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統不可否認,Shein香港上市或成最佳歸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作者/無字
“中國出身、新加坡戶口、美國價值觀”的 Shein 的 IPO 再次受阻,在謀求美國上市不成,前段時間被曝出“退而求其次”,由于公司身份和供應鏈等問題備受爭議,轉而考慮倫敦上市,據山東商報報道,Shein 赴英上市計劃也或被取消,最近又被報道或將轉戰香港。
6 月 29 日,據金融時報報道, Shein 制定了在香港上市的后備計劃,這背后是其在倫敦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雄心遭遇了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金融時報指出,有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盡管總部位于新加坡的 Shein 本月早些時候向英國金融監管機構提交了機密文件作為在倫敦 IPO 的前奏,但該公司仍保留在香港上市的后備選擇。
這是因為,雖然倫敦上市可能為這家中國電子商務集團帶來 500 億英鎊的市值——這對英國乏善可陳的資本市場有著巨大吸引力,但 Shein 也面臨著重重阻力。有很多人反對,包括警告稱“英國上市可能難以獲得投資者支持”的基金經理在內。
金融時報表示,香港這個后備選擇意味著,Shein 試圖駕馭棘手的地緣問題。當然,Shein 的計劃仍在不斷變化中,即使倫敦是 Shein 目前的重點,也不確定它最終是否會在倫敦上市。
不過,據幾位接近 Shein 的人士透露,市場越來越擔心“Shein 爆炸性增長將開始減速”,在投資者的壓力下,Shein 創始人正在推動 Shein 在年底前進行 IPO 。
除了新增香港上市這一備選方案外,Shein 或還考慮“雙重上市”。據兩位了解 Shein 計劃的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Shein 還可能考慮在香港二次上市;而 Shein 的一位前高級員工則表示,海外上市加上香港上市將是完美的選擇,這既能保持 Shein 與中國的聯系,又能保持其全球性公司的形象。
那么,Shein 這次能上市成功嗎?輾轉多地上市不成、面臨重重阻礙背后,Shein 難破局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事實上,Shein“海外上市難題”的根源無關商業邏輯,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下,Shein 基因中自帶的多重身份母題將其一次次推至死局,此次倫敦上市再遇阻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然,難題并非無解,在一次次“帶公式、試答案”中,Shein 正不斷接近正確答案——面臨地緣問題多重阻礙的當下,香港或許是 Shein 上市的最優解。對中國血統、出走半生的 Shein 來說,此時“落葉歸根”是最好的選擇。
01
輾轉多國IPO不成背后:
Shein“血統題”難解
今年 5 月,在米爾肯研究所 (Milken Institute)全球大會上,在被問及Shein 身份時,Shein 執行主席唐偉(Donald Tang)表示,如果從出生地和供應鏈角度,Shein 是一家中國公司;如果從總部和核心人員所在地的角度,Shein 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如果從市場和“創業精神、創新、個性表達”等價值觀角度,Shein 是家美國公司,并為此感到驕傲。
這被業界視作 Shein 赴美上市遇阻后,對美國的言語示好。不過很快,米爾肯研究所就已經從網站上刪除了唐偉的這段視頻,同時,據《金融時報》報道,兩位商業專欄作家表示,Shein 曾敦促他們不要報道唐偉的這段演講。
從中可以看到 Shein 對“身份問題”的搖擺態度,此前,在外界對 Shein“到底是中國企業還是新加坡企業”的問題上,Shein 的表態非常曖昧。據公開報道,2023 年 10 月,有媒體向 Shein 新任集團副董事長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發問,Shein 是一家中國公司嗎?馬塞洛·克勞爾的回答是“No
idea”。
然而,Shein 并未得到想要的結果。從2022年就開始謀劃上市的 Shein,還在艱難掙扎。
去年11月底,路透社爆料,Shein 已秘密申請在美上市,或將在 2024 年啟動 IPO。緊接著,據 CNBC 報道,Shein 申請在美 IPO 后,立法機構加強了對 Shein 的審查;最終,因為“侵權、勞工、環保”等多重領域指控,Shein 被攔截在美 IPO 大門外。
