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苦,程一笑吃不動了
來源/財經無忌
撰文/白嘉嘉
3月20日發布財報后,快手(1024.HK)的股價便開始了持續下跌,10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了4.24%。截止4月5日收盤,為49.65港元/股。
如果僅從財報數據來看,快手2023年的成績并不差。不僅總營收保持了20.3%的增幅,達到1134億,利潤端也扭虧為盈,賺了103億,與其它靠“降本增效”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的互聯網大廠保持步調一致。
此外,快手的營收也呈現出更健康的結構。線上營銷、直播、電商分別提供了53.1%、34.4%、12.5%的營收。
其中,毛利較高的線上營銷和電商兩部分,增速顯著高于毛利較低的直播,因此推動整體毛利率相比2022年上漲了5.9個百分點。
營收結構更健康,賺錢能力更強,市場卻仍不買賬,投資人在擔憂什么?
雖然一時的股價波動可能說明不了什么,但快手2021年登陸港交所至今,市值已經從1.4萬億下跌到了2000億元左右。
顯然,曾被譽為“短視頻南北雙雄”之一的快手正在遇到難關,而投資人并沒有在2023年的財報中,看到破局的信號。
01
短劇拉動廣告業務,但新故事仍不夠誘人
短劇是快手在財報中著墨頗多的一個板塊。它不僅在用戶端給快手帶來了收入,還成為了推動廣告業務增長的抓手。
快手在短劇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去年全網500多部播放量過億的短劇中,300多部來自于快手星芒。單論爆款數量,其余平臺相加可能也沒有快手多。
雖然財報中沒有透露短劇給快手帶來了多少營收,但可以透過另一些數據找到它領先的原因,以及帶來了哪些增長。
偏下沉市場的用戶基本盤是快手短劇爆款不斷的核心原因。
現階段短劇的主要付費用戶來自下沉市場,比如保安、保潔和保姆。這部分人已經熟練掌握了手機付費,并且有長時間觀看短視頻的習慣。
截止2023年第四季度,平均每天有2.7億用戶在快手觀看短劇,其中接近1億人每天觀看10集以上,愿意為此付費的用戶,同比翻了3倍以上。
除了用戶端的收入,短劇給快手帶來的真正紅利,在于為廣告業務開拓了新了產品形式。
具體來說,快手通過向品牌提供定制短劇,撬動了客戶的廣告預算增長。比如,飛鶴獨家冠名快手出品的短劇《萬渣之璀璨星途》。
類似的模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星芒短劇招商收入環比提升超6倍。
短劇帶來的廣告業務增長,對快手來說無異于救命稻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馬太效應加劇,廣告投放愈發向大流量池傾斜。
去年,在線廣告營收在第一梯隊(千億以上)的企業普遍增幅在20%以上,其中拼多多的增幅更是達到49%。快手所在的第二梯隊(五百億以上),增幅則大多在10%以下。身處第三梯隊(百億以上)的微博,甚至出現了4%的同比下滑。
而快手能在頭部聚集的大趨勢中保持23%的增速,短劇功不可沒。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經過一年的野蠻生長之后,短劇行業正隨著監管的收緊而走向規范,那么快手還能保持優勢,并且持續拉動業績增長嗎?
可能很難。
眼下,短劇的市場規模有限,但競爭卻前所未有的激烈。
據《2023短劇行業年度研究報告》,預計2024年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即便這500億全被快手吃下,帶來的增量也是有天花板的。
更何況,蛋糕周圍幾乎坐著中國內容領域的所有巨頭。
抖音自不必說,與周星馳聯合成立短劇劇場的消息一經傳出便拉滿了市場的期待。此外,手握大量優質IP和流量入口的騰訊(0700.HK)、網文巨頭閱文(0772.HK)、優酷、芒果(300413.SZ),甚至電影公司均有所布局。
與這些對手相比,快手為客戶定制短劇的模式并不難復制,偏下沉的用戶結構卻有可能隨著短劇行業的變化成為快手的劣勢。
隨著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短劇從暴力、色情等基于生理性的“爽”轉向價值多元,此時制作人可能會更傾向于用戶更多元的流量池。
換而言之,短劇雖然能幫助快手贏一時,卻很難贏一世,想在愈發激烈的廣告市場中保持競爭力,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邏輯當中,即“幫客戶賣出更多的貨,客戶才會原因在這里投放廣告。”
某種程度上,這恰恰是投資人不看好快手的核心原因。想要在電商領域實現突圍,快手將面臨的是更加慘烈的廝殺。
02
快手的對手,實際上是拼多多
作為最大的直播平臺,人們一般會下意識認為快手拓展直播電商水到渠成,但事實并非如此。
今年,快手的GMV(全年電商交易總額)突破了萬億大關,達到1.18萬億,但與抖音的2.2萬億相比,仍拉開了一倍左右的差距。
增速方面,繼2022年之后,快手的GMV增速再次弱于直播電商大盤的35.2%,僅有31%。
雖然商業化方面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對比,但從2022年快手CEO程一笑曾詢問負責商業化的高管“為什么商業化收入只有抖音1/5?”也可以判斷兩者之間差距較大。
為什么快手在直播電商上顯得后勁不足?
