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失速”:關山難越,高增長神話難續
來源/氫消費
撰文/大可
面對泡泡瑪特,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仿佛冷了下來。
作為讓人“看不懂”的“年輕人生意”,泡泡瑪特曾迎著多數的不看好逆勢向前,高增長的業績支撐起泡泡瑪特一路高漲的股價和市值。但在營收增速放緩、市場熱情退去后,也面臨股價跳水和投資者更鋒利的審視。
根據最新財報,2022年泡泡瑪特營收達46.2億元,盡管這已是自2018年以來連續第五年實現營收增長,但營收增速已從巔峰時期的220% 斷崖式驟降至2.8%;近四年歸母凈利潤首次下滑,同比下降44.32% 達4.76億元,毛利率則是連續四年下降至57.5%。
作為“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瑪特的2023,到了證明自己、重塑市場信心的時刻。
01
泡泡瑪特2022年度財報數據中,矚目的信號是線下渠道布局上的受挫。2022年,泡泡瑪特在中國內地的營收依舊主要來自線下,占比達44.8%,并出現了負增長,低于2021年度的47.6%。
在線下渠道的擴張中,2022年的泡泡瑪特明顯更加謹慎了。2022年公司于中國內地新開業49家線下門店,從2021年末的288家增至2022年末的329家,而2021年的新增零售店數量是108家。
在區域布局上,一線城市依舊承擔著主力消費人群的角色,用更少的門店創造了相對更多的收入,123家門店創造了6.8億收入,預期中的向二三線城市下沉仍未實現。
與此同時,機器人商店也停止了往年的擴張速度,2022年泡泡瑪特機器人商店比2021年新增206間,這一新增數量僅有2021年的一半。
與此同時,機器人商店在增長數量相較于零售店更高的情況下,收入占比進一步降低,與機器人商店購物體驗不佳、缺乏宣傳支持力、依賴設點客流量等問題上不無關系。
什么導致了泡泡瑪特的營收下滑和線下渠道布局失速?泡泡瑪特將其主要歸咎為疫情的影響。其在財報中表示,因2022年疫情反覆態勢加劇,多個主要地區及城市限制出行,對各地經濟、消費信心均造成了短期的影響,消費行業普遍受到沖擊,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多重考驗,線下門店、機器人商店及在線物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確實如此,數據顯示,受疫情的影響,去年泡泡瑪特內地閉店時間在一周到三個月的零售店店鋪數量達到232家、機器人商店數量達627間。疫情還對泡泡瑪特線上銷售渠道的物流、消費者的消費力以及經銷商的店鋪銷售均造成影響。
但我們還要注意到的重要信號是,泡泡瑪特利潤的降低和庫存的承壓。特別是不斷攀升的庫存水平和存貨周期,傳遞出了危險信號。
財報顯示,2022年凈利潤為4.76億元,而2021年凈利潤則高達8.55億元,同比下跌44.3%。這也是泡泡瑪特自2018年以來首次遇到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而截至去年末,泡泡瑪特的存貨為8.67億元,相較截至上年末7.89億元的存貨增加了9.91%。與此同時,泡泡瑪特的存貨周轉天數也由上一年的128天增長至2022年的156天,同比增加了28天。
保持消費者對潮玩的熱愛和黏性,需要不斷推出新IP、新產品刺激消費者,但盲盒并不像許多傳統潮玩可以依靠預售進行規劃生產,而是不斷在進行銷售“賭博”——依靠對市場銷量的預估給代工廠下單,根據預估不同的系列會被匹配3萬、5萬、10萬的不同產能。
周轉和庫存可謂是“生命線”,在泡泡瑪特的代工模式下,只要訂單開工,很難“靈活轉舵”,高庫存和長周轉天數,帶來幾何級的風險。當產品力較強的情況下,風險并不高,一旦出現某系列達不到市場預期的的情況,該產品就會面臨滯銷問題。而因疫情和錯誤的銷售預估,無疑打亂了泡泡瑪特的清庫存節奏。
