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注銷近46萬家,最新餐飲關店名單出爐
出品/聯商網
撰文/高天
最近,“喜茶4元一杯,比蜜雪冰城還便宜”的消息引發關注。這是喜茶12周年慶做的限時“買一送一”活動,從2022年全面調價開始,喜茶確實越來越“親民”。
餐飲降價,有品牌和企業自身經營策略調整的因素存在,更有迎來市場變化和行業競爭的被迫轉型。從整個餐飲行業上看,“不確定性”的環境主旋律下,價格戰的背后是行業的瘋狂內卷。
2024年過去的前四個月,有多少餐飲品牌在開店與關店中跌撞前行?又有哪些品牌和門店消失在時代洪流中?《聯商網》統計了今年1-4月全國主要餐飲品牌閉店名單,以觀行業實際發展趨勢。
01
至少26個品牌關店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今年1-4月至少有26個品牌有門店關閉,閉店數量超百家。
從業態上看,涵蓋了中餐、西餐、快餐小餐、茶飲、烘焙、甜品、烤肉等。
從形式上看,一種是小范圍內的經營策略調整而閉店,一種是大規模的撤離,主要因經營不善導致破產跑路,如熊貓不走、遇見小黃鴨等。
今年3月,互聯網烘焙品牌“熊貓不走蛋糕”的員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討薪維權消息稱,公司創始人楊振華失聯,近千名員工三四個月的工資未發放,社保公積金斷交、公司群解散。后續也有消費者稱自己在“熊貓不走”預定的蛋糕無法送達也無法退款,在官方小程序的充值也同樣退款無門。
熊貓不走沒有線下門店,但全國門店線上已無法接單,官方微信小程序顯示“由于違反《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暫時無法訪問”。從曾經的網紅蛋糕到負債累累,熊貓不走無奈走入末局。
另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統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注銷的餐飲店已經高達近46萬家,而2023年的一季度才不到14萬家,吊注銷同比擴大了232.6%。
驚人的數據反映出在過去一年的餐飲創業潮后,今年開始行業恐進入一個高速汰換期。尤其是那些缺乏實際技術支持的餐飲小店和初創團隊,在難以為繼下會加速逃離市場。
當然,從聯商網統計的數據上看,一些行業內的頭部、知名品牌也在前四個月倒下了。這或許更能體現這個行業的現狀,我們也總結了以下幾點趨勢。
02
高端餐飲集體遇冷
今年以來,不少黑珍珠、米其林餐飲和主打精致的高端餐飲走入困境。
4月14日,經營了12年的Opera BOMBANA在北京僑福芳草地關閉,曾獲得“超頂級黑珍珠餐廳”“連續三年北京米其林一星餐廳”“北京餐飲界首屈一指的西餐廳”等榮譽,明星高圓圓和趙又廷的回門婚禮派對就在該餐廳舉辦。
同樣在北京擴張的TIAGO也幾乎在同時期陷入了破產風波。旗下TIAGO在北京的門店包括TIAGO HOME KITCHEN系列的頤堤港、王府中環、西單大悅城三家店,KEAAMI摩登泰王府中環店,CASA TALIA僑福芳草地店,TIAGO URBAN KITCHEN三里屯太古里店均已關閉,甚至被業主方、消費者維權。
此外,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八號在上海南京東路的門店也關閉,被傳“老板跑路”;精致漢堡代表之一的哈比特漢堡在上海的門店全關,發展最快的時期一度在國內有10余家門店;號稱“早餐機愛馬仕”的桃園眷村,在經歷過高速發展期后,如今全國門店也大幅度縮減;呷哺集團2022年推出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燒”,目前全國也只剩1家門店。
甚至包括火鍋。以前相對高客單價的火鍋如今也出了一些團購套餐等折扣優惠,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眺遠營銷咨詢創始人高承遠認為,火鍋的本質是熱鬧聚餐場景,高端火鍋能解決當前火鍋食材存在的環境嘈雜等痛點,但也只是小眾生意,平價的受眾更廣。
由此可見,在消費趨謹慎的當下,高端餐飲主打的突出的服務和環境等附近值減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會為其買單,反而追求高品質、高性價比的餐飲體驗。
第一太平戴維此前發布的《2024零售商業趨勢報告》也指出,相比2022年,2023年上海高端精致餐飲在各細分品類中,新租面積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體現了品牌在高端餐飲開店上的謹慎。
03
餐飲副牌還是門好生意嗎?
