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杯量慘淡,庫迪咖啡開始被低價反噬?
庫迪原本迅猛發展的步伐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悄然按下了“暫停鍵”。
出品/零售公園
作者/青辰
盛夏已至,咖啡、茶飲品牌迎來消費旺季。
不過,成立僅一年多,就開出七千多家店的庫迪咖啡,在這個飲品旺季,很多門店的杯量情況卻仍然不容樂觀。
一位開了三家門店的庫迪聯營商近日在短視頻平臺抱怨稱,4月份的時候銷量不好,當時認為等五一之后銷量就會起來了,結果5月份的時候銷量還是不行,又寄希望于6月份氣溫升高后銷量可以恢復,可等到端午都結束了,銷量還是十分慘淡。
圖源:抖音、庫迪聯營商內部群
這位聯營商還不是庫迪旺季杯量慘淡的唯一“受害者”,在這條視頻的評論區,就有同為庫迪聯營商的人吐槽,這幾天下雨連100杯都沒賣到,同時表示“真的快絕望了”。還有不止一位聯營商在內部群里曬出的“不足200杯”“訂單量20”等并不樂觀的日杯量。
此外,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關于“轉讓庫迪門店”的帖子也在迅速增加,且出現的IP更是來自于全國各地。
圖源:小紅書
要知道,庫迪9.9不限品、不限量的促銷還在繼續,前段時間更是推出了打卡0元喝的福利活動。真金白銀丟進去,換來的卻是旺季杯量下滑、轉讓門店數激增,庫迪的“低價魔法”似乎不靈了。
01
9.9的“反噬”開始了
在一個足夠大的市場里燒錢擴張,打價格戰,然后霸占頭部快速上市,是陸正耀一直以來慣用的打法。
通過套用“陸式打法”,庫迪咖啡在前期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不僅靠低價一路狂飆擴張規模,還十分豪橫的立下了“在2025年底實現全球門店20000家、門店規模進入全球前三”的戰略目標。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增益的消退,價格戰的“后遺癥”顯現了出來。
首先,在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中,越來越多的庫迪聯營商開始陷入虧損的困境。
招商證券很早就做過測算,按日均銷售400杯、單杯10元計算,經營狀況良好的庫迪門店投資回收期為18—24個月。
可是根據騰訊數據庫迪周杯量預估,三月初庫迪的日均杯量已創下階段新低,僅128杯,連400杯的一半都不到,如期回本都已成為部分庫迪聯營商的奢望。
小紅書用戶“巴韭特”分析稱,雖然庫迪聯營商難以回本,但還有人愿意支撐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茶飲的旺季即將來臨,不少聯營商對旺季能提升杯量抱有期待。
可如今在漲價到11元之后,雖然部分門店現金流開始回正,但依然是不賺錢的狀態,而旺季杯量慘淡的事實,則成為了壓倒這些聯營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畢竟,如果連旺季都不賺錢,那即將到來的漫長淡季,庫迪聯營商勢必將迎來更大的生存壓力,這也讓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加盟商不愿貿然進場。
其次,此前由于單量下降,開封的物料利用率不高,新開封的厚奶奶油等物料很多都是要求48小時廢棄,部分心疼的庫迪聯營商鋌而走險的進行了不道德的嚴重違反食品安全的做法。
有庫迪前員工在小紅書發帖揭露其所在門店的多個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在物料開封過了使用效期后繼續使用、物品混用、對飲品偷工減料等。
圖源:小紅書
而旺季杯量下滑,且越來越多的門店面臨虧損,“開源”不能的聯營商,是否會為了“節流”再一次鋌而走險,還很難說。
最后,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過后,庫迪的現金流狀況似乎也已經不太樂觀。
2023年4月庫迪開了508家店,但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年1月份至4月份,庫迪共新開門店才只有570家,遠不及去年的增長速度。
新開門店的減少,也就意味著庫迪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銳減,與此同時,創始人陸正耀屢次被強制執行,又為庫迪的品牌、運營以及融資帶來巨大影響。
此消彼長之下,庫迪的現金流承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02
庫迪咖啡能否走出“增長瓶頸”?
回顧2023年,尤其是10月之前,庫迪咖啡的姿態一直頗為“高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外公布門店數的突破。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庫迪卻顯得格外安靜。 自2月26日宣布全球門店達到7000家之后,庫迪已經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沒有再針對門店數發聲。
不過,根據極海品牌在4月28日的監測數據顯示,近90天庫迪咖啡閉店數量為250家,相當于每一天都有將近3家門店關閉。
庫迪原本迅猛發展的步伐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悄然按下了“暫停鍵”。
這并不奇怪,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指出,價格戰只是第一階段,中國的咖啡行業即將進入全方位、多維度的競爭。也就意味著,連鎖咖啡品牌僅靠價格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這對還處在“增長瓶頸期”的庫迪來說,并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一方面,在新的全方位競爭時代來臨之時,咖啡品牌比拼的除了供應鏈整合能力,就是產品研發能力。
在供應鏈建設方面,庫迪的“功課”已經落后了許多。
2023年9月19日,星巴克在江蘇昆山投資建造的產業園正式落成投產,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咖啡豆進口、烘焙、物流等全部環節。
瑞幸也不甘落后,早在2021年就在福建投產了首個烘焙工廠,2022年又在昆山啟動了第二個烘焙基地,去年5月,為了更好地把控原材料,還在埃塞俄比亞成立了辦公室。
同樣主打低價的幸運咖,依托蜜雪冰城覆蓋采購、生產、物流、研發和品質控制,全方位端到端的供應鏈體系,也可以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平價的現磨咖啡產品......
反觀庫迪,先是利用多方攢局,然后是投產日期一再推遲,好不容易在1月底和4月底,庫益包裝項目與庫迪安徽供應鏈基地正式投產,結果又被“鳳凰網財經”爆出,直到4月中旬,庫益包裝生產線所需的120名工人中,僅成功招募了90名,而其余項目目前尚無投產消息。
供應鏈項目進展不順利,導致庫迪物料缺貨惹惱消費者的事情在今天仍時有發生。
圖源:小紅書
除了拉胯的供應鏈能力外,在產品研發方面,庫迪也總被人詬病。
有庫迪門店員工在小紅書上爆料:“產品創新程度為0,生產不知道多少米乳壓在倉庫,米乳系列之后的產品基本都是換個底料改個名字就又是一款新品了”,還發出了“門店員工身兼數職,而研發團隊躺拿工資真的令人唏噓”的感慨。
圖源:小紅書
對待產品研發不上心,也難怪庫迪雖然推出了不少新品,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僅使其在“泥沼”中越陷越深,也令庫迪在新階段的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低價策略不斷壓縮利潤空間,資金鏈緊張、供應鏈不穩定、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依次暴露,再疊加去年年底以來,庫迪頻繁出現“強迫賣酒”“自動訂貨”“推出便捷店”等騷操作,越來越多的聯營商信心受損。
或許是被危機感驅動,6月17日,庫迪咖啡宣布啟動產品體系升級工作,同步推出“百萬大咖”評測計劃,每年將向客戶發放不低于100萬張的免費試飲券。
這樣與“打卡0元喝”如出一轍的“老套故事”,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旺季杯量慘淡的現實,也無法打動已經失望多次的聯營商。
未來,一旦聯營商做出不再跟著陸老板“流血賠跑”的決定,在價格優勢褪去、旺季杯量下滑之后,迎接庫迪的或許將是規模上的失勢以及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