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國標”問世,能否打消家長們的擔憂?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鄒通
近日,一則關于預制菜國標即將出臺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報道,這一國標的制定經過了一年左右的調研,征求了各行各業的意見,并將在半年內公布結果。預制菜行業在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標準的數量大幅增加。現存有效的團體標準、地方標準有154個,加上一些企業標準,總額已經超過190個。這些標準大多屬于行業標準,對行業發展有一定的引導和促進作用,但并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強制性。
由于預制菜沒有統一的認知標準,導致消費者和企業在預制菜上存在認知差異,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爭議。隨著預制菜的國標出臺,是否能解決大眾對預制菜的疑慮?一些網友對預制菜國標的到來表示歡迎,認為這為行業安全提供了保障,確保不添加防腐劑。也有網友認為有國標總比沒有好。然而,也有網友對國標表示擔憂,他們擔心全面實施,擔心成本高昂,甚至可能超過新鮮蔬菜的價格。
那么這個預制菜國標有哪些核心內容呢?
它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讓我們一起探尋預制菜的真相。
一、預制菜國標核心內容
亮點1、不能添加防腐劑。
此次預制菜國標的最大亮點是對防腐劑使用的嚴格限制。有人曾提議全面禁止添加劑,但考慮到常用調味料如鹽、味精、醬油等,范圍過大,因此各方經過權衡,決定對防腐劑的使用進行嚴格限制。
防腐劑是用于殺菌抑菌、防止食品變質的食品添加劑。常見的防腐劑包括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等,這些在食品包裝上經常可見。但國標預制菜的規定將嚴格限制這些防腐劑的使用,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家長和消費者一直擔憂預制菜中的防腐劑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然而,如果不添加防腐劑,如何確保預制菜食品的安全和保質期不被壞細菌滋生是一個問題。
農業農村部實務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麗表示,防止食品腐敗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低溫真空、干燥、高滲等。這些方法的效果和成本各異,但都能起到防腐防菌的作用。因此,即使不添加防腐劑,預制菜仍可通過其他方法實現防腐。
綜上所述,國標預制菜對防腐劑的嚴格限制旨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同時,其他有效的防腐方法也為預制菜提供了多種選擇,確保其質量和保質期。這一規定將進一步推動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預制菜的需求。
亮點2、必須冷鏈運輸。
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其中明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規定,包括禁止添加防腐劑和必須冷鏈運輸等。這一標準將提高預制菜行業的準入門檻,促使企業采用先進的冷鏈技術來確保食品質量。
目前,我國冷鏈運輸存在以下不足:
城市間冷鏈建設發展不均衡,三四線城市冷鏈能力參差不齊。
各類食品的冷鏈覆蓋率差異較大,果蔬類冷鏈流通率較低。中物聯冷鏈委的數據顯示,我國在果蔬、肉類、水產品上的冷鏈流通率分別是22%、34%、41%
冷鏈管理的執行力度和監管體系存在不足,部分企業存在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將冷鏈運輸作為行業標準可以有效提升預制菜的質量和合格率。一方面,這將淘汰不具備冷鏈技術的企業,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對于有實力和技術優勢的企業而言,這將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以乳制品行業為例,冷鏈技術在該行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產品合格率高達99%以上。因此,將冷鏈技術作為預制菜行業的標準將有助于提升合格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食品。
亮點3、必須追本溯源。
預制菜產業面臨的最大爭議點在于其原材料采購的差異。許多消費者認為預制菜使用的是最差的材料,甚至不會使用新鮮的食材進行制作和銷售。然而,隨著預制菜標準的出臺,這一爭議有望得到解決。
廣州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舒銳對觀察者網表示,未來的預制菜國家標準將對原材料來源進行追溯,并對原材料進廠加工的前續環節進行更嚴格的規范。這意味著,預制菜的原材料品質將得到更嚴格的監管,確保其新鮮度和安全性。
此外,國家標準還可能對包裝、標簽等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通過明確原材料分析和產地標識,消費者在購買預制菜產品時能夠清楚地了解其產地信息和身份標識。這種透明度將增強消費者對預制菜的信任度和認可度,進一步推動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以一個具體的案例為例,某知名預制菜品牌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原材料品質,采用新鮮、優質的食材進行加工制作。同時,該品牌還通過建立可追溯體系,確保每個批次的產品都能夠追蹤到原材料的來源和加工過程。這種透明度和品質保障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和支持,成為預制菜市場的佼佼者。
二、即食類產品或被踢出“預制菜”范疇
