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天的富貴”輪到沖鋒衣:國潮平替熱賣,企業忙擴產
來源/時代周報
撰文/葉曼至 鄭凝
進入小雪時節,廣東溫度驟降,白領小吳開始挑選“打工戰服”——沖鋒衣。
小紅書上,沖鋒衣相關筆記達到151萬篇,沖鋒衣商品數量超過131萬件。《小白避坑,第一件沖鋒衣購買指南》《預算不足必看,沖鋒衣攻略大全》等帖子獲得高贊,沖鋒衣性價比、材質、款式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今年秋冬,“潑天的富貴”終于輪到沖鋒衣。無論是在社交網站還是在電商平臺,沖鋒衣的表現都十分亮眼。
11月19日,#沖鋒衣銷量猛漲#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截至11月22日,該話題閱讀量已過億。而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沖鋒衣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雙十一”期間,京東沖鋒衣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0%,創下歷史新高;在天貓“雙十一”開售首日,沖鋒衣銷售額同比增幅高達90%。
沖鋒衣熱銷,供應商與代工廠加班加點趕貨。時代周報記者獲悉,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的多家沖鋒衣工廠檔期已排滿,有工廠開啟兼職招聘工作,確保生產鏈正常運轉。一家位于浙江的沖鋒衣工廠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工廠檔期已滿,若要訂貨需要排到明年1月中旬。
在此背景下,多家企業嗅到商機,積極開發沖鋒衣產品。
今年以來,蕉內和蕉下分別推出氧氣沖鋒衣、氣絨沖鋒衣等新品,加碼戶外運動賽道。而經典服飾品牌安踏、李寧和波司登也瞄準沖鋒衣賽道,推出防水防雨的沖鋒衣、鵝絨沖鋒衣、聯名沖鋒衣等產品。
企業爭相入局后,沖鋒衣賽道將發生哪些變化?
01
國潮平替沖鋒衣熱銷
始祖鳥的沖鋒衣、lululemon的瑜伽褲和Salomon的運動鞋,被譽為中產“三件套”。長久以來,因價格昂貴、使用場景有限和款式單一等問題,沖鋒衣被列入小眾單品序列。
拐點發生在2022年。這一年,短視頻電商崛起,“平替”沖鋒衣擠進消費者的購物車。
電商行業大數據分析平臺嬋魔方數據顯示,2022年,抖音沖鋒衣銷售額同比大漲382.31%,全年賣了20億元,較2021年翻了近五倍。而今年1至7月,抖音沖鋒衣銷售額達13億元,同比大漲336.57%。
沖鋒衣的熱度持續至今年,在“他經濟”加持下,這件爆款單品進入爆發期。
天貓“雙十一”消費榜單顯示,男性消費者購買的前三名產品分別是公路自行車、電競產品和沖鋒衣,成為繼去年雙十一的“茅臺、釣魚和始祖鳥”之后的,男人“新三寶”。
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沖鋒衣”是今年“雙十一”期間大熱的戶外品類,京東平臺沖鋒衣褲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索康尼、迪卡儂、伯希和等品牌增長超100%。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沖鋒衣在主流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已經達到75億元左右,銷量在1752萬件左右。
與過去的外資品牌走俏、高端產品受熱捧不同,今年沖鋒衣賽道里,國潮和“平替”成為關鍵詞。
今年上半年,抖音沖鋒衣銷售額貢獻最大的價格區間分別為300-500元、100-300元。其中,300-500元是主流價格區間,占市場規模的33.72%。就增長率而言,國潮、輕奢賣點的環比增速最快,國潮賣點增速超90000%,大牌平替的時尚款引流能力更強。
本土品牌駱駝品牌在沖鋒衣國潮熱中分得一杯羹。根據魔鏡市場情報和巨量算數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駱駝品牌在電商平臺沖鋒衣品類市占率穩居第一,銷售增長率超400%,遠高于海外品牌。均價方面,駱駝沖鋒衣定價多在百元級,爆品是丁真同款“幻影黑三合一沖鋒衣”。
另一家國貨品牌探路者,銷量也頗為亮眼。探路者相關負責人介紹,沖鋒衣作為探路者的線上銷售核心品類,近兩年一直保持高增長。線下方面,沖鋒衣屬于牽引品類,連續3年持續增長。
02
企業爭相布局
沖鋒衣賽道持續走紅,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
據魔鏡洞察報道,目前,我國有8000多家沖鋒衣生產和運營企業,其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9.44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10.41億元,至2022年的16.27億元,年均以1億元左右的增量持續增加。
沖鋒衣的火爆,對于為沖鋒衣提供面料和制衣代工的紡織制造類的上市公司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時代周報記者從臺華新材公司相關人員了解到,目前公司已有擴產計劃以面對沖鋒衣需求量的暴漲。此外,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南山智尚,相關工作人員稱,公司一直滿產,訂單已經排到明年,未來會增加高端面料的產能。
據《證券日報》報道,某戶外服飾企業目前24條沖鋒衣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工人加班加點趕訂單,計劃年底前還要擴大10條左右的生產線。
沖鋒衣銷量的持續走高,也吸引了不少上市公司爭先入局。在沖鋒衣風潮的帶動下,將目光投向這一市場的服飾企業也是越來越多,除了探路者、三夫戶外、駱駝等,以羽絨服為主的波司登、運動品牌安踏和李寧,跨界品牌蕉下和蕉內等企業,都在積極入局。
服飾品牌開發新品優勢何在?跨界品牌入局面臨哪些挑戰?
對此,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姜驍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想做好沖鋒衣首先得有技術支撐。國內外的沖鋒衣基本都有“當家面料”,例如國外頂級的面料GORE-TEX、EVENT等。這類專業面料授權門檻、研發成本及研發門檻高,成為專業戶外品牌的護城河。蕉下、蕉內等跨品類入局的品牌,若難以在專業領域與高端品牌競爭,又無法在休閑領域創新、特色化發展,將出現與其他休閑品牌的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情況,導致價格競爭嚴重,壓榨利潤空間。
“李寧、安踏、波司登為功能性運動服飾賽道跑出來的優質國貨品牌。這三家均取得了頂級面料GORE-TEX的授權,且擁有自建供應鏈,在成本把控、品牌背書、產品質量性能保障上均有優勢。”姜驍瀟補充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