為了“去庫存”,泡泡瑪特不乏積極努力。2022年,泡泡瑪特就熱推“福袋”玩法——將多個盲盒隨機放入大盒,以低價組合銷售,其背后原因無疑是去庫存并支撐線上銷售。
但這一模式創新在去庫存的同時,也打破了盲盒市場的價格邏輯,部分款式和系列因參與“庫存盲盒”福袋而在二手市場價格暴跌,遭到資深用戶的不滿,甚至于抽到“雷袋”棄坑。據了解,在2022年7月,泡泡瑪特全面停止了福袋玩法。
而與內地市場的停滯相比,海外市場成為財報內為數不多的增長亮點。此前,王寧多次表示,未來會努力從“中國的泡泡瑪特”轉變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數據顯示,2022年,泡泡瑪特的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47.1%,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4.1%增長至2022年的9.8%,在門店數量上,截至2022年年底比2021年零售店數量增加了21家,總數達28家;機器人商店較2021年增加了40間,總數達49間,在英國、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和日韓等地相繼展開深入布局。
泡泡瑪特押注海外的動作已然十分明顯,且在2023年繼續縱深布局。3月17日和3月25日,泡泡瑪特在澳大利亞悉尼市連開兩家店,并針對海外市場的消費偏好改良推出了新產品。
泡泡瑪特國際業務總裁文德一提到,預計到2023年底,泡泡瑪特海外門店的數量會達到80-90家,機器人商店接近200 家,其中70% 位于東亞和東南亞,30% 位于歐美澳地區。
但要看到的是,海外市場的銷售貢獻相較于內地市場尚且十分有限,且泡泡瑪特如在海外開展縱深布局,還將面臨供應鏈建設等諸多問題,一切尚屬未知。
02
“IP焦慮癥”,尚且很難治愈
數度被質疑過度依賴單一IP,解決“核心IP依賴癥”,也是泡泡瑪特實現新增長需要跨越的重要關卡。2022年,泡泡瑪特的努力讓IP焦慮有所緩解。
超越MOLLY,SKULLPANDA如今已經成為了泡泡瑪特的第一大IP,貢獻18% 的收入,全年賣出8.52億。其中2022年1月推出的夜之城系列,單系列銷售收入達到2.23億元。與此同時,Molly和Dimoo分別貢獻了8億和5.7億的銷售額,分別占比17.4%和12.5%。
但原本一度被視為第二大IP的PUCKY,收入貢獻和營收占比大幅下降,連帶著獨家IP的收入同比下降17.1%,收入占比下降至13.9%,幾乎與非獨家IP持平。與此同時,新IP小野雖然在聲量上表現不俗,但營收占比僅有3%。
雖然在IP上避免了過度單一、一家獨大的現象,但要看到的的是,SKULLPANDA、Molly、Dimoo已經連續兩年霸占前三大IP,僅有小野是新IP,且營收占比僅有3.1%。與此同時,泡泡瑪特更傾向于推出老IP新品來吸引消費者,而并非大力研發新IP,并沒有真正解決IP焦慮。
克服銷售“生死局”,泡泡瑪特將精力過多放在了老IP的商業化開發上,在無法立刻判斷是否能賺大錢的新IP的動作上,則愈發審慎。
2022年,泡泡瑪特與蒙口、韓美林、大久保、櫻桃小丸子、米奇米妮等IP相繼展開合作聯名,合作的款式均為MOLLY。與此同時,除了MOLLY之外,還為旗下DIMOO、SKULLPANDA、LABUBU等IP推出了MEGA珍藏系列的產品。
但我們要看到的是,“潮玩”產品正在于其對潮流的引領。在銷量導向下,潮玩公司沉迷于“舒適區”——如將更多資源投入受歡迎、賺錢的IP中,對已經被市場證明過的設計師匹配更高待遇——無疑是“飲鴆止渴”、透支未來。
唯有創意是真正的新血液、新動能,很多日美頂級玩具公司均投入超過15% 的研發資源投入到新產品開發中。從“順應潮流”真正做到“引領潮流”,泡泡瑪特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泡泡瑪特在高端化領域的布局也成為重要的看點。2021年,為推動“潮玩藝術化”,泡泡瑪特正式推出高端潮玩產品線MEGA珍藏系列,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件收藏品”。
