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涌入煙火小店,必吃榜“發現感”爆棚
來源/斑馬消費
撰文/任建新
在上海梅隴市場旁的巷子里,隱藏了一家不起眼的粵菜館,匠心小廚;成都青城山景區山門旁的山下人家·土砂鍋臘排館,遠比一般景區餐廳美味。
以前,普通食客、特別是外地人,很難關注到它們。但隨著“味蕾游”走紅,以及年輕人對于“煙火小店”的探索熱潮,更多小店靠“好味道”吸引了一波波食客。用戶的“好口碑”將小店捧上 “必吃榜”,店里更加食客云集,拖著拉桿箱去排隊也不奇怪。
今年,有8億人在大眾點評留下評價,集成了中國互聯網最客觀、精準的消費反饋。這些真實的點評,濃縮成了大眾點評一年一度的必吃榜。
2024年的必吃榜,參與用戶更多、評論更廣,上榜的城市和餐廳數量創記錄。大眾點評也跟著8億用戶,發現了更多的街頭地道小店和地方特色餐廳。對這些寶藏餐廳的“發現感”,進一步助推了必吃榜在“味蕾游”熱潮下的行業風向標意義。
在新消費主義的買方時代里,大眾點評“必吃榜”越來越貼近用戶、貼近消費者。畢竟,用戶的關注力和活躍度在哪里,商業價值自然就停留在哪里,用商業價值傳承傳統餐飲技藝,也是必吃榜的價值所在。
01
寶藏小店集中出圈
28年前,廣東韶關人肖勇來到上海,做服裝外貿生意。那個年代,上海灘服裝生意的輝煌,就是一部真實的《繁花》。
后來,隨著上海產業轉型,服裝廠陸續撤離,肖勇開始謀劃自我轉型。他從小對廚房就感興趣,加上廚師學校兩年深造,讓他成為上海餐飲界小有名氣的粵菜師傅。
2020年,肖勇在梅隴市場開出匠心小廚。這里租金便宜,雖然位置偏僻,但煙火氣十足。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可以專心于一家餐廳的本質——做性價比美食,收獲好口碑。
匠心小廚的爆款豉油雞,用鮮雞腌制2-3個小時,焯水過冰再鹵,鹵汁是骨頭、豬皮、雞腳熬制的高湯;更具特色的獅頭鵝,潮汕宰殺、冷鏈運到上海再鹵制,讓人“一口回潮汕”;如果想吃他家的魚,需要多點耐性,肖勇會到梅隴市場抓活魚,現殺現蒸。
匠心小廚在餐飲業噩夢般的2020年開張,兩三年就登上大眾點評的必吃榜。這不僅是一個蒼蠅館子走紅的故事,更是一個跨界轉型的勵志傳奇。
與老肖一樣,在深圳做豬腳飯的95后小黃,也有著“孤獨美食家”的樸素堅持。
《狂飆》和高啟強,讓廣東潮汕的特色美食豬腳飯,再度翻紅。黃老板的昌記隆江豬腳飯,就開在深圳龍華白石龍地鐵站附近。
每天凌晨兩點多,他都要去60公里外的東莞富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貨,那是深圳周邊為數不多能屠宰活豬的地方。豬腳買回來鹵、燉,需要三四個小時。
三四十平小檔口,昌記每天要賣掉150個豬肘子。切肉崗三個人,飯點一刻不停剁豬腳,每天賣出1000多份飯。一到高峰期,要等位兩三個小時。
豬腳飯是深圳打工人的必吃美食,這里匯集了近5000家豬腳飯餐廳,為何只有1家能夠登上大眾點評必吃榜?黃老板的回答云淡風輕:安安靜靜把食物做好,堅持高性價比,一定能夠得到食客的認可。
沒有肖勇和小黃的那般傳奇故事,成都歆瑞源油鹵串串的老板朱丹,開店的初衷格外簡單。
為了陪伴女兒,原本在浙江、上海做餐飲管理的朱丹,回到成都接手了一家鋪子。她跟著廚師學了三天,記下烹飪細節,憑著感覺,慢慢做了8年。
每天買新鮮牛肉手工腌制,九點半炒料,下午四點半煉油,等待晚上的客人上門。
朱丹是鋪子的主心骨,如果她有事,就休店一天。一句“用心”,將歆瑞源送上成都上千家串串店中的頂流。
在中國,像匠心小廚、昌記隆江、歆瑞源油這樣,扎根街頭巷尾的煙火小店,還有很多很多。肖勇們的故事,永遠也無法講完。
02
地道餐廳頂起味蕾經濟
6月27日,大眾點評2024年必吃榜在北京發布,119座城市及地區的2797家餐廳上榜。上海、北京、成都、重慶、廣州成為前五大必吃城市。
必吃榜誕生于2017年,8年來堅持無人為提名,完全由當年用戶的真實評價來評選,是“8億用戶吃出來”的榜單。
2023年,大眾點評用戶評價規模增長超200%;基于過億條評價數據,從千萬商戶中遴選出了這2000余家寶藏餐廳,其中非合作商戶占比近20%。
2024年的必吃榜,首要特點是變“大”了。參與用戶更多、積累的評論數量更多、用戶探索美食的腳步更遠,發榜城市首次破百,商戶數、城市數創新高,新增58座城市發榜。
