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大撤退,美妝集合店還有機會嗎?
來源/聯商視頻
整理/深海
近兩年以來,國產美妝零售集合店的閉店潮已經洶涌而至。包括THE COLORIST調色師、HAYDON黑洞、WOW COLOUR、津梁生活、KKV等頭部玩家都有門店陸續關閉。
名創優品旗下的美妝集合店WOW COLOUR也在斷崖式收縮,門店數量從高峰時期的300多家店銳減到了100多家,縮水超過一半。曾獲1億美元A輪融資的美妝集合店品牌HAYDON黑洞在上海、杭州、西安、鄭州、南京、呼和浩特、成都、廣州、武漢等地的多家門店相繼關閉,雖然官方稱只是暫時。
而傳統頭部美妝集合店莎莎、屈臣氏、卓悅也難逃業績低迷,深陷經營瓶頸。屈臣氏2022年店鋪數量首現負增長,共關閉343家,總數跌破4000家。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下滑23%至175.79億港元,EBITDA為10.9億港元,下滑59%。美妝集合店到底怎么了?美妝市場還有機會嗎?
以下為完整文字實錄:
化妝品的銷售在百貨店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門類,你看化妝品都在一樓最漂亮的位置。而這幾年也確實出銷售,毛利率也很高。一些經典的、高端的化妝品,其實是以護膚為主的。新一代00后10后的小朋友,對彩妝類的需求非常大,買高端的買不起,消耗又很大,變化又很快。光一個口紅,她上半年可能喜歡這顏色,下半年喜歡那個顏色,消耗很大。
那么我2019年去看過日本的百貨店日本高端百貨店,一樓還是大牌,3-50個品牌的一樓大牌化妝品之外,負一樓全部是彩妝類,適合少女們的彩妝類品牌非常非常非常多。我當時在日本看到負一樓那個人烏泱烏泱,所有的顧客比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加起來的人比都多。就是由日韓的那個化妝彩妝類為代表的,我們國內的彩妝也非常豐富,但比他們還差遠。
一個是市場需求,第二個毛利確實高,化妝品的毛利真的高,制作也沒那么復雜,所以是很容易上手的,就說很容易創業。更何況現在是網紅經濟時代,你很容易找到東西,毛利又高,你找個網紅做做代理是很好。
所以又有需求,上手又快,毛利又高,還有中國的制造能力強。大量的工廠在深圳廣州等單子,下個單子馬上就給你做出來了。有人就以為可以做美妝集合店,搞一個大概300-500平米的店,各個桌上的化妝品就上去,會員卡推出來,打幾折就來了,搞得不亦樂乎。包括名創優品有段時間彩妝也很厲害,現在全部下去,為什么?
首先市場就沒想象的大,理論上很大,但事實上沒那么大。第二個生產容易銷售難,競爭非常非常厲害。這批小朋友又是變化很快,她今天去店的時候可能是想想買一個這個品牌的粉色,進店以后她變得買那個品牌藍色的口紅都有可能。這批消費者變化快,所以也是比較難伺候的。
所以大部分美妝店在美好的想象當中把店開出來了,結果銷售達不到目標,彩妝銷售靠人力是很厲害的,要靠推銷的。你如果貨架上放著沒人理睬它銷量照樣上不去。銷售人員的培訓、店鋪的管理、商品的營銷、單品的管理,你這些跟不上的話,你彩妝有可能剛上店很好的一個月,第二個月就下來,為什么?同類品牌上來了。
因為真的很容易,很容易做,大概熱鬧了幾年。我當年去看看地下一樓有兩間三間店,現在也都沒了,或者說店還在,可是沒有什么消費者。更重要的是一些老牌的萬寧、屈臣氏原來在美妝類的護膚用品和彩妝也還不錯的情況下,最近幾年經營也不咋景氣。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可能是對市場,也有可能是內部管理的問題。但有一條是非常厲害的,就是美寶蓮退出中國線下市場,美寶蓮是世界最大的年輕人的彩妝類品牌,他為什么退出?足見市場很大,風險也很大,成本管理是上不去就不行了。
有一段時間很多投資人都在找化妝品,因為按照測算賺錢都很快。會來找我咨詢,我本人堅決不碰化妝品,不管投資也好,咨詢也好,除了幾個老牌的化妝品之外。為什么?
一個變化太快,你今天投明天就輸。第二個,化妝品有一個健康衛生風險很大,為什么制作那么容易,如果檢查各個有毛病。所以你要么沒做大,做大同行一舉報你一定有法律風險。所以我這個保守派吧,不建議大家去碰化妝品。當然這很悲觀,那么小朋友們用的彩妝到哪去找呢?確實迪奧的口紅太貴了,蘭蔻的彩妝也不便宜,所以市場在那里,誰能夠承擔?誰能夠占得幾分之一?目前的彩妝集合店確實做得不好,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如果要重來,那得深刻的反思,市場是有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