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招商經營,別困在“首店效應”中
出品/聯商&商業夾生飯
編輯/季楓
編者按
近年來,“首店”二字無疑是一個行業熱詞,從商業招商方面來看,首店品牌的引進,尤其是吸引高能級首店品牌的入駐,成為許多商業項目全力攻堅的方向;從城市發展層面看,自2018年上海首次提出發展首店經濟以來,多個城市將首店經濟作為促消費轉型、提振商圈活力的重要抓手。
事物的發展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盡管首店發展如火如荼,但其中也隱藏和暴露出不少問題,在瘋狂的追風、迎合之中,“首店”正在慢慢變味,首店的意義、含金量、效應等等愈發受到質疑。
6月6日晚19:30,聯商&商業夾生飯第14期節目就首店話題,針對“首店效應真的如標榜的那么有效嗎?”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首先,宋老師發出“靈魂一問”:首店有什么用?在他看來,首店的作用無外乎兩個,第一,賦予商業項目差異化價值;第二,助力項目整體的招商。他提醒到,首店的招商首先要與項目定位、客群相匹配,還要注意財務的平衡。他認為,首店不是萬能的,項目最終靠的是綜合實力。
以下是宋老師對“首店”話題的拆解:
首店有什么作用:
首店的含義比較寬泛,可以是中國首店,可以是全城首店,也可以是某區首店,甚至是街道首店,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首店才有實際意義?
首店的主要作用有兩個,第一,賦予一個項目更多的差異化元素,特別是在現在這種商業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時期,擁有一些首店,可以給客戶提供更獨特的期望值。
第二,知名的首店品牌,即可以傳遞出項目創新的信號,也有助于樹立市場信心,對于整體招商有一定的幫助。
從這兩個意義上,首店的地域范圍要有一定的廣度,最少能在一個區域形成消費的特異性,否則首店就變成了一個噱頭。
但是首店也不是萬能的,做首店首先要有幾個方面的主意:
首先首店與項目的市場是匹配的,不能為了首店而首店,找一些與項目實際客群需求關聯不大的商戶,這樣的首店對于項目未來運營的作用有限。
其次招首店也要注意財務的平衡,可以進行適當的免租讓利,但不能為了招首店就不惜一切,例如給出高額裝補。
第三,有了首店,后期的招商與運營也要跟得上,項目看的是整體內容,而不是一兩家商戶,首店熱度過去,最終還是要靠商業項目的綜合實力。
在凱勝老師看來,首店雖然有助于招商推進,但效應并不大,頂多是錦上添花;他認為不能夸大首店的影響力,更不認同“首店經濟”這一說法。
以下是凱勝老師在“招商全局觀”下對首店的態度:
我的主張:首店當然有效益,但新鮮感就是短時間,更沒有首店經濟這一個說法。
一、可以幫助招商推進:只不過效應并不大!
·首店效應,第一個前提是『具有話題的品牌』。
所以,具有業態引領的品牌,才能在首進當地,產生業態跟隨進場的效果。
·因為是短時間效應,招商人員制訂業態招商率推進的計劃中,要同時針對首店完成招商后的一至二周,跟隨品牌的招商推進方案,打一個『節奏仗』。
畢竟,首店必然是需要昂貴的代價,無論是租金減免、合同時間較長或是裝修補貼等。
二、首店是招商技術活:不是一個單獨的招商,更是一個系統性的招商能力。
·第一步:提煉商場的Consumer Picture(主顧客的描繪,包括年齡、收入、性別、偏好等),比對已入駐品牌,列出各業態受歡迎品牌清單。
·第二步:建立收集品牌的制度。例如:招商人員每季度需提交新品牌的調查報告。
1、新品牌得匹配商場的Consumer Picture,才值得去研究與收集。
2、新品牌需滿足已入駐同業態品牌經營主要特征。例如:品單價。
·第三步:提早建立與保持長期關系。招商排第一的禁忌是招商啟動時,才刻意建立關系,并企圖短時間拉近關系,這是無效且現實的關系。
·第四步:深度研究品牌的經營內涵、文化、商品組成、同業態優勢、消費者偏好與拓店時間計劃等。
·第五步:提早讓品牌商理解與認識我方商場、Consumer Picture等。
·以上五步,首店引進,就是所謂的招商,就是『水到渠成』。
三、結論
首店有效應,不需要刻意放大影響力。
從商場的整體招商來看,首店就是一個小組成。
首店招商與其他品牌招商,都是招商,當然沒有太多的不同。
有首店,挺好。沒有,也沒有什么大不了。
