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超市什么時候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云棲居士
編輯/娜娜
前言
要想走出國門,中國要想有世界級的零售企業,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和企業創新,這樣我們才能打到別人家的門口,并且把它打敗。
一、在中國目前有多少外資商超品牌?
截至2023年,以下是部分知名的外資品牌連鎖商超,并且在中國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1、沃爾瑪(Wal-Mart):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沃爾瑪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大量的門店。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排名第1(365家門店)。
2、卜蜂蓮花(CP Lotus):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零售企業,原名“易初蓮花”,后更改為現名。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排名第11(119家門店)。
3、永旺(AEON):日本的大型綜合零售集團。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排名第13(70家門店)。
4、開市客(Costco):美國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2019年在上海開設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引起廣泛關注。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排名第26(5家門店)。
5、奧樂齊(Aldi):源自德國的折扣超市連鎖,以其低價策略聞名,近年來開始在中國設立門店。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排名第82(50家門店)。
……這些外資超市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較強,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各有千秋,但都為中國的零售市場帶來了豐富的商品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但是,作為零售業從業人員,我看到中國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2023年中國GDP全球排第2為17.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16%),中國實體零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竟然沒有一家商超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商超企業還面臨著“大賣場式微”艱難求生中。
這是中國零售業的悲哀!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的金牌數已經并列世界第一達到40枚,中國健兒在多個項目上打破世界紀錄和打破美國壟斷,這是多么讓人振奮的事。再看回我們的零售業,我們很多企業只知道抄抄抄,在國門之內內卷進行無序、?無效競爭。在新零售剛剛興起時抄盒馬,但不小心被帶到坑里了;現在抄胖東來,商品結構達到胖東來的90%。
我就想問問大家,我們自己的創新在哪里?我們自己的思考在哪里?當所有學習胖東來的企業商品結構都達到胖東來的90%時,這是多么可怕的同質化。當然,不是否認胖東來的商品,相反,胖東來的商品力在目前國內商超領域絕對算頂尖水平。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學習的是于東來的企業家精神,學習他的文化自信和企業創新,這才是胖東來的精髓。
為什么我們走不出國門?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抄別人的作業,你怎么可能去到人家的市場跟人家競爭呢?因此,要想走出國門,中國要想有世界級的零售企業,一定要有卓越的企業家精神,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和企業創新,這樣我們才能打到別人家門口,并且把它打敗。
二、中國本土超市品牌如何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國本土超市品牌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企業的戰略規劃、市場環境、國際競爭態勢等,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和時機。以下是一些關鍵因素供參考:
1、強大的國內市場基礎:在國內市場上具有顯著的市場份額和穩定的盈利能力,能夠為國際擴張提供資金支持和經驗積累。
2、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企業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還要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擁有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優勢,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
3、成熟的商業模式: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管理經驗,能夠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市場變化和挑戰。
4、技術和創新優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能夠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
5、合適的市場機會:目標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且當地政策和法規對企業進入市場有利。
6、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具備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和資源整合能力,確保商品的質量、供應的穩定性和物流的高效性,能夠高效地支持國際業務的開展。
7、充足的資金支持: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和融資能力,能夠支持海外市場的拓展和運營。
8、國際化的人才團隊:擁有一支具備國際化視野和經驗的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能夠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和商業環境,包括對不同市場的文化、法律、稅收等方面的了解和適應能力。
