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的“AI電商”會長什么樣?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劉庸(字節跳動前高管 連續創業者)
2023即將過去,ChatGPT在科技圈和商業界投下一顆石子后,漣漪正在緩緩散開。
落到電商行業,比爾蓋茨已經明確指出:智能體將取代搜索網站,因為它們將更善于查找和匯總信息;它們也將取代電子商務網站,因為它們將為你找到最優惠的價格。
阿里巴巴也率先明確了新時代的戰略是“AI電商”。馬云在內部明確說,“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作為持續關注信息流廣告行業和電商行業的持續創業者,我來推斷一下,“AI電商”,究竟會長成什么樣?
從長遠來看,AI對搜索以及搜索技術相關應用的影響是巨大的,完全有可能顛覆搜索引擎,顛覆其現金奶牛-競價廣告的盈利模型,所以目前最緊張ChatGPT的,是Google。但OpenAI的挑戰也似乎非常明顯:顛覆了廣告模型,靠什么賺錢?
用戶習慣了免費,用戶訂閱付費似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應用層的崛起是OpenAI長期形成商業閉環,成為一個真正巨頭的關鍵。
ChatGPT想在應用層快速找到盈利模式,文字、圖片、短視頻相關的工具看起來容易突破,但是僅僅作為補充性工具,想象空間有限。教育、機器人、醫療等方向目前看起來還比較遙遠。AI電商,每推薦一次就可以獲得一筆傭金,離錢近,且賽道非常大,是個不錯的方向。
ChatGPT為用戶做了信息管理,并以對話的方式呈現給用戶,那么GPT能否像管理信息那樣管理一個個商品,有沒有近似的商業案例?答案是肯定的。
線下有Costco、山姆會員店、以及線上有李佳琦、辛巴、東方甄選這樣的大V直播電商,都是近似的案例。
我們統計了2023年李佳琦618直播帶活動的500個品,找出與山姆、淘寶旗艦店、京東自營店相同的品,做最小單元的價格測算,我們發現李佳琦所帶的品的價格,100%低于淘寶旗艦店,95%低于京東自營。山姆會員店80%以上的品價格低于淘寶旗艦店和京東自營。
“標準品更便宜”就是用戶最強的價值感知,李佳琦和山姆集眾多品牌的價值感知于一身,建立了強大的信賴感和用戶粘性,這才是李佳琦們和山姆強大的核心原因。
那么設想一下,假如未來由AI來扮演超頭主播,或者山姆商品開發部主管的角色,又會發生什么?一個AI平臺版的李佳琦,理想的產品/入口形態是什么樣的?
1、作為一個大V性質的超級平臺,管理平臺上的每一個SKU。ChatGPT的使命是為用戶匯總編輯好每一條信息,而GPT電商的使命也要篩選出滿足用戶需求的SKU,運營團隊負責商品的價格談判和品質管理。
2、 AI搜索作為入口,AI推薦作為輔助。與傳統的搜索引擎相比,GPT增強了對用戶問題理解的能力以及擴展了用戶問題的能力。同時為用戶提供深入挖掘問題的能力,使用戶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以更低的難度找到他們想要的產品。此外GPT還可以推薦用戶很可能感興趣的產品。
3、AI搜索界面為圖文模式,便于展現8-10個管理的SKU。產品展示則有短視頻優先(類似于大V直播切片),圖文輔助,短視頻詳細展示產品的銷量,價格(經過管理的),評價和優惠情況,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圖文模式。
4、AI實時比價,對比該產品在京東,淘寶的價格,讓用戶時刻感知到AI電商平臺創造的價值。
那么這樣的產品形態,應該匹配怎樣的商業模型呢?