預制菜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近期,預制菜的國標出臺,引發了業內外廣泛的關注。在此之前,由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預制菜》團體標準,對預制菜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該標準將預制菜描述為“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經過預加工和/或預烹調制成,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這一標準將預制菜分為四大類:即食、即熱、即烹和即配。
在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看來,預制菜的定義發生變化,實際上是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過去,預制菜的概念過于寬泛,幾乎涵蓋了所有經過預處理的食品。這導致了一些問題,比如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不清晰,以及一些不法商販借此機會進行不規范的操作。
新的國家標準對預制菜的定義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限定。這意味著,那些即拆即食的食品不再被歸類為預制菜。這一變化縮小了預制菜的范圍,也使得其定義更為明確。這樣的改變有助于回應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質疑,同時也有助于提高餐飲業對預制菜的認知和使用規范。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改變有助于消費者更好地理解預制菜的真實含義,避免被誤導。同時,這也要求餐飲業更加明確地認知和使用預制菜,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質量。
對于這個變化,更有人認為這突出了預制菜必須經過二次加工的屬性。這樣的變化有助于提高行業的透明度和規范性,確保消費者能夠購買到安全、可靠的預制菜產品。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研發和品質,以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預制菜的需求。
總結來說,預制菜的國標出臺是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標準和規范,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安全、可靠的食品選擇。通過這樣的改變,我們有望看到一個更加健康、有序的預制菜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國標出臺的影響
其實,預制菜根據不同的消費場景,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一種是通過線上流通,例如商超、便利店和零售平臺,直接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種流通方式需要廠家平臺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因此消費者的知情權等各項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商品服務也相對完善,且由于中間環節較少,欺詐行為不易發生。
另一種預制菜流通方式是集中供應給餐廳或堂食等場所,再流向消費者。由于中間環節較多,一些環節難以兼顧,加上國家沒有統一的監控標準,導致預制菜行業良莠不齊。這導致消費者權益保障不到位,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不高,特別是預制菜的健康問題,更是消費者擔憂的問題之一。預制菜國標出現在一定會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首先,預制菜國標追本溯源并標識,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推動預制菜行業健康發展。消費者在校園和餐廳使用預制菜時,由于不知情,對預制菜的不告知存在強烈不滿。在2022年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欺詐隱患排名第四。預制菜國標要求追本溯源,確保餐廳使用預制菜時進行明確標識,這將有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一旦預制菜國標要求追本溯源,并強制要求餐廳在使用預制菜時進行明確標識,這將大大提升消費者的知情權保障。消費者在就餐時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所食用的菜品是否為預制菜,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消費決策。這樣的舉措不僅能減少消費糾紛,還能增強消費者對預制菜的信任感,進一步推動預制菜行業的發展。
其次,加強預制菜監管和制定行業標準,確保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在預制菜的流通環節中,由于監控不到位,企業入門條件高低不齊,導致一些創業者涌入其中。多數預制菜工廠并不是原材料的生產商,而是從上游供應鏈采購,這些供應商的原材料收購標準參差不齊,導致品質和安全問題,以及預制菜廠商和原料無法追溯和控制。
為了確保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必須禁止使用防腐劑,并強制要求使用冷鏈技術。防腐劑的使用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而冷鏈技術則能確保預制菜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保持新鮮和安全。
通過加強監管和制定明確的行業標準,可以有效地提升預制菜的食品安全水平。對于不合格的企業和產品,應該及時進行整頓和淘汰,以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消費者也應該提高對預制菜的認知和鑒別能力,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和廠家,以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權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