對此,Shein 不斷加碼謀求破局。繼 2021 年底將總部搬到了新加坡后、2022 年批量注銷旗下的十幾家中國公司后,去年 7 月,Shein 在巴西以及整個拉美地區首個工廠的正式投產,以布局全球化供應鏈來扭轉海外對 Shein 的“中國印象”。
同時,Shein 在新加坡公益、教育、文化事業上尋找突破點。
2023 年 9 月,Shein 向新加坡機構捐贈 867.5 萬新元,據 Shein 官方稱,用于“增強新加坡社區以及提升當地的教育機會。”
除了示好國際外,Shein 也開始積極尋找備胎。今年 6 月,Sky
News 報道,Shein 正準備向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提交招股說明書,以獲得上市前的批準,此次上市對其估值將達到約 500 億英鎊,將成為多年來英國資本市場上最重大、也是最具爭議的交易之一。
然而,倫敦上市或再次遇阻,6 月 6 日,新浪財經報道稱,快時 Shien 的英國 IPO 可能不符合納入富時 100 指數的資格,因為英國境外注冊的公司其自由流通股的比例最低必須達到 25%。
這也是為什么如今其再次錨定“香港”備選。然而,Shein“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香港或許能成為其上市路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02
中國血統不可否認,
香港上市或成最佳歸屬
一方面,不同于倫敦等地上市面臨的重重審核關卡,香港能夠為 Shein 提供更為靈活和高效的監管支持,讓 Shein 在上市過程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和成本,提高效率,讓其一改近年來頻繁上演“上市領域狼來了”的懸浮狀態,早日“落地為安”。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后浪們”的來勢洶洶,Shein 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競爭環境,估值已經從 2022年4月的 1000 億美元,縮水為今年年初上私募市場上 450-550 億美元的估值,在此局勢下,早日上市無疑更具確定性。
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可以更方便地與我國內地保持溝通與合作,進一步利用其在中國供應鏈上的優勢。即使 Shein 劍指全球供應鏈布局,然而,在當下,Shein 大部分員工和制造基地仍在中國,并繼續深度依賴于高效、難以取代的供應鏈。
Shein 可以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卻無法將供應鏈連根拔起,而是不斷加碼:今年 5 月 11 日,Shein 灣區大旺智慧產業園項目在肇慶高新區簽約和動工,項目總投資 56 億元。一言以蔽之,在當下乃至未來,Shein 仍然和中國有血濃于水的關系。
正如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許澤瑋對 Shein 模糊身份時的評論所言:“希音的中國血統不可否認,你大方承認又能怎樣?”
同時,從商業角度來看,在香港上市對 Shein 同樣利好。作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香港擁有廣泛的國際和本地投資者,在新質生產力成時代關鍵詞、Shein 作為傳統制造業轉型代表的當下,有望在香港市場獲得較高的估值。
更何況,在當下,香港正緊抓系列惠港政策機遇,積極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分享我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隨之而來的,是港股市場 IPO 熱潮。
上海證券報報道,港股“打新”的賺錢效應已在上半年顯現,下半年 IPO 熱潮有望延續,6 月 28 日,7 家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后同日開啟招股,今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的 30 只新股中,有 14 只網上發行有效認購倍數超過 100 倍,投資者打新熱情相當高。在國際認購部分,至少 15 家上市公司成功引入基石投資者。此外,上半年有 20 只新股累計漲幅為正。
一方面是外部的推力,一方面是內部的拉力:多重作用力下,或許香港是 Shein 上市的最優解。
但 Shein 的國籍問題如果繼續“不堅定”,卻還要依賴中國供應鏈,依靠美國市場,再癡迷于新加坡總部,上市的謎團可能還是難以徹底揭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