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的風吹到了宜家,“價格屠夫”正在攪動家具界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
撰文/博雅
宜家內心os:來,看好了,我讓你們看看什么叫降價!
近日,宜家中國宣布,繼2024財年對超過300款產品進行價格投資后,將在新年后進一步擴大范圍。此次調整將涵蓋近500款更低價格的商品,涉及臥室、客廳、廚房等多種場景的家具和家居產品,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降價的風吹到的不只是宜家中國市場,德國加拿大、美國和印度等多個國家,都開啟了降價潮。
也就是說,宜家新一輪降價動作旨在回調2022年價格上漲,同時刺激全球消費欲望。
在其他零售企業還在進行“擠牙膏式”降價時,價格卷王宜家一出手,主打的就是覆蓋面積大,降價幅度狠!
更關鍵的是,宜家做的可不是賠本賺吆喝的生意,能夠成為“價格屠夫”,這背后必須有資本、有底氣。
宜家中國高級商業副總裁弗朗索瓦透露,“在中國市場,大家會通過降低價格來刺激需求,但宜家不是一時性的刺激措施,我們講的是長期性的降價,長期以更低的價格為顧客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無論是一直以低價著稱,還是這次提出的“長期性降價”策略,宜家之所以敢用價格作為關鍵武器,是因為其在供應鏈側有著強大的韌性和競爭力。
接下里,我們具體來拆解看看宜家究竟有哪些硬實力?
首先,宜家公司結構復雜,其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流程嚴密,分別由不同的公司加以管理。設計通常在宜家總部完成,期間也會和供應商進行協商,共同優化產品設計流程以適于生產。
此外,宜家有著獨特的模塊化設計體系,能在最源頭的設計環節把控生產成本,完成低成本高效率的設計。每一款產品都具備大規模生產配送的可行性。
設計完成后,就由采購部門大顯神通。
宜家在采購端有著四個關鍵詞:全球化、本土化、競價系統、綠色。
全球化層面:宜家供應商達到1220家,在26個國家擁有31家采購服務公司,它的產品從各個貿易區域采購用運到全球28個分銷中心。宜家在全球16個采購貿易區設立了貿易代表處。
本土化層面:從2003年開始,宜家就使用本土化采購戰略,先后在中國5個城市建立了采購中心。同時,宜家還在上海奉賢區建立了整個亞太地區最大的戰略采購中心和物流樞紐。通過本士化采購戰略,宜家在中國的產品價格明顯降低。
競價系統層面:得益于在全球布局采購,宜家鼓勵了內外部成員之間的自由競爭。每年會有2000多家供應商會為獲得宜家的外包活動而展開激烈的競爭,只有在保證質量的同時能達到成本最低的供應商,才有可能得到大額訂單。這便使得宜家進一步掌握價格話語權。
綠色采購層面:宜家堅持環保理念,堅持在采購側把控綠色環保的產品,使得宜家加強了自身的產品力。
采購完成后,便來到了宜家高效運轉的配送和零售體系。
宜家會根據每種產品在每個地區的歷史銷售量,為供貨商提供一份該產品的需求預測,讓供貨商依據需求預測生產該產品,以保證宜家具有安全存貨量。
其目前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家分撥中心和11家顧客分撥中心。宜家配送中心基于功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DC (直接配送中心) ,主耍負責對銷售網點的貨物配送,另外一部分是CDC (輔助配送中心) ,輔助網上銷售,直接面向顧客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據悉,宜家配送中心配有完善的計算機系統,是宜家和軟件供應商一起開發的,“需要訂貨的商店通過該自動訂貨系統進行訂貨。如果訂單確認,系統會把相應的信息傳遞至倉庫的數據管理系統,倉庫的電腦控制系統就會自動按訂單完成取貨作業。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從產品構思、設計、生產到運輸和營銷,宜家都在考慮如何縮減成本。而宜家內部設定的價格目標是:保持同類產品比競爭對手售價低20%,甚至更多。
宜家之所以能實現銷售價格一降再降,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規模效應;第二,產品價格控制:包括對原材料、產品研發、生產、運輸,到商場銷售整個環節的層層壓縮,主要方法包括價格反向控制、全球采購、模塊式開發、平板包裝、提供有限的服務。
總的來說,宜家的護城河在于它將產品做到了極致低價,從而保證了客戶強烈的購買欲望和重復購買率。這也是宜家稱霸家居零售渠道第一把交椅的主要原因。在后端瘋狂擰水分的宜家,自然會成為價格卷王,也有資本投入到這無休止的生存競速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