9、市場需求的匹配: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提供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務。
10、合作伙伴的支持: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借助他們的資源和經驗,快速融入當地市場。
11、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了解并遵守目標市場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獲得當地政府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對目標市場的法律法規、稅務政策、勞工法等有充分了解,并做好相應的合規準備工作。獲得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享受出口退稅、海外投資保險等優惠政策。
12、風險管理的能力:具備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能夠應對國際市場上的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包括匯率波動、政治風險、市場競爭等。
當中國本土超市品牌在以上各個方面具備較強的實力和準備時,就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入國際市場,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也可以通過并購、合資、戰略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展海外市場。同時,企業還可以借助跨境電商平臺,探索國際市場的機會。總之,中國本土超市品牌走向世界需要在充分準備和合適時機下進行,以確保能夠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
三、盒馬有望成為第一家在國外開店的中國本土超市品牌
1、先借助自有品牌出海探路,入駐美國華人超市和電商平臺
今年4月初,載有盒馬自有品牌商品的船只從上海洋山港出發開往美國。趕在傳統佳節端午到來之前,龍口粉絲、麻醬、刀削面等一批中國特色商品入駐美國超市和北美華人購物網站。
華人在海外生活需要適應各種文化、習慣等差異,其中飲食習慣差異是最主要的體現。數據顯示,食品是用戶跨境網購的主要品類,海外的華人用戶更傾向保持在國內的購物習慣。“我們通過線下調研美國、澳洲的華人超市,訪談當地華人居民,發現留學生和移民二代、三代群體對零食、速食更感興趣,尤其是國內的網紅食品;而傳統華人家庭和新移民一代家庭有居家烹飪需求,偏好地道的中國風味與食材,比如一些國內特有的調味料,滿足‘中國胃’。”盒馬出海業務負責人介紹。
基于市場調查結果,此次“出戰”的首批商品精選了盒馬在國內銷量最高的休閑零食和糧油速食,包括料理醬汁類(麻醬、椒麻汁、燉煮包等)、零食類(瓜子、山楂條、蘇打餅干、海鹽太妃糖等)、米面類(刀削面、龍口粉絲等)等。這些商品均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銷售驗證,是行業熱銷產品。“以調味料為例,盒馬復合調味料及燉煮包可以為海外華人更省時、省力地還原一道家鄉美食,符合大家做飯追求高效便捷的需求;在零食這個品類,同質化程度比較高,華人超市貨架上大部分是傳統的山楂條、糖果,盒馬的酸奶山楂丁、蔓越莓山楂條、海鹽太妃糖給華人消費者提供了創新口味。” 盒馬出海業務負責人介紹說。
這是本土商超自有品牌大規模走出中國。通過市場調研,盒馬選擇了全球華人分布最多的國家——美國作為此次出海的第一站。接下來,盒馬牌商品在美國市場標桿渠道試水成功后,將計劃進入東南亞、日韓、澳大利亞等國家。
2、盒馬牽手Lazada,掘金東南亞電商藍海,全球化布局再下一城
8月7日,盒馬自有品牌商品在新加坡電商巨頭Lazada成功上架,標志著盒馬繼今年4月份進入美國市場后,再次邁出“供應鏈出海”戰略的第二步,是其國際化戰略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其探索供應鏈出海新模式的生動實踐。通過與Lazada的戰略合作,盒馬瞄準了擁有相似飲食習慣和語言文化的市場,為“中國味道”走向世界鋪就了一條金色橋梁。
此次盒馬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市場,該市場覆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國家,人口基數龐大,總人口約6億人。東南亞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其中新加坡作為華人為主的國家,與中國在飲食習慣和語言文化上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使得新加坡成為眾多中國餐飲品牌出海的首選目的地。盒馬選擇此時加速布局,無疑是在搶占先機,意在構建一個輻射整個區域的供應鏈網絡,為未來更深層次的市場滲透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次合作中,盒馬與Lazada團隊進行了細致的市場調研,精心挑選出首批約10個SKU商品,力求每一款產品都能精準契合新加坡消費者的口味與需求。這種基于大數據的定制化策略,不僅展現了盒馬對海外市場消費者洞察的深度,也凸顯了其靈活調整供應鏈以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能力。
盒馬的海外擴張之旅,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探索。盡管開局喜人,但如何持續優化本地化策略、應對不同國家的政策法規、以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差異化優勢,將是其未來需要不斷攻克的難關。然而,正是這些挑戰,也為盒馬乃至更多中國企業提供了展示實力、創新求變的舞臺。
盒馬與Lazada的攜手,不僅僅是兩個企業之間的合作,更是中國新零售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一次有力實踐。它啟示我們,在全球市場的大棋盤上,精準定位、深挖本土化需求、以及持續創新,是企業跨越國界、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關鍵。對于所有志在全球的中國企業而言,盒馬的出海之旅,無疑提供了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鑒的范本。隨著盒馬在全球市場的步步為營,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見證更多中國品牌的閃耀時刻,它們將帶著東方的智慧與創新,為世界商業版圖增添新的色彩。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強大的民族迫切需要自己的世界級民族零售企業。這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增長和滿足日常消費需求,更是為了文化傳承、市場競爭和社會福祉。我們必須抓住時代機遇,迎接挑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屬于中國的零售巨擘。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考量,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