推出副牌是這幾年一些知名品牌的慣用打法,目的大致是搶占其他細分賽道,獲得更大的市占率,以更好的幫助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甚至登陸IPO。
然而現實是,“一心多用”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副牌關閉的消息不絕于耳,實際上最終也會影響品牌形象。
今年前四個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副牌沒能堅持住。
上文提及的趁燒,是呷哺集團在高端烤肉賽道上的嘗試,當時集團創始人賀光啟還表示,“當下的燒烤市場還沒有一家領軍企業出現,我們想來搶占這個藍海市場的市場份額。”
品牌首次公開業績時,就因“月均營收突破250萬、全年單店營收預破3000萬”的表現令人驚訝。在2022年9月才推出時,就計劃在2023年開至少30家門店。
然而,今年春節前,趁燒在廣州天河城、領展購物廣場店都關了,深圳店和上海五角場萬達店陸續關門,目前僅剩上海龍華會一家店。
有業內人士表示,燒烤作為平民化賽道,如果只有高價格只會勸退消費者,高端的燒烤賽道必須要有更加獨特的服務、產品、體驗做支撐,否則也只會越走越窄。
事實也是如此,相比環境更好的高端燒烤店,2023年燒烤賽道最大的受益者是淄博燒烤,其主打的就是一個煙火氣和平價。
同樣關閉子品牌的還有奈雪的茶。作為其2015年推出的品牌臺蓋,在4月30日關閉其深圳華強北茂業店,這也是全國最后一家門店。2023年上半年,臺蓋虧損了470萬元,奈雪的茶在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運營情況時就明確表示了正逐步關停子品牌臺蓋門店。
其他關閉的品牌中,小小葵是山葵家的子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廚是九毛九的子品牌。
實際上,如果趁燒關閉會歸咎于當下消費環境影響,高端定位的餐飲經營壓力變大,那定位低價的臺蓋也沒能存活下去又是另一番原因了。
只能說,對餐飲而言,“低價高質”是方法,卻不是唯一可行性出路。
04
租金比消費降級壓力還大
消費心態和行為的改變,被認為是當下實體商業經營的痛點。
誠然,這是事實。但年年漲價的租金,其實是餐飲人最大的痛點,尤其是中小餐飲。
今年3月,四川綿陽一條美食街上的40多家商戶集體關店,并在門口拉起了橫幅進行維權。起因是2023年年底開始,商戶們陸續接到了房東的漲租通知,租金將直接翻3倍,漲幅高達200%。在一系列維權操作下,最終承租方與商戶們達成一致,將按原租金價格延期一年合同。
房東和餐飲商戶之間,本質上是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尤其是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房東也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和商戶建立起平衡、健康的租賃關系。
而就在前不久,#面館老板1天賣100碗剛夠交房租#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并引發討論。據悉,該面館日均售出約百碗面條,但每個月的租金是2.3萬元,占月營收的30%至40%,加上原料、人力、水電等成本,基本沒有利潤空間。
行業一直在建議餐飲企業要“低價高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但事實上,在物價走高、房租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餐飲品牌的利潤空間恐逐漸變窄,長期以往,也只能無奈關店。
當然,關店并非都是壞事。在2023年關掉398家直營門店的海倫司實現了扭虧為盈,手段就是關掉不賺錢的店,簡單粗暴。
一些經營不佳的門店和品牌清理掉,將市場更多的空間騰給更有實力的品牌,這是市場生存規則,也是中國連鎖化率不斷提高的方式。
寫在最后
大環境無力改變的情況下,餐飲品牌只能通過自身的改變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以提高經營消費。比如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更有體驗感的環境、更懂消費者的營銷等等。
高端茶飲典型代表的喜茶,在2020年的客單價達到了50+,面對賽道更多的入局者和自身規模擴張的需求,在2022年逆勢降價,徹底告別“30元時代”。如今,喜茶已經是10元時代,同時也打入下沉市場,徹底脫掉了“高貴的外衣”。
及時調整的喜茶讓其繼續是中國新式茶飲市場的頭部品牌,與之相對的是同樣為高端茶飲之一的樂樂茶,2022年開始逐步收縮非江浙滬地區的門店。
因此,變和新是餐飲業的破局出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