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開40家店!又一大佬跨界“茶飲”掘金?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上個月我們剛剛報道過,乳制品巨頭“完達山”在北京開奶茶首店!
近日,從其公眾號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完達山“乳此新鮮”連鎖店已拓展至近40家。
目前除北京、上海外,珠海、西雙版納、三亞等城市也開了新店。
6月25日,“乳此新鮮”還在中國人民大學開了全國首家校園店。
從開店速度來看,勢頭非常迅猛。
其官方也表示今年,計劃在京開100家店,5年內全國開店2000家的目標也許
那完達山究竟憑何切入茶飲存量市場?
在茶飲廝殺混戰之下,它真的能成為跨界黑馬,實現千店目標嗎?
01
以“牛乳茶+冰淇淋”切入茶飲,
最貴冰淇淋賣到49元/個
完達山對于很多身處東北地區的80、90后來說,并不陌生。
很多人小時候都喝過完達山奶粉,它也是歷經了65個年頭的老牌乳制品巨頭。
如今跨界入局茶飲賽道,它開的奶茶店有哪些不同?
1、取名“乳此新鮮”,檔口店為主
完達山將奶茶店取名為“乳此新鮮”,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同乳制品相關。
門店以藍白色調為主,店內“完達山始于1958”的標志以及“不加一滴水的冰淇淋”slogan較為明顯。
除此之外,門店還擺放著授權的證明,寫著“該店為‘完達山乳此新鮮’授權北京首店”的字樣,并配有北大荒完達山餐飲投資(哈爾濱)有限公司的章。
在北京的首店,它選址在豐臺區的萬達廣場地下一層,很多顧客說出地鐵就到,位置很便利很好找。
門店面積不大,屬于檔口店隨買隨走,沒有設就餐座位,前面點單,后面直接操作,和其他茶飲店差不多。
2、產品主打“牛乳茶+冰淇淋”,還有果茶、炒酸奶、冰沙、奶昔等
雖然主打“牛乳茶”,但是從其點評網站顧客評論中可以看得出,是以“冰淇淋”為突破口。
除了山茶花、草莓鮮奶等牛乳茶之外,菜單上最顯眼的莫過于冰淇淋,乳此新鮮的冰淇淋特點在于“無水”,強調奶制品的純正。
其中有一款售價最高的煙囪面包冰淇淋,造型很獨特。
除了牛乳茶和冰淇淋,門店還提供果茶、炒酸奶、奶昔等產品。
3、牛乳茶售價在18元左右,冰淇淋則為10-49元
而在售價上,除了煙囪面包冰淇淋售價最高為49元/個。
其他冰淇淋產品,售價在10-49元之間,定價上略高于市場其他相似品牌。
主打的牛乳茶售價在18-22元之間,果茶則為6-16元,與部分頭部品牌定價差不多。
4、已開40家門店,5年內全國開店2000家
據其內部透露,目前乳此新鮮已開40家店,其中包括直營門店16家,主要分布在哈爾濱各核心商圈,加盟店24家,分布在北京、上海、珠海、三亞等地。
關于品牌的未來開店計劃,其負責人表示,會計劃在一線和超一線城市開出11家乳此新鮮連鎖店樣板店,同時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同步布局東北華北市場,逐步向南方重點市場的繁華商圈布局。
五年內規模達到2000家門店,其中,乳此新鮮將繼續深耕北京市場,目標為兩年內在北京開設100家以上加盟連鎖店。
為何還能吸引巨頭殺入?
新茶飲賽道,一直瘋狂一直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年底在業的新茶飲門店總數約48.6萬家,比2020年年底37.8萬家,增長率為28%,年復合增長率約13.4%。而2023年新式茶飲門店數預估超過 50 萬家。
茶飲賽道不僅充斥著各路新老玩家,競爭廝殺激烈,還內卷到了“卷無可卷”的程度。
從營銷到價格、產品、規模......,堪稱“花式混戰”,用餐飲老板的話說,如今還敢入局茶飲真的是“勇士”。
那為何明知是機會渺茫的“紅海”,完達山這樣的乳制品巨頭還要跨界殺入?
