,也像“刑滿釋放”。
吃喝玩樂必須安排到位,像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預訂率超過80%;1月份電影票房破百億,要知道,2022整年才200多億;京東小時購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手機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0%,香水彩妝同比增長超120%。
圖注:何老板的社區店,初八營業情況
在大潤發,燈籠、對聯和中國結等飾品,同比銷售增長44.7%,“福”字和燈籠賣了超10萬個。
旅游、觀影、手機、美妝,這些象征吉祥的飾品,無一不彰顯大眾對愉悅的渴望,壓抑三年,如今掙脫圍困的人們,更愿意為“愉悅”買單。
火鍋老板們則可圍繞“讓顧客愉悅”的課題做文章,比如,裝修有氛圍感、場景升級、服務上菜儀式感等,增強顧客的沉浸感,使其心情愉悅。
“品質消費需求”逐漸滲透下沉市場
品質消費,已不是高線市場的專屬,下沉市場也在“消費升級”。
什么值得買站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雙開門冰箱、洗烘套裝、智能電視,位居下沉市場大家電品類GMV排名TOP3,“功能升級、品質升級”趨勢明顯。
京東銷售數據則顯示,近三年來,低線級市場成交額占比逐年提升,與2021年春節期間相比,2023年4—6線市場成交額占比提升了10%。
另據火鍋餐見數據研究院的調研,春節期間,下沉市場的火鍋門店客單價有顯著提升。
有業內人員分析,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年輕人返鄉,帶動了家鄉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電商渠道的下沉和基礎設施的完善,讓越來越多的低線市場消費者,能更便捷地享受到電商的便利服務,進而拉動當地消費增長。
物美質優、性價比高的商品,在下沉市場一直很受歡迎,尤其是疫情三年,低線消費者“重品質、講實惠”的特征愈加明顯。
所以,在下沉市場的火鍋餐廳,還得從“品質、實惠”著手,顧客并非摳門,而是不愿意花“低品質不實惠”的冤枉錢。
在下沉市場做的好的火鍋品牌,如豪渝火鍋、健晟星期天、小小河邊魚,都可參考。
線上線下結合的多元消費成趨勢,火鍋將有更多盈利機會點
服務,是餐飲第一要義,隨著大眾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線下線上結合的多元服務,也漸成趨勢。
像今年的春節檔,餐飲行業表現搶眼,有關平臺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餐飲堂食消費同比增長15.4%,店均消費增長10.8%;北京、上海、濟南等地知名老字號,年夜飯預訂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為滿足顧客在家消費的需求,一些餐飲企業還推出送餐到家、大廚上門等服務。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提供年夜飯菜品的商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0倍,“年夜飯外賣”“年夜飯外帶”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4倍。
在餓了么平臺,臘月以來,“家宴”外賣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10倍。
如今,“線上下單,線下消費”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也倒逼火鍋餐廳借助社交平臺、訂餐平臺,甚至短視頻和各類種草平臺的力量,銷售產品和打造品牌。
線下的口碑裂變,帶動銷售直線型上漲,而線上的口碑裂變,則是級數型增長,像朱光玉、楠火鍋、七七地攤火鍋,都是線上高手。
抓住線上,再結合線下,你會發現更多盈利點。
健康、時尚、綠色,將是2023消費主流
隨著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這個春節檔,有機食品、健身器材、戶外運動用品等商品銷售迅猛。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1月上旬,重點零售企業綠色有機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2.8%;在京東小時購,智能健康監測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倍,按摩儀、電養生壺、空氣凈化器同比增長超2倍。
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在飲食上更為明顯,像大潤發的非礬油條,從初一到初三,是上海、成都、昆明、濟南最暢銷商品,沒有之一;在飲品方面,大潤發自制的小青檸汁飲料搶跑春節檔,與氣泡水、椰子汁成為一線城市新春佳節的“新三樣”飲料,(但可樂、橙汁、豆奶等“老三樣”仍在二三線城市流行),受訪顧客認為,“小青檸汁配料表更簡單,喝起來更健康。”
健康消費將成為2023年的消費主流,在火鍋行業,“鮮”最能體現健康、綠色的力量,火鍋老板不妨多在此處下功夫,可借鑒的品牌有楊光會、香佰里、吼堂等。
本地特色融合創新場景,驅動顧客新消費
為了讓大眾消費信心更快地回歸,商務部把全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確定了“全年樂享 全民盛惠”主題,會同相關部門、地方和行業協會安排近300場活動。
像廣東啟動的全國“2023網上年貨節”,匯集了“老字號嘉年華”“中華美食薈”“冰雪歡樂購”等活動,既有生活的煙火氣,還激發了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活力。
除此之外,文化和旅游部還指導各地創新消費場景,豐富個性化定制產品,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諸如,非遺展示展演、文化年貨節、沉浸式夜游、主題光影秀、夜間集市等,這些活動,場景新穎,年味濃濃,且獨具本地特色。
在2023,大眾對場景的要求會變得更高,火鍋老板們可將地方舉措與火鍋餐廳有機結合,順勢而為,將火鍋店納入到新場景中去;另外,本地特色也將在2023大行其道,如何更好體現“飲食本地化”,需要深入思考。
諸如,裝修場景、產品、服務、儀式、服飾、話術等等,都是切入點。
“全力拼經濟”,國家發力為內需增長做支撐
初七開工第一天,多個省市就召開新春“第一會”,吹響2023年“全力拼經濟”的號角。
山東、浙江、上海、甘肅、重慶、陜西等地紛紛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出部署。
細看各地提出的“任務清單”,“擴大內需”均被放在重要位置;多地提出硬舉措,著力恢復和提振消費,支持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積分獎勵等惠民補貼,以便有效帶動二次消費、衍生消費。
像上海,對個人消費者今年6月底前,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市區聯動發放文旅、體育、餐飲、零售等專項消費券。
山東強調,以提品質、強引導解決“不愿消費”問題,以創場景、優環境解決“不便消費”問題,大力提振消費信心,加快推動消費復蘇。
政策的支持,讓餐飲環境更為利好,國家和當地部門的補貼政策,既刺激了消費,又不傷商家,多邊多贏。
尤其是消費補貼的趨勢,火鍋老板們一定要抓住,積極融入,這是傳播、盈利的好機會。
禮盒增長的背后,是方便快捷,有品有面的需求
今年春節檔,禮盒銷量持續走俏,相關數據顯示,春節禮盒整體同比增長超50%;白酒禮盒、果脯禮盒同比增長超10倍;水果禮盒、烘焙禮盒、水產干貨禮盒同比增長超3倍;車厘子銷售額同比增長102%,其中,5公斤裝的車厘子禮盒走貨更快。
除了送人,很多人買盒裝產品是為自用,京東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佛跳墻、豬肚雞、酸菜魚等菜一路熱銷。
預制菜禮盒
有意思的是,盒馬調研數據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主導”年夜飯,好不好看、方不方便成為菜品選擇重點。
綜上看來,方便快捷、有品有面,是年輕消費群體的重要需求,火鍋老板可在新零售上持續發力,高顏值和便捷性,是產品宣傳核心。
寫在最后
這個春節檔,還有很多消費特點,限于篇幅,不再展開。
總之,2023存在諸多新風向、新趨勢,火鍋人還應認清本質,順勢而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