這些餐廳的好評,多是因為“地道”。2797家上榜商戶中,近半數為城市特色商戶,煙火小店占比達46%,小吃商戶超過500家;新上榜的1395家餐廳中,近60%為非連鎖小店。
以上榜餐廳數量最多的上海為例:144家餐廳中,近30家為扎根街頭巷尾的煙火小店;新上榜商戶占比近40%;更多城市特色餐廳上榜,占比接近25%,其中超35%為新上榜。
成都有96家餐廳上榜,街頭小店15家,新上榜商戶占比超35%。這里的特色餐廳更為突出,占比接近60%,其中近半數為新上榜。
如果不是因為大眾點評的必吃榜,這些藏在巷子里的寶藏小店,很難被更多用戶發現,品嘗、好評和打卡。
2024年大眾點評必吃榜更大的意義在于,發現寶藏餐廳,找準了當下“味蕾游”的新趨勢,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美食文化推廣、地方經濟提升的助推力,堪稱“味蕾經濟的風向標”。
2023年以來,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的潑天富貴,地方特色美食的魅力無限釋放。原來,真的有很多人,為了一道菜,奔赴一座城。
2024年新發榜的城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廣東清遠、江西景德鎮、江蘇鹽城、浙江義烏、山東淄博等,很多都是近年“味蕾游”的寶藏目的地。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必吃榜的異地用戶占比達到42%。如果你去青城山旅行,很多攻略都會提到山下人家·土砂鍋臘排館;當你來到武漢黃鶴樓,必吃榜又會告訴你,下了黃鶴樓就去糧道街,往南邊還有芳芳牛雜和小民大排檔。
上榜餐廳們明顯感覺到,自從登上必吃榜,外地顧客變多了,以前只做街坊鄰居生意的小店,有了很多拉著行李箱來排隊的人。
03
餐飲行業風向標
按照去年的經驗,登上必吃榜,大部分餐廳的客流量都要增加50%以上。為了幫這些小店應對暴增的流量,大眾點評還貼心地為商戶準備了“經營建議一頁紙”。
對于店主們來說,顯性的紅利固然誘人,但深層次的產業賦能,更加重要。
北平三兄弟涮肉,2015年首推“立盤不掉”來展示涮肉新鮮度,進入2017年首屆大眾點評必吃榜后,一直是涮肉界的頭牌之一。
北平三兄弟聯合創始人梁麗表示,2017年那會兒,鮮肉原材料供應鏈發展尚不成熟,上榜后,同行互相學習,賽道的商家更多了,倒推鮮肉供應鏈的發展,必吃榜起到了推動行業進步的作用。
為了配合必吃榜,大眾點評還推出必吃節。2023年的首屆必吃節,拉動商戶交易規模同比增長超80%。
6月底發布2024年必吃榜后,大眾點評將在7月,投入億級營銷資源,舉辦第二屆必吃節。用流量和補貼,吸引更多用戶參與,讓更多的寶藏店鋪有出圈的機會。
從必吃榜到必吃節,大眾點評正在帶領商戶,向著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的目標出發。從用戶出發,又回到用戶。
成立于2003年的大眾點評,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有著中國最大的用戶評價系統,足以比肩亞馬遜。這種自下而上的C2B式價值生產,讓它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具用戶基礎的消費種草平臺。
在這里,美食愛好者們選出喜愛的餐廳,讓更多的人來體驗、評價,形成正向的評價-反饋循環。必吃榜,是評價長期積累的一次集中體現。
8年堅持,無數年輕人,以吃遍必吃榜餐廳為目標;去往外地,他們會拿出必吃榜,逐個打卡。他們并不是為吃而吃,是對真實、自然和熱烈生活的追求。
一旦這種評價種草的內容引流模式深入人心,必住榜、必玩榜也正一一推出,“必系列”榜單逐漸衍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以必吃榜、必吃節等運營產品為引爆點,大眾點評正在展現出新的潛能。行業數據顯示,近年大眾點評的活躍度顯著提升,成為美團系新的增長點之一。整個2023年,美團年度交易用戶及年度活躍商家,同比增長分別超過30%和60%。
大眾點評跟著8億用戶,一起發現了這些寶藏商戶。市場也跟著用戶一起,重新發現了大眾點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