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超閉店潮,便利店重塑零售格局?
來源/全食在線
作者/張子涵
什么?大潤發要倒閉了?
這些天,這樣的消息不絕于耳。
給消費者這樣認知的原因當然是因為,2024年的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就有4家大潤發宣布閉店。
大潤發學府路店在開業13年后終于與消費者告別了,另一家開業已滿10年的大潤發德陽店也即將結束營業,而開在2015年頭尾的大潤發黃岡店、大潤發株洲店也一個月內相繼退場。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月至今,至少已經有13家大潤發宣布閉店。
這樣的閉店潮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紛紛猜測:這大潤發是不是干不下去了?
其實除了大潤發,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許多大型商超也顯示出疲態。1月30日,永輝超市披露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13.4億元,同比減虧51.45%。聯華超市過去三年內累計關閉1000多家門店;截至2023年,沃爾瑪在中國門店已關閉超130家;家樂福門店也出現大幅縮減....
傳統商超面臨著嚴峻的閉店困境,巨大的壓力落在了這些曾經的零售巨頭身上。
傳統商超當下面臨的困境固然令人感到惋惜,但便利店的不斷擴張更使人驚奇。
在傳統商超閉店潮的同時,像羅森、711這樣的便利店的店鋪倒是開的如火如荼。
隨著疫情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逐漸復蘇,便利店作為一種便捷高效的新零售業態,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一年,美宜佳新增門店達到3840家,相當于每日就新增10家門店;近日連鎖日式便利店羅森也拓展了華北市場,在濟南舉行了山東總部成立儀式,加速實現2025年在華開店10000家的目標。目前,中國便利店行業規模仍在擴大,中國便利店市場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
近年來,市場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電商帶來消費習慣轉變。隨著互聯網購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買商品,而不是去實體店。這導致大型商超的客流量逐漸減少,銷售額下降,從而不得不選擇關閉店鋪。
客源量減少,但租金可沒少,隨著商業地產價格的上漲,大型商超需要支付的租金也越來越高。對于一些經營不善的商超來說,高昂的租金成為了沉重的負擔,導致它們不得不選擇關閉店鋪。
并且,在同一區域內,可能存在多個大型商超之間的競爭。為了吸引消費者,它們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進行營銷和促銷活動。然而,對于一些實力較弱或者經營策略不當的商超來說,這種競爭可能導致它們無法維持下去。
另外,零售行業新業態也層出不窮,近兩年山姆等倉儲式會員店、好特賣一類的零食折扣店、社區團購等新業態興起,使得零售行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大大瓜分了傳統商超的客源,壓縮著傳統商超的線下優勢。
而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消費者對購物的便捷性有著高度需求。線下便利店的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俘獲了消費者的心。
這些便利店通常布局在社區內或者商務區,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即時性服務,如收取快遞、社區團購等,便利店憑借其地理位置優勢和24小時營業的服務特點,為消費者提供了隨時隨地的購物體驗。
便利店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能夠提供更低價格和更多樣化的商品,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此外,隨著一部分餐飲、零售主體退出市場,便利店行業頭部企業利用由此釋放的店鋪資源,適時推動網點擴張,實現了逆勢增長。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便利店不再僅僅提供商品銷售服務,而是擴展到簡餐、洗衣、咖啡等多種功能,使其服務更加多元化,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并且這些連鎖便利店普遍以特許加盟為發展模式,通過企業輸出品牌、加盟商輸出資本的方式合作經營,這種方式降低了投資風險,同時也加快了其擴張步伐。
因此,便利店的快速增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傳統商超的沒落和便利店業態的興起都是有跡可循的。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時代變化改變,而誰更符合消費者當下的需求,就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雖然時代在變,但消費者購物的底層邏輯不會變,最終追求無非就是:優、快、好、省。
一時的沒落和和一時的輝煌都不應該是現在企業關心的重點內容。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市場的規律。
現如今,一線及發達省會的便利店已接近飽和,存量整合使其發展的主旋律;東部縣域、中西部等在消費升級、城鎮化過程中存較大增量空間。
內資便利店還需強化供應鏈能力,因地制宜優化商品與服務:發達與商務區門店加大日配即食類商品占比,低線門店增加自有品牌等高性價比商品并漸進式增加日配商品。
便利店在供應鏈/物流/客群/大數據方面與Q20協同效應突出,是"互聯網+"重要的入口。未來也將進行全方位對接,但如果便利店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面臨的也將會是大規模的坍塌。
而對于傳統商超,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也未可知。
所以在“大浪淘沙”之后,傳統商超行業更要注重修煉自己的內功。
在商業模式上,傳統商超更要進行轉型升級,從過去的批發型零售、中介平臺型零售轉型為制造型零售,進行原創的自有品牌商品開發,如生鮮、鮮食、熟食加工等短保類商品,獲得與互聯網電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要讓商品具有足夠的競爭力,誘惑顧客前往超市購買。
另外,傳統商超要從過去營銷活動造勢為主轉型為修煉企業管理內功,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激發人的經營活力,提高組織協同運營效率,管理才是企業生存的最大紅利。
除此之外,企業也要注意心法的修煉,關注消費者的體驗,有真心、有良心的企業總會被消費者看見。
傳統商超閉店潮,但河南的胖東來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依舊使消費者趨之若鶩,除了對于企業管理和模式的鉆研,更重要的是,胖東來真正做到了一個企業該有的良心與真心。
商業領域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化,但商業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極致的服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