對于本期的話題,范老師從首店的定義、首店的意義、首店效應、首店經濟四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如今的首店名義有被“擴大化”的現象,這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首店的原意。至于首店經濟的發展,他表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起來聽聽范老師的洞察:
首先,首店的定義是什么?首店的定義有城市、區域,凡新進上述地域的品牌,一般被稱為首店。不過,首店的名義的確有被“擴大化”的現象,比如,某些餐飲品牌,沒見過就是首店;或者一些初創品牌亦如是;還有區域的變小,戲稱是否是“居委會”的首店。某種程度,這些稱謂違背了首店這個名詞對于商業的意義的原意。
其次,首店的意義是什么?通常,商場導入首店有其一定的動機,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因為新奇(甚至是獵奇)而吸引了一部分流量(客流);另一個是首店具有一定時期內的“網紅”特質,所以網紅的打卡點就成為商場吸引客流的一個理由。其實,商場這時在爭流量,整一個入口,而品牌的屬性有時會變得不重要,這違背了引進首店的原意。有些商場因為注重一個名頭(**型商業)而開業不久就關閉。
正面的例子是,原錦滄文華酒店改建成錦滄文華廣場,其裙房的商業引進了意大利OTB旗下的四個品牌,Maison Margiela, MARNI, JIL SANDER, AMIRI,這既沒有與馬路對面恒隆廣場的一線奢侈品“對決”,也沒有對不起南京西路商圈這個上海市頂級商圈的地位,更何況這是OTB集團首進中國,放在這個位置是商場和品牌都滿意的結果。
上海靜安官網
首進品牌的效應,其實不僅僅在于品牌的首進,在市場推廣上也可以仿效“首進”的理念而加以創新。
例如,上海的虹橋龍湖天街,其“字造國潮”的推廣活動,在今天很少有人動筆寫字以及字本身寫得歪歪扭扭的現實,用中國的書法,在商場中創造了一種與商場氣質匹配的新概念,何嘗不是“首店”的意義;
虹橋龍湖天街官網
再如,酒店里使用的茶包,目前“立頓”占據統治地位,對于中國這樣的茶葉大國,如果哪個酒店集團開始引進國產的茶葉品牌于客房,何嘗不是“首店”?
再次,首店效應會長久嗎?如果是,其內在的核心內容是什么?符合哪些底層邏輯?
其實,引進首店,到底是首次出現的品牌,還是成熟業態首次進入該區域?這可以是一個選擇。穩妥的方案似乎是,對于成熟的業態的把握更大一些,因而,放棄獵奇心態、網紅效應,而把長期經營作為一個最原始的出發點,是一個更為妥帖的考慮思路。
比如,最近比較紅火的小放;疱伨褪且焕。
最后,首店會成為首店經濟嗎?
其實,要成為潮流乃至構成底層邏輯,其基本的要素是要有上下游,有經營的系統和標準,有抽象后的普遍意義。這些在首店這個環節上還遠遠沒有達到,只能說是剛起了個頭。是否最終成為行業的一個標準或者規范,看看更為熱火的“非標”商業,就明白了。要避免從一哄而上到一地雞毛的命運,只有深入理解現象的本質,加以探究和抽象其規律,才能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路還很長!
下期預告:“商業地產的數據化,是真實的運營需求,還是給老板講個故事?”,敬請期待!
關于聯商&商業夾生飯欄目簡介:
“商業夾生飯”是由范唯鳴、張凱勝、宋若嘉三位知名商業地產專家聯袂組成的新奇特組合,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以直播會友的方式吹起了行業交流新風——三個“老男人”的商業侃大山,不定期邀請行業嘉賓空降交流;是一場老友敘舊,也是一場商業talk show,更是一場頭腦風暴。
如今,商業夾生飯已登陸聯商網,在更大平臺上做覆蓋面更廣、更有影響力的分享和傳播。這無論對于夾生飯的進一步發展還是聯商網內容生態的建設,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廣大粉絲用戶而言,也將為之帶來全新的內容體驗。
目前,欄目平均以半月一期的頻率在聯商網官方微信視頻號上播出,每期一個討論主題,由三位老師輪流主持。自2023年11月9日開播以來,已播出十四期。
欲回顧更多往期節目,請點擊專題:【聯商&商業夾生飯直播精彩回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