1、賽道仍充滿誘惑力:茶飲入局門檻低,還易快速規模化
屢屢破千店,甚至誕生了萬店品牌。
茶飲賽道這幾年雖然內卷嚴重,但不乏很多黑馬品牌,而且這些品牌的成長速度相較于別的品類都更快。
新式茶飲不僅標準化程度高,入局門檻也低,創業小白更喜歡開茶飲店,而在這兩方面因素推動下,自然很多品牌的規模化速度就非常快。
而今年,新茶飲賽道更是都在加速跑馬圈地,被業內戲稱為“報復性規模化”。像是各大品牌集體猛攻下沉市場、海外市場,比如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等品牌相繼宣布在今年進攻萬店規模,蜜雪冰城更是突破了2萬家店。
在這些品牌閃耀的“規模”光環下,當然會讓其他玩家羨慕,蠢蠢欲動想要加入。
2、依托品牌力和供應鏈,完達山想試著切一部分市場
而除了來自茶飲賽道的誘惑力,對于完達山來說,自己入局茶飲也有自身的一個優勢。
一方面是自己的品牌力。
相較于1987年成立的娃哈哈,完達山則更早,也可謂是乳制品界的大咖,它建立于1958年,已經是一個65年的老品牌。
對標其他小的茶飲品牌,有完達山做依托,乳此新鮮在流量上還是先人一步,相對更有品牌影響力,也容易被顧客知曉。
另一方面則是供應鏈。
作為乳制品巨頭供應鏈就不用說了,后端做前端生意更容易些。
3、但茶飲供大于求,廝殺嚴重,想突出重圍很難
雖然完達山非常有自身的入局優勢,但茶飲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
如果2017年作為新式茶飲內卷廝殺的序幕,那到現在也6年的時間,這6年,在眾多頭部玩家和新黑馬品牌的拼殺之下,內卷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產品上,從早期奶蓋、谷物、堅果等,到了2021年是油柑、黃皮、芭樂等小眾水果,2022年是山茶花、小蒼蘭等花香茶底……而到今年已經是從萬物皆可卷到卷無可卷。
價格上,去年喜茶帶頭開啟了茶飲“降價潮”,高端茶飲告別30元時代,頭部品牌向下,中小品牌向上,二者短兵相接,把茶飲價格也卷向了另一個高度。
規模上,上面我們也提到了,今年的茶飲大主題就是“開店”,大家都在卷規模,報復性擴張。
營銷上,從獵奇到文化、聯名、周邊,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茶飲們都沒有放過,各家都在卷自己的聯名營銷。
所以綜合看來,聯名層出不窮、新品應接不暇、降價輪番上演,加之如今消費力下滑,在僧多肉少供大于求的茶飲賽道,殺出重圍是件極其困難的事。
4、娃哈哈、王老吉等跨界巨頭入局奶茶,效果并不好
事實上,看中茶飲市場的商業巨頭何止完達山一個,香飄飄、王老吉、娃哈哈等一眾老牌企業,都曾跨界茶飲,他們不僅自身非常有影響力,還入局茶飲賽道很早。
像是王老吉是2017年宣稱要“到2021年開出3000家”1828王老吉茶飲店,現如今也并沒有跑出規模和名氣,反倒在前幾年惹了一身“官司”。媒體曾報道,一個名為做“王老吉還我血汗錢行動群”,里面都是加盟商大談各自的虧損,“控訴”著品牌。
而娃哈哈的茶飲品牌也未能幸免,在娃哈哈“賣奶茶”一年多之后,就遭遇了加盟商的“倒戈”爆料,也因加盟商的事情鬧得一地雞毛。
從這些大佬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新茶飲這塊千億市場的蛋糕并沒有那么好動,這條路也并沒有想象中的一片光明。
職業餐飲網總結:
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茶飲市場已是“紅海”,但它從不缺入局者。
從娃哈哈、王老吉,到同仁堂、中國郵政,大佬們都渴望分一杯羹。
但究竟此時是否是一個好的切入時機?
產品卷不動,也沒有新的價格區間可以切入,對于新玩家來說,似乎這個時間點并不理想,而這個“關卡”也太難通關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