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為王”的時代來了?
出品/聯商VIP專享頻道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柳二白
今年上半年,幾位身邊從不用抖音和拼多多購物的人,不約而同加入其中,開辟了新的購物平臺,消費重心向價格傾斜。
一位寫時尚文章擁有眾多粉絲的作者,在微博上說,她原來一直吃美食家推薦的較貴面條,今年開始轉到本地品牌,她給出的理由是消費降級。
消費升級與降級正在加速分裂。奢侈品2023年預計在中國市場達到5500億元,同比增長15%-20%。
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青年失業率為20.8%,自1月起,該數據一直持續上漲。青年人是消費的中堅力量,收入不穩定,自然影響消費支出。今年將涌入1100萬的高校畢業生,他們的加入會進一步加劇就業難度,收入也不會太樂觀。
最近幾年消費市場涌動著的低價風潮,今年似乎更加風起云涌,掀起巨浪。消費者對低價的癡迷與依賴,正在暗暗改變消費市場。
這是低價為王的時代。
電商風云
電商遇到危機,巨頭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京東一直以品質和服務領先于市場,擁有許多堅定的支持者。但這兩年,堅定的支持者們也開始動搖。京東的價格硬傷變得越來越觸目。在服務與品質并沒有太多突破之下,價格不再是光環之下的斑點,成為無法逾越的屏障。
細心的消費者正在全網比價,京東的價格被暴露得更加充分和刺目。前幾天在京東購買衛生紙和洗衣液時,一時興起對比了同品種天貓超市的價格,幾十元的商品,差價竟達七八元,這是讓人無法忽略的價格差異。
京東正在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京東的當日達和次日達在電商最后一公里還解決得不是那么完美的時候,顯現出了獨家特色,成為一桿格外亮眼的旗幟。現在,京東的快速配送正在遭受挑戰。天貓超市基本是當日達,外賣平臺也能提供更為快捷的配送,這讓京東的配送時效不再亮眼,也難再成為獨樹一幟的特色。
京東的高品質服務也有了些許變化。前段時間因掃地機問題與京東Plus客服打過幾次交道,當得知我未存有當初他們承諾的留痕時,他們的態度悄然發生了變化,再不提當初的承諾——反正也沒有留痕。之前京東的許多服務令人稱贊,解決得快速及時,都能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先。服務的品質下降,可能京東還未覺察到,敏感的消費者卻最先嗅出了變化。
京東Plus的優惠券在大促時很難搶到,這讓Plus的性價比下降了不少。這些問題都在暗暗沖擊京東,又無價格優勢,京東未來面臨的問題要大得多。
淘寶今年提出“流量變留量”,更著意于留住消費者,與消費者建立更為緊密忠誠的關系。淘寶出臺了許多價格措施,如對部分客戶開通了“省錢卡”的服務,每月花7.9元就能得到幾張滿減優惠券,幾乎所有店鋪都能使用。京東Plus優惠券的最低使用額度是105元,而淘寶推出的省錢卡優惠券,最低是無門檻,淘寶的省錢卡略勝一籌。
阿里旗下的1688在社交平臺也受到關注,引起了諸多話題討論。1688主打源頭采購,不僅價格低,還能提供品質不錯的商品。1688能抵消拼多多對淘寶的部分沖擊。
淘寶、京東、拼多多,都有龐大的重合用戶,淘寶與拼多多、京東的重合用戶都在億人以上,京東與拼多多的重合用戶有6500萬人。較大規模的重合用戶,一方面說明客戶早就習慣在不同平臺切換與游走,另一方面也看出,誰能得到這些游走客戶的支持,誰就可能占領更多市場份額。
淘寶與其他平臺重合的用戶最多,被爭奪的風險也最大。淘寶一直對評分較高的消費者有更多優惠,如用88元購買VIP會員,VIP還能享受到許多聯名會員的福利,今年又推出省錢卡,這都是為了增加客戶粘性,把流量變留量。
低價風潮之下,電商們在消費者心中的排名發生不少變化。這是一個重要節點,適時做出調整,找出與消費者更為契合的方式不失為良策。龐大的京東應關注到消費者對低價的需求,現在消費者并沒有太多余地用價格換取時效與服務,低價不是低質,京東也應關注到Plus含金量的減弱,一些消費者正在舍棄Plus逃離京東。
