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道歉,牛馬依舊
來源/餐觀局
作者/卡爾瑪
兩天爆出三起顧客糾紛,并多次登上熱搜后,Manner終于在6月22日夜間發布致歉信。
此前流出的三則內部監控顯示,5月22日,海夢一方店男店員與顧客爆發激烈肢體沖突;6月17日,梅花路1047號店男店員與女顧客發生肢體沖突;同日,威海路716號門店女店員向女顧客潑灑咖啡粉。
「我們深表歉意,」Manner在聲明中表示:「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公司高度重視,也對當時咖啡師伙伴進行了安撫」。
評論區并不買賬。最熱門的三條評論表示:「員工都保護不了,還開什么店,并不是每個顧客是上帝!」「你解雇了人叫安撫?」「請問你們給被打的男生店員道歉了嗎」?
公司管理在公告中承諾將通過加強培訓、優化運營和關懷員工三個方向進行整改,但Manner似乎只看到了「員工頻繁情緒失控」,并未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里。
大眾看到的,是Manner員工「牛馬」的自嘲,是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與低薪的沖突,是企業對人效的壓榨和門店的飛速擴張。
這種問題不僅存在于Manner,也普遍存在于整個茶飲咖啡行業中。
01
性價比下,Manner的員工成為代價?
Manner首店只有2平米大小,前身是隔壁服裝店的櫥窗,顧客通過小窗口取餐,隨取隨走。
從這樣一家袖珍店,到擁有上千家門店、估值百億的獨角獸,Manner一直維持著極具性價比的價格。一杯美式咖啡15元,自帶杯還可以再減少5元。
這種定價能夠成立的原因,是精簡的單店模型。門店面積約10平米,把租金和裝修成本壓到低,同時給SKU做減法,用低廉的定價換取出杯量。
但優質的小店點位實在有限,隨著資本的注入和規模擴張,Manner將門店從10平米升級到20-30平米。后續為進入核心商圈和高端商場,門店面積擴大到50平米,還出現了200平米的大店,做烘焙和輕食。
原先的門店模型被打破了,在大店模式下,門店的成本增加,而價格不變,意味著銷售單量需要提高,或在其他地方節省成本。
Manner使用的是半自動咖啡機,對于員工的要求相對更高,在招聘公告中,給出的北上深薪資是咖啡師工資8000 元,店長15000 元。但實際情況是,即使是一線城市,Manner的咖啡師月薪基本約在5000元。
5000元的背后對應的還是超高的工作強度。有咖啡師透露,Manner會按照門店業績分配人手,日營業額5000以下的店只派一個人,超過6000元才會派兩個人。
以20元/杯計算(風味咖啡/Dirty定價),5000元相當于250杯咖啡。在3分鐘制成一杯的情況下,一共需要12.5個小時。員工在制作咖啡時,還要進行點單(自帶杯)、外賣打包、理貨、清洗等工作,幾乎沒有空閑時間。爆單時,員工連吃飯上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而此時,系統仍然在接單。
而今年年初,Manner門店「出餐慢」的狀況進一步暴露,小程序上顯示的訂單完成時間與實際情況開始出現偏差,高峰期要等待20分鐘到1個小時。原因仍然是人手不足,門店爆單時員工忙不過來,小程序顯示出餐但實際上還未制作。
企業可以合理利用人效,但高強度的工作極度考驗咖啡師的心態,工資和強度嚴重不匹配,情緒更難免失控。沖突爆發在員工和顧客之間,但管理層難辭其咎。
最新的公告中,沒有一個管理層站出來「背鍋」。改進的意見提到了「加強門店運營安排,盡可能減少顧客等待時間,提升顧客服務滿意度」。但這并沒有從員工的角度出發,沒有對不合理制度進行反思,更沒有「優化排班、增加人手、提升待遇」的直接承諾。
一些企業會在出現問題后(尤其是食品安全事件),會選擇停業一天進行內部整頓和調查,員工通常會帶薪休息一天,維持員工的士氣,并表現出企業對員工的關懷和責任感。
Manner其實也可以這么干,因為他們的咖啡師,看起來真的太累了。
02
走樣的「營業額排班」
像Manner一樣,根據營業額排班,是餐飲行業的普遍做法,也無可厚非。薩莉亞測算人時營業額(每個員工每小時貢獻的營業額),并衡量工作有效性(理論工時和實際工時的比例)。
但不同企業的運營節奏和工作流程是不同的。一般的餐企的客流高峰出現在午餐和晚餐,餐段固定且需求量集中,可以通過雇傭小時工、更靈活的人員調度,保證整體餐廳的運作流暢。
但部分茶飲咖啡企業的客流高峰卻可能是全時段的——早餐、午餐、下午茶,以及無法預料、門店員工無法拒絕的團購訂單。員工數相對有限,在低營業額下可能只安排一個人,缺少靈活性。
當訂單涌入時,他們往往顧此失彼,難以應付突發狀況,服務質量下降,顧客滿意度降低,甚至引發員工與顧客之間的沖突。
此外,應當根據營業額配置更多員工時,品牌卻難以做出應該有的配套。比如高熱的IP聯名,門店員工往往被迫承接遠超生產能力的訂單。
6月21日在人們討論Manner時,古茗也登上熱搜:#古茗活動爆單 #古茗員工碎了。因為與戀與深空聯名,古茗杯山杯海、訂單堆積如山。
有門店一早上開門,系統就進了快一千單。門店員工做不完,系統不停提示取餐,外賣騎手被迫等待,也難以在餐臺找到對應的訂單。
IP聯名的操作越來越常見,但是至今,并沒有合適的配套方案,優化流程、補充人手、并向員工提供合理的待遇。
03
嚴苛的考核
咖啡茶飲標準化程度較高,幾乎一切要素都能被數字化,人不確定性最大的哪一個,但企業總是會在標準化工作流程和人力資源分析中,找到效率與規模的平衡點,但過度依賴數字,往往忽視了員工在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和難度,更別提管理的藝術。
在Manner,有前員工稱,公司會用各種方法克扣工時,無論是遲到1秒鐘,還是請病假,都會扣除1000元。應對顧客投訴的第一處理方式是退單,而造成投訴的員工,累計三次投訴就會被辭退。
瑞幸爛手事件的背后,部分原因是店員怕手套影響績效。瑞幸對員工的要求,是半小時內制作完成16杯飲品,每一單制作時間不能超過2分鐘,若超時會影響績效。手套無疑會影響效率。
日常的運營需要一定的冗余和浪費。具體的操作也無需精確到「米秒不差」。在圍繞數字指標指定考核和政策時,往往會忽視問題的「主體」。
從根本上說,5000元營業額以下只派1個人工作是存在道德瑕疵的。門店的營業額,與品牌選址、售賣產品和經營模式所決定的,而這是管理層的問題。
門店營業額不達標,減少人員配置,實際上是將問題和壓力轉移給員工。
04
結語
茶飲和咖啡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在門店擴張獲得規模優勢和調降價格為顧客提供性價比之外,還應當重視員工的福祉。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不應當是被犧牲的一方。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其管理策略和運營模式。合理的人員配置、靈活的排班制度和人性化的考核標準,不僅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積極性,還能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和顧客體驗。
*轉發或引用須表明來源于餐觀局,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