我認為,GPT電商應該是站內沒有廣告的傭金模型,且同一品類所有品牌,傭金比例相同。
地產商城和流量電商的邏輯相同,本質就是出售流量以及競價廣告。萬達商城收了租金,就無法決定入駐品牌每個商品的售價。同理,平臺如果要收取廣告費用,也不能強制品牌產品設置最低價格。
反之,ChatGPT要給用戶數據和算力范圍最好的結果,就不能給多鏈接,就收不了競價廣告費。所以GPT電商若為了給用戶每個需求最優解,GPT電商內部應該是沒有廣告的,而應采取傭金模型,且同一品類,傭金相同,這樣能保持GPT客觀推薦產品的立場。傭金跟直播達人類似,平均超過15%。
這樣對用戶來講,將創造三個價值:
1. 站內無廣告的購物:同一品類的商品,相同的傭金,沒有廣告的干擾。平臺將以100%的動力優先推薦品質優秀、相關度最高的產品,提升轉化率和用戶粘性,用戶可以放心購物。
2. 平臺數據更加真實可信:傭金提高,商家刷單難度增加,平臺的數據將更加真實可信。加上平臺和管理團隊致力于客觀公正的為用戶推薦商品,會引入多方平臺的數據佐證,極大保護用戶的利益。
3.平臺會朝產品本身的價值不斷探索:沒有廣告的利益訴求,平臺除了推薦品牌產品,也會不遺余力的朝產品的本身價值探索,不斷向供應鏈上游前進。長期來看,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工廠爆款會大量涌現,全世界的消費者會因此獲益。
目前因為運營較重,不是OpenAI擅長的,或者不是OpenAI公司現階段的戰略重心,GPT電商還沒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用戶需求,商家的需求,OpenAI公司盈利需求在這,GPT電商有一天在戰略上得到重視,資源上得到傾斜,電商得到高速發展是必然的。
搜索技術成就了Google、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也成就了亞馬遜、阿里、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巨頭。盡管Google和百度均涉足電商領域,但并未成為主流。為什么Google電商、百度電商打不過亞馬遜、阿里、拼多多呢?分析原因后,總結有三點:
1、流量端:搜索引擎中的電商流量比純電商平臺流量要小,難以形成強大的聚集效應。
2、產品端:搜索引擎中購物與純電商平臺產品相比,場景化要更加微弱,無法比價。
3、運營端:搜索引擎是技術驅動的,而電商則是運營和技術共同驅動的,后者的運營難度更大。
所以, AI時代,GPT電商一定會存在,純AI電商平臺會獨立存在,他們的邏輯相同,會攜手同行,但純AI電商平臺因為流量、體驗和運營的優勢,會比GPT電商體量大很多。
AI電商在商業上,不依靠廣告只依靠傭金的電商模式,真的可行嗎?
從感性的角度考慮,大V的流量是從淘寶,抖音買的。淘寶,抖音的流量也是買的,淘寶和抖音還要賺大V流量的差價。目前的情況,大V很賺錢,如果不考慮平臺開發運營成本,大V自己去外界買量,應該更賺錢。唯一的障礙是,單個大V負擔不起平臺的開發運營成本。
從理性的角度計算,AI平臺內部沒有廣告,參考目前大V主播的傭金比例(不同品類不等,見下圖),其GMV平均貨幣化率會超過15%,甚至更高。而2022年淘寶和拼多多的貨幣化率為4%左右。
根據網經社數據:2022年年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直播電商:7399元;阿里:7976元 ,拼多多:3797元。按GMV貨幣化率測算,即使AI電商平臺只做到直播電商GMV的一半:3699元,則一個年活躍用戶為阿里貢獻319元,為拼多多貢獻151元,為AI電商貢獻555元。
目前淘寶也就幾千萬個SKU,AI電商因為SKU管理,SKU數量大概就在100萬量級。相比ChatGPT千億為單位的參數,AI電商的算力需求相對較小,所以AI電商和傳統電商相比,算力成本不會有顯著差異,其他人均買量,平臺運營成本也是相差無幾。綜合算起來,從單用戶來講,AI電商人均ROI會比傳統電商平臺高很多。
最后,無廣的AI電商并不代表廣告就沒有意義,AI電商在增長過程中也需要選擇用廣告大規模買量。
無論如何,一個比Costco、山姆更便捷,無地域限制,可滿足更多長尾需求;比直播大V匹配效率更高,為用戶節約更多時間;比搜索電商更懂用戶,更有保障,用戶可以閉著眼睛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比純語言大模型更容易形成商業閉環(每筆推薦都有傭金)的AI電商是值得期待的,其想象空間也許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很多。
期待Ai的世界,信息不對稱被充分消滅,用戶體驗得到極致的尊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