2022年,MEGA珍藏系列收入從2021年的1.78億元同比大漲162%至4.668億元,在聯名、IP延伸、品類延伸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100% SPACEMOLLY周年系列受到消費者歡迎。
從潮玩到“藝術藏品”定位的進階,給了泡泡瑪特更多可能性,根據相關披露顯示,2023年,MEGA有望成為獨立的品牌線。
03
樂園、游戲業務,“摸石頭過河”
在3月29日的2022年年報業績交流會上,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表示,預計泡泡瑪特的樂園和游戲業務會在今年和公眾見面。隨即,泡泡瑪特的樂園和游戲業務成為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克服單一業務導致的市場風險,推動業務更加多元,成為泡泡瑪特的努力目標。因此,在IP之外,泡泡瑪特積極推進的包括游戲、樂園等在內的業務,尤其是進入2023年后動作頻頻。
今年1月,泡泡瑪特首款自研手游《夢想家園》(內測開始后改《夢之家園》)在應用商店開放內測,在小紅書有玩家反映,《夢之家園》整體基調類似《動物森友會》,游戲中也有近似《胡鬧廚房》的合作玩法。
據了解,開發商葩趣為泡泡瑪特旗下獨立運營的子品牌,成立于2016年,早年葩趣定位為線上社區,并擁有自己的同名App。
發力游戲業務,此前的變形金剛、奧特曼的影視化案例,無疑為泡泡瑪特基于潮玩改編游戲的思路提供了借鑒基礎。與此同時,泡泡瑪特旗下IP的無內容屬性,也無疑為游戲場景構筑了充分的創作空間,進而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用戶。
但游戲業務的發展,無疑受到內容建設、營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游戲業務能否“創造潮流”尚且還是未知。
而在樂園項目上,位于北京朝陽公園的泡泡瑪特樂園項目推進速度也相應加快,在小紅書上已出現了很多招聘樂園經理或者演出演員的信息,預計在2023年大概率能與大眾見面。
在樂園產業上,迪士尼樂園無疑是珠玉在前。主題樂園成為迪士尼旗下最賺錢的業務,盡展“超級IP吸金術”,2023年第一季度,迪士尼全球公園和體驗部門營收同比增長21%至87億美元,美國國內主題公園業務的營業利潤率高達35%。
距離迪士尼樂園,泡泡瑪特從IP價值開發到場景建設上,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泡泡瑪特樂園選擇的朝陽公園,也與迪士尼樂園建設上存在較大差異。
據了解,泡泡瑪特首個線下公園只是城市市政公園的一部分,位于朝陽公園中區,包括一棟白色的三層建筑和一個歐式建筑廣場,三面臨近朝陽公園內蓮花湖水域,根據公開信息,該建筑占地面積僅約0.03平方千米。
小規模樂園模式,無疑是當下嘗試的開端。在今年的年會上,泡泡瑪特COO司德表示,“我相信每個做IP的人都有一個做樂園的夢想,但真正做的時候才發現有多難。經歷了很長時間和各種波折,逐步建立完善的樂園團隊,讓我們對小規模的樂園有了信心。”
投資者需要更性感的故事,市場需要更性感的曲線。克服銷售生死局,尋找“第二增長線”,泡泡瑪特的2022年或許并未找到答案。
展望未來,能否持續引領潮流是IP側對于泡泡瑪特的考驗,這場考驗正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激烈;而在業務側,樂園、游戲等多元布局的嘗試也將在2023年落下第一支靴子,揭開第一層面紗。
泡泡瑪特能否在新的一年里贏得新的增長戰役,取得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進一步青睞?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