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虧7億”和府撈面,它的“下沉夢”能成嗎?
出品/職業(yè)餐飲網(wǎng)
作者/焦逸夢
四五十元一碗的面,賣不動了!
消費降級的寒意平等地滲透到每一個餐飲品牌,和府撈面也不例外。
為迎合市場,它主動進行大降價,把一半產(chǎn)品的價格降到30元以下。并且,同時啟動聯(lián)營和赴港上市計劃、出海計劃。
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又常見的動作背后,表明和府撈面正在掉轉方向,試圖走一條全新的路。問題是,這條路它能走通嗎?
01
享受了10年“消費升級紅利”后,
和府撈面“調(diào)轉方向”
成立于2013年,主打“書房里的面”,和府撈面一度俘獲了一眾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心,那時,一碗面賣四五十元,消費者也“甘之如飴”。
只是,和消費升級一起應運而生的和府撈面,面對如今的時代更迭,其生存的商業(yè)邏輯也已悄然生變。
變,成了擺在和府撈面面前的頭等大事。
1、大降價,50%產(chǎn)品降到30元以下
首先,便是大降價。
以前,和府撈面的客單價在45元左右。
如今,和府撈面的價格帶從20多元延伸至108元,20元到30元的會員價產(chǎn)品占比50%,且將來這一價格帶會進一步擴容。價格總體降幅在30%左右。
消費降級下,大眾餐飲這種高頻剛需的民生項目很難往上走,往下走是趨勢使然,也是唯一的選擇。
2、“開放聯(lián)營”進行下沉,3年要開2000家店
早在2018年,和府撈面就曾喊過2023年后要開出1000家直營店的目標,目前只有500多家直營店,未能達成目標。
2022年,和府撈面也曾在全國招募合伙人,只是如今合伙門店數(shù)是個位數(shù),也不太成功。
和此次大降價一起到來的是,和府撈面對聯(lián)營模式的全力推進。
2024年,和府撈面要正式開放“聯(lián)營模式”,聯(lián)營店類型傾向于小面積店,采用類直營、全托管、共風險的模式。到2026年,和府撈面集團要開出2000家和府撈面門店,超1500家阿蘭家牛肉面。
和府撈面創(chuàng)始人李學林稱:“我們要下沉,下沉到2000+個縣級單位;我們要深布局,加密城市的門店網(wǎng)絡。”
和府撈面寄希望于聯(lián)營進行拓張,多開店才能提高供應鏈使用率,才能推進“新故事”。
3、啟動在港上市計劃,準備在香港開首店
資本曾一股腦涌進面館賽道,和府撈面2021年獲得8億元的E輪融資,估值70億,一時風頭無兩,但此后,最新的融資信息停留在2022年8月。
2023年年初,和府撈面被曝資金緊張、高管出走、裁員降薪、拖欠供應商款項。2023年7月,和府撈面的投資方絕味的公告顯示,和府撈面3年累計虧損超7億。
據(jù)媒體報道,和府撈面近日啟動在港上市計劃,以及在籌備香港首店。
一邊面臨虧損,一邊沒有新的融資進來,和府撈面要繼續(xù)擴張,需要解決資金問題,聯(lián)營是一條路,上市則是另一條路。
02
大降價背后是下沉,這條路它跑得通么?
從經(jīng)營動作來看,和府撈面主要還是希望通過大降價和聯(lián)營,去做下沉市場。畢竟“拼多多新王”和蜜雪冰城的故事,均驗證了下沉市場的潛力。
可高端面的下沉,到底是降維打擊還是水土不服,還不好說。
1、消費降級,和府撈面需要“變”商業(yè)模型
新消費品牌們沒有什么新鮮事。如前文所述,和府撈面和喜茶、奈雪、良品鋪子們一樣,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不得不進行大降價。
在商場開“面店”,用重金砸裝修營造“書房面”的氛圍,用一碗獨特的草本湯做差異化。甚至做3C產(chǎn)品出身的和府撈面創(chuàng)始人李學林,一開始就布局了數(shù)字化。
供應鏈也很扎實,建成了占地1.5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和近10萬平方米的現(xiàn)代食品產(chǎn)業(yè)園。也因為如上種種,和府撈面成為了一個被看好的項目。
但投入再多,最終還是要靠消費者買單,這個鏈條才能轉起來。
和府撈面的持續(xù)虧損是事實,一些一線城市的人表示,好久沒吃和府撈面了,客流下滑也是事實。
有一些很久沒吃和府撈面的消費者,無意中看到了精簡后的“工業(yè)風裝修”的和府撈面門店,頗不習慣。很明顯,和府撈面想要降低開店成本。在短期且不可逆的消費降級趨勢下,和府撈面過去高客單重投入的直營商業(yè)模型也變得艱難,不得不變。
另一方面,和府撈面品牌聯(lián)營門檻為89萬元。而加盟市場最受歡迎的投資檔在四五十萬元,恐怕也難調(diào)動更多聯(lián)營合伙人。
2、二三十元一碗面還是貴,很難撼動下沉市場的顧客認知
和喜茶類似,和府撈面一直走高端定位,一時半會可能不好下沉,因為經(jīng)營的根本不是一個客群。
在一線城市,相比物價、工資和生活節(jié)奏,精致白領們花三十好好吃一碗面,等于好好吃一頓飯,不算太貴,消費者尚可接受。
下沉市場的經(jīng)營邏輯恐怕就不是如此了。花三十吃一碗面,在下沉市場的消費者眼里,可能是大冤種,性價比不高。
筆者曾經(jīng)對比過和府撈面在新一線城市武漢的CBD商圈,和北京商場里的門店,同樣是飯點,武漢的顧客寥寥無幾,北京的門店人滿為患,甚至需要等位。
要知道,任何一個下沉市場可能都有自己專屬的區(qū)域面。以新一線城市武漢為例,幾塊錢一份的熱干面,十幾塊一份的生燙牛肉面,好吃的面食不要太多。更不用說,中國大地上,各個地級市、縣城的特色面了,眼花繚亂,選擇太多。
如果剔除了主流吃面的客群,僅剩下能負擔二三十元一碗面的客群,那下沉市場的客群恐怕就直接砍半了。
3、價格下降,也不一定能打動小鎮(zhèn)青年的心
價格下降僅僅是第一步,并不意味著下沉市場就會買賬。
目前看起來,和府撈面的核心動作在降價和聯(lián)營上。好像價格下降了,面就能賣得好。
和府撈面在一線城市經(jīng)過驗證的模式是,預制好的可以快速出餐的面,和書房氛圍烘托出的“高端面”。這是給一線城市消費者,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種好好吃飯的解決方案。
但在小城市,大家的時間充裕,生活節(jié)奏緩慢,人們可能對一碗現(xiàn)場烹飪面的喜歡,多過一碗預制好的面。甚至就蹲在路邊吃上一碗面,看著人來人往,和小店的煙火氣,要的就是這個“接地氣”。
和府撈面試圖通過降價去攻下下沉市場,理想很美好,但要想真正下沉下去也許還是很難。
職業(yè)餐飲網(wǎng)小結:
不管怎么說,和府撈面以500多家直營店和差異化的草本湯產(chǎn)品,榮登面館連鎖的第一把交椅,其品牌力仍然能打。
從客單價四五十元大降價到二三十元,也確給消費者做了切實的“降價”、讓利。
此次和府撈面的大降價,是趨勢,也是主動選擇。
幾百家店和幾千家店的管理難度也是不同的,3年開2000家和府撈面的目標已經(jīng)喊出來了,接下來擺在和府撈面面前的,是一場硬仗,就看其怎么應對了。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