外因上,直播電商的GMV增長目前仍主要依靠用戶規模擴大推動。因此DAU規模是快手兩倍的抖音占據更大的優勢。
內因上,快手的老鐵文化可能不適合直播電商生長。
快手內部人員對外界介紹自身在下沉市場的統治力時,常舉的一個例子是,在鄉鎮地區,許多快手用戶甚至將快手當作社交軟件來使用。
此言不虛。
在大量快手用戶眼中,發短視頻就像我們發朋友圈一樣,開/看直播和聚在村口曬太陽沒什么不同。
這種獨特的平臺文化帶來了粘性和活躍度,但同時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封閉。它本質上是熟人社交的網絡翻版,7億“老鐵”分享生活時有明確的觀看對象,信息來源往往也局限于身邊或同圈層的人事物。
放到直播電商里,快手開展業務的邏輯并非圍繞著具體的產品從流量池中聚集需求,而是像秀場直播一樣,圍繞著主播聚集起了觀眾,購買商品很大程度上是替代打賞的一種方式。
站在用戶的視角上,快手的困境也是直播電商難以與貨架電商抗衡的原因。
雖然主播可以通過話術勾起購買欲,但沖動消費過后,終究會面臨“這筆錢真的有必要花嗎?”的靈魂拷問。長期以來,直播電商的退貨率一直在30%到50%之間,遠高于貨架電商的10%到15%。
而需求一旦回歸理性,便會發現主播和平臺的抽成實際上是銷售鏈條中的非必要環節。減少了這部分支出的貨架電商,才是電商鏈條運轉更高效的模式。
從這個角度出發,快手電商業務真正的對手,其實是拼多多。
兩者的用戶基本盤都來源于下沉市場,且后者的購物屬性更突出。財經無忌觀察到,許多人在快手上刷到心儀的商品之后,反而會打開拼多多購買。
同時,通過精簡人員和壓縮供應鏈來實現終端價格降低的拼多多,在規模、價格和服務等多個維度上都具備更強的成長性。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僅1.3萬員工,是快手的一半不到,GMV規模卻在快手的3倍左右,顯然商家在拼多多開展業務的效率更高。
而售后服務方面,貨架電商推行的“免退貨”,高退貨率的直播電商顯然也難以借鑒。
綜上所述,快手難以在用戶規模拉動GMV增長的階段與抖音抗衡,即便市場風向轉變,同樣會受到來自拼多多的壓力。
而在多個維度都難以與拼多多相抗衡的情況下,即便快手的復購率高達70%至80%,講述的可能依舊是一個基本盤隨著時間推移而收縮的故事。
03
程一笑想靠本地生活打個翻身仗?
客觀來說,快手股價下跌也有外部環境的原因。
近四年來,港股一直處于熊市。與2022年年底收盤相比,2023年港股跌幅高達13.82%。快手顯然也受到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
不過即便有大環境可以“甩鍋”,程一笑眼下面臨的壓力同樣不小。
自從2021年接手快手CEO后,程一笑就開始了大刀闊斧地對電商部門進行改革。“信任電商”、“大搞快品牌”、與京東淘寶斷鏈等一系列他親自帶隊的改革,似乎并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成就——和對手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了。
而本次財報中最具增長性的短劇業務,最大的功臣依舊是2020年推出的“快手星芒計劃”,是宿華時代的遺產。
如今接過董事長的重任,成為主帥的程一笑仍缺少一場大勝來確立威信。
反過來說,這恰恰也是他帶領快手投身本地生活戰場的原因。若是能在這個萬億市場拔得頭籌,不僅能確立威信,甚至能徹底扭轉快手股價的頹勢。
程一笑稱,“本地生活作為優質的內容供給,不僅貢獻 GMV,還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粘性,是我們非常看重的新業務。”今年,快手還將在團購業務上投入十億級平臺補貼、千億流量,扶持 1000 個百萬GMV品牌。
從表面上看,靠“小鎮老鐵”做強本地生活,似乎也水到渠成。
但實際上,下沉市場的線上滲透率不高并不意味著無人開拓,等待快手的很可能是烈度不輸電商、短劇領域的另一場硬仗。
抖音生活服務啟動“區域服務商業務”,并將今年的GMV目標定到了6000億,相比2023年幾乎翻了一倍。
美團已經對此感到了明顯的威脅。去年2023年銷售及營銷支出高達586億元,比2022年大幅增長47.5%。
除了來自同行的競爭,老鐵文化是否能如愿帶動消費也需要畫一個問號。
如前文所說,老鐵文化是熟人社交的線上翻版,而下沉市場本身就是熟人社會,居民各自有熟識的餐館,不需要打開App搜索哪家更好吃。
以財經無忌了解到的浙江南部某縣城為例,大多數情況下,低價團購或達人探店只是暫時為商家帶來了訂單,卻無法沉淀成穩定的復購。
不過,快手或許沒心思去想“能不能成”的問題,而會更加專注“如何做成”的問題。
與2023年的第三季度相比,快手的每日活躍用戶數量減少了410萬,日活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更是同比環比分別下降了7.02%和4.16%。
這意味著快手的用戶規模增可能已經觸及天花板,接下來勢必得想辦法從更多業務中刮出油水。
換而言之,無論可能在短劇、電商、本地生活面臨怎樣激烈的競爭,快手能做的,其實只有全力以赴一件事而已。
參考資料:
強調商評:2024互聯網大廠廣告生意指南
錦緞:“沙盤推演”快手的2024
電商之家:快手搞明白了,光靠直播電商沒用
新劇觀察:快手上市3年后終于盈利,但再也回不去萬億市值巔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