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不會”的海底撈,開120萬年薪學霸王茶姬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楊亞飛
海底撈招了一位特別的新“員工”——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
在昨日披露的上半年財報里,海底撈宣布聘任張俊杰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年薪120萬元,自8月27日起為期三年。
根據公告,在相關上市規則下,張俊杰跟海底撈保持相互獨立,與海底撈及附屬公司以及公司核心關聯人士均沒有利害關系。簡單來說,海底撈和霸王茶姬沒有投資關系,只是聘任行業專家“提意見”。
“相當于外部咨詢身份。”一位海底撈內部人士告訴36氪,張俊杰不會參與實際經營,聘任這類專家的原因通常是,公司認為“能在他們身上學到東西。”
曾經“你學不會”的海底撈,如今也在向別人學習。
張俊杰是海底撈聘的第六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其他五位包括蔡新民、許廷芳、齊大慶、馬蔚華以及吳宵光,整體行業跨度較大,既有醫生,也有食品領域的教授、律師,而張俊杰是其中最懂茶飲的人。
海底撈沒有頻繁聘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習慣。根據公司過往三年公告來看,董事名單確實一變再變,但變更頻次更高的是執行董事名單,比如原特海國際董事長周兆呈、蜀海供應鏈董事長茍軼群的加入。
海底撈上一次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還要追溯到三年前。彼時馬蔚華與吳宵光同時加入,前者是金融人士,后者則是電商從業背景。
海底撈董事會旗下有四個董事委員會,馬蔚華與吳宵光分別擔任企業管治委員會主席、成員,其他獨立非執行董事,亦分別擔任審核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職務。只有張俊杰,仍未具體掛職。
海底撈最新董事會成員任職情況,圖據公告
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核心職責,是為決策打輔助。“你可以認為是提建議,沒法提意見,”一位上市公司獨董告訴36氪,公司是否配合情況,完全取決于公司的管理團隊,“當然有人會說意見很重要,這完全是看管理團隊。”
“董事會相信他(張俊杰)的專業背景、從業經歷和其獨董職責的履行能夠為海底撈的發展提供監督和指導性意見。”談及董事會為何聘任張俊杰,海底撈方面向36氪如此回應。
海底撈看中張俊杰是什么?
自然是他所創立的霸王茶姬的成功先例。霸王茶姬2023年GMV達到108億元,預計2024年GMV超過200億元,這一數值接近海底撈上半年的營收,其2024H1營收214.91億元。只是,霸王茶姬成立只有七年,而海底撈已有三十年歷史。
海底撈并非是請人救火,相反他們上半年業績還不錯:營收與核心經營利潤,同比增幅均在13%左右,凈利潤達到20億元,這是在餐飲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實現。
“引入張俊杰后,或會孵化茶飲子品牌。”一位接近海底撈的知情人士告訴36氪,海底撈看中霸王茶姬的有兩點,一是標準化能力,二是加盟能力。
雖然餐、飲不分家,但霸王茶姬所做的茶飲領域,海底撈還是個新人。
海底撈過去一直在做多品牌戰略。截止今年上半年,在營創業項目共5個,諸如焰請烤肉鋪子、小嗨火鍋、苗師兄魚蝦鍋。半年報中,海底撈專門提及了為多品牌戰略服務的“紅石榴計劃”,這一計劃由新任CEO茍軼群領頭推動,高管團隊則組成“運營五虎將”,并在最近推出了小嗨炸雞新品牌。
截止目前,海底撈的多品牌創新,品類仍扎堆在“餐”的范疇之內,多是火鍋食材供應鏈的優勢復用,并沒有涉足茶飲領域。
但海底撈想做大茶飲生意,已經沒有懸念。不久前,海底撈在全國啟動水吧改造,基于火鍋店的檔口形式,推出“海底撈茶水鋪”,據稱單品銷量破90萬杯。上一個做的比較成功的同行是呷哺呷哺,推出了茶米茶品牌,融合到呷哺、湊湊等旗下品牌門店。此番聘請張俊杰,不排除把茶飲單拎出來做的可能。
毋庸置疑,海底撈是中餐里連鎖化最成功的本土品牌,截止上半年共開有1343家海底撈餐廳,平均翻臺率達到了4.2次,已經是行業內較高的水平。但他們的能力也有局限性,僅限于直營模式,加盟仍然比較初級,而霸王茶姬是茶飲加盟最成功的本土品牌。
這次聘任之前,海底撈在今年松了“加盟”的口子,計劃通過加盟方式做擴張。“海底撈的管理層判斷,現在可以適當引入加盟這種方式——這一點在內部是沒有分歧的。”海底撈副主席周兆呈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說。
海底撈放開加盟并非因為缺錢,這家公司賬上有充足的現金。財報顯示,海底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截止去年底的64.76億元,增至上半年的84.25億元。
放開加盟的核心考慮還是為下沉市場鋪路。據36氪了解,在加盟商篩選方面,海底撈核心看的是對方的物業資源。一個重要原因是,尤其在下沉市場,即便是話語權強的海底撈,有時也需要拜碼頭。對于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如何在加盟店把服務標準化,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顯然,海底撈的加盟店,不會是一個能快速復制的事,“加盟店的占比會非常非常少。”周兆呈在上述采訪中強調。
而茶飲則是另外一種生意,在單店模型跑通后,通過加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
張俊杰加入與否,并不會改變海底撈做茶飲這個事,但海底撈做茶飲的速度能有多快,張俊杰可能真能給到決定性意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