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快遞上線港澳版APP
來源/電商報Pro
撰文/潘多拉
01
京東物流加速入局港澳
在中國港澳地區,快遞行業競爭逐步升級。
近日,京東物流發布微博,宣布京東快遞APP港澳版上線。據介紹,用戶可以選擇自提或送貨上門,京東快遞還將提供18點前下單最快當日送達、周末正常派送、夜間派送時間最晚延長至晚上22點、門到門快件由京東快遞員工上門攬件等服務。
京東快遞APP港澳版上線 圖源:京東物流微博
京東快遞上線港澳版本APP,針對性地提供更加貼合市場的產品和服務,貼近本地生活,能夠更好地滿足中國港澳地區用戶的需求,幫助京東物流加速搶占中國港澳市場份額。
京東快遞APP港澳版 圖源:京東物流
事實上,京東物流已在港澳地區布局多年。2015年,京東快遞物流業務就進入香港地區,至今已在當地布局了多個自營倉與協同倉庫,能夠為客戶提供B2B/B2C倉配一體服務以及本地純配等基礎服務,以及多項增值服務。
今年10月,京東快遞宣布港澳快遞服務全面升級,為港澳用戶提供同城快遞、港澳互寄以及港澳至內地的互發互寄與送貨上門服務。
其中,香港同城快遞最快可實現4小時送達,夜間派送時間也將最晚延長至22時,澳門同城快遞最快則實現了次晨達,港澳用戶間互發互寄最快次日達。服務升級后,京東快遞將在香港實現運輸、分揀、派送全環節自營。
中國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擁有多樣化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理論上來說,京東物流能夠借助香港的國際化背景,拓展國際業務,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其商業模式可以在香港市場得到進一步檢驗和矯正,如果成功了,未來京東物流在進行東南亞以及全球的國際化擴張時,或許會更加順利,增添更多的底氣。
從10月升級服務,到現在上線港澳版本APP,為了在市場站穩腳跟,京東快遞因地制宜地進行策略調整,可以看出,加碼港澳市場是京東物流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京東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
02
巨頭拼搶港澳市場
京東物流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優勢,也有著國際化的愿景和戰略,然而,攻克中國港澳市場并不是那么簡單。京東之外,其他快遞巨頭也在港澳地區布局不斷,京東物流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今年,菜鳥和順豐在香港加速了布局,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618大促期間,菜鳥針對香港用戶派送超過700萬元人民幣的物流紅包,是在港歷來最大型促銷活動。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菜鳥在香港的包裹集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以上。
趁熱打鐵,7月,菜鳥在香港地區率先推出了“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從內地菜鳥集運倉發出的包裹,最晚第二天可送達香港的自提點或用戶手中,假如未在承諾時效內送達,菜鳥會主動向每筆訂單賠付至多60元人民幣。
菜鳥香港自提點 圖源:抖音視頻截圖
菜鳥通過進一步完善履約服務,搶占市場份額。數據顯示,7月份,菜鳥在香港地區的單量同比增長達雙位數。截至7月底,菜鳥在香港的累計用戶突破260萬。
菜鳥的野心不止于此,9月,菜鳥下調淘寶香港站的直郵門檻,針對重量500克及以下的輕小件商品,推出了6元運費到港服務。11月,菜鳥赴港上市也有了新動態,進入補充材料階段。
快遞行業的老大哥順豐同樣在香港布局多年。目前,順豐在香港地區的營業點、順豐站點、智能柜以及合作便利店共計超過1500個,各類自提點遍布全香港,基本覆蓋所有住宅及工商區域。
順豐 圖源:抖音視頻截圖
今年10月,順豐宣布跨境集貨轉運平臺“順豐集運”全面升級,為香港地區用戶打造“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的服務體驗。在派送方面,順豐可實現全港送貨上門服務,無需額外收取住宅附加費。
隨著菜鳥、順豐、京東的發力,一場物流服務升級戰正在港澳地區打響,尤其在中國香港。
那么,快遞巨頭為什么蜂擁而上?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香港地區有足夠多的市場需求,有利可圖。電商與物流息息相關,香港電商市場正日漸興旺,規模愈發可觀。根據Statista的數據,預計2023年香港電商市場收入將達到203億美元,用戶滲透率高達80.9%;約52.4% 的香港市民每周會通過網絡購買服務或產品,淘寶等電商平臺是香港用戶的主流選擇。
由電商驅動的物流快遞行業也隨之加速發展,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8月,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8.7億件,同比增長56.3%。
中國內地快遞市場步入存量競爭,競爭愈發激烈,企業需要找到新的增量空間。不同于內地,香港物流行業發展較為緩慢,存在諸多痛點。對于企業來說,痛點意味著機遇,正是看到了快速增長的市場,快遞巨頭才紛紛加快了入港的步伐。此外,快遞業務完善,對于電商業務也有著實際推動作用。
對于快遞企業來說,出海已是一道必答題,港澳地區的獨特文化、經濟環境,對企業鏈接海外能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03
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如今京東快遞進一步加碼港澳市場,延伸供應鏈能力,其競爭力也將得到提升。但目前而言,內地市場依然是快遞企業的主戰場。
今年市場全面放開后,快遞業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數據顯示,自2023年3月起,單月快遞量超百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900億元,創歷史新高。11月,在雙11大促的作用下,快遞行業持續保持高位運行,日均快遞業務量超4.3億件。
12月4日18時26分,隨著一件從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遞包裹送出,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第1200億件快件正式產生。這是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
快遞量突破1200億件 圖源:中國郵政快遞報社
快遞市場增長強勁的背后,市場競爭也暗流涌動。今年快遞行業到底有多卷?物流行業相繼經歷了價格戰、時效戰、服務戰。
從經營數據來看,能夠直觀感受到今年快遞價格戰的激烈。今年以來,A股各物流公司的單票收入不斷下滑。今年三季度,圓通速遞單票價格為2.33元,同比下降7.9%;韻達股份單票收入為2.22元,同比下降14.2%;申通快遞單票收入2.12元,同比下降12.5%。
“以價換量”這一招屢試不爽。不過,這種粗放式增長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如今消費者對快遞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這一趨勢,菜鳥率先推出“1212”半日達模式,目前菜鳥半日達已覆蓋20個城市;京東物流全面升級了電商倉服務,覆蓋京東、抖音、快手等主流電商平臺;順豐“同城半日達”服務擴展至全國140余城;圓通速遞有200多家分公司完成自動化設備的上新,新增2.2萬家媽媽驛站等等。
快遞公司“內卷”時效和服務,半日達逐漸成為”標配“,送貨上門的物流履約保障也得到進一步擴展。物流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國家郵政局近期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三季度在投遞服務方面,快件安全、送達范圍感知、住宅投遞、投遞知情的用戶滿意度得分分別為83.9分、86.0分、82.3分、81.5分,同比分別上升2.1分、2.4分、2.7分、3.3分。
總的來說,2023年接近尾聲,快遞行業在經歷價格、時效和服務的競爭后,將逐步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