低價的拼多多更能迎合當下的市場,雖然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得擦亮眼睛購物,但對低價的迷戀,完全抵擋住了那絲莫名的擔心與不安。一些品牌也正向拼多多快馬加鞭似地奔去。消費者也向拼多多涌動,拼多多上市一年,北京成為新增用戶最多的地方。
如果未來會出現電商的超級巨頭,拼多多有可能成為勝算最大的平臺。是拼多多迎合了消費者,也是消費者選擇了拼多多。
實體店突圍
自從電商異軍突起之后,實體店一直在風雨中飄搖,時常受到風暴洗禮,時常受到沖擊,又時常站到經營的邊緣。但也有許多實體店活得還不錯,實體店仍有重要的價值。據調查,實體店是對消費者影響決策最大的渠道,位居第二位的是短視頻。感同身受,親身體驗,這是隔著屏幕無法取代的感覺,實體店給予的身臨其境,目前任何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都無法辦到。
消費者對低價的青睞和渴望,讓實體店又多了一條競爭的軌道。但當下,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重回門店。只要消費者進入門店,少有空手而歸。實體店面臨的困境是如何讓消費者走進門店。
即時配送興起和成熟后,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大便利,也讓實體店多了一條重要的售賣渠道,負面影響是消費者越來越難進入實體店。
一些實體店為吸引消費者,正在改頭換面,大動干戈裝修店堂,花費不菲。低價的風潮正在席卷,此時的破費真的有必要嗎?這些花費在徒增成本。高成本與低價格很難平衡。
于東來先生對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的學員企業指導時,不只一次提出,企業調整時沒必要重新裝修店堂,也沒必要在硬裝上花費太多,只需要把店堂打理得清潔明亮,讓商品井然有序,保持新鮮、價格有競爭力就可以了。這是務實的經營之路。現在不是看誰能把店鋪裝修得富麗堂皇,而是看誰能把有品質的商品能以最優的價格售賣出去。
經過疫情,消費者正回歸理性,消費趨于務實和謹慎,更看重物有所值。現在少有消費者愿意為豪華的包裝、精裝的店堂成本買單。
對低價的迷戀與狂熱,預示新的消費時代的來臨。從消費高漲、對價格不那么斤斤計較的熱潮中走過來的實體店,可能還沉浸在過去的盛景之中,還沒機會重新審視今天的消費者與消費需求。沉浸是對過去無望的緬懷,只有展望才能踏出堅實的步伐。
疫情之后,實體店并沒能完全逃脫疫情帶來的消費陰影。一位開餐飲店的朋友說,今年銷售還不如去年。她的餐廳以家庭聚餐居多,中年人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消費者減少了外出就餐,降低了不必要花費。一個常年在國外代購lululemon的人,今年在朋友圈拋出的成衣價格比往年要低得多,他肯定是察覺到了正在降低的消費需求。
日本優衣庫、尾貨超市“唐吉訶德”崛起之時,正是日本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之時。消費者對低價的狂熱,催生了龐大的商機。
國內奧萊和折扣店又重新進入視野,掀起狂潮。盒馬把奧萊折扣店變身成硬折扣,價格是最重要的競爭手段。家家悅在濟寧開出首家折扣店,店內面積有3000平方米。下半年,會有更多零售商或品牌試水折扣店,又會是一番蜂擁而至。
今天的折扣店,已經拋棄過往的經營思路,不把臨期品當成噱頭,而是盡量保持原有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價格,走“硬折扣”之路。扎根于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超市折扣店,更要做強做大生鮮品類,生鮮是消費者進入門店的重要理由。
消費者對低價的迷戀,并不代表放棄品質要求,只是消費者更能精打細算,更想讓每一分錢都花得物超所值。有錙銖必較的消費者,就得有銖兩悉稱的零售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