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小楊哥、羅永浩,搞流量真有一套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01
一只蟹,“獅羊”相爭,兩敗俱傷
最近,直播電商行業可謂是風起云涌,兩大巨頭——快手“帶貨王者”辛巴與抖音“頂流”瘋狂小楊哥,竟因一張蟹卡而正面交鋒,一場行業內的軒然大波也就此掀起。
故事始于8月31日,辛巴在直播中力推某品牌蟹卡時,自曝遭遇瘋狂小楊哥的舉報,導致熱銷產品供應鏈受阻,無法繼續補貨。
此舉瞬間觸動了辛巴的神經,他在直播間內火力全開,對瘋狂小楊哥進行了全方位的批評,質疑其商業模式的創新性,并直指其質檢、售后、賠償及責任擔當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直言對方“唯炒作是圖”。
圖源:辛巴直播間
面對辛巴的猛烈攻勢,瘋狂小楊哥團隊迅速反應,聯合創始人盧文慶與CEO杜剛聯手發聲,堅決否認辛巴的指控,并反唇相譏,指責辛巴為博眼球不擇手段。
盧文慶和杜剛回應
雙方你來我往,言辭激烈,戰火迅速升級。
9月2日晚,辛巴再次開啟直播,繼續對瘋狂小楊哥進行猛烈抨擊,并堅決否認自己是在蹭流量,強調自己的人氣始終領先。
同時,他還曝出了一些關于瘋狂小楊哥團隊的未經證實的消息,使得這場爭端更加撲朔迷離,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瘋狂小楊哥的社交媒體評論區被網友的評論和猜測淹沒。與此同時,三只羊集團過往的帶貨爭議也被一一翻出,使得這場風波更加復雜難解。
面對輿論的壓力和公眾的質疑,瘋狂小楊哥選擇了低調應對,表示不愿過多參與爭吵,希望粉絲能夠冷靜看待。
然而,事態并未因此平息。據第三方數據顯示,蟹卡事件后,“瘋狂小楊哥”的賬號粉絲數量急劇下降,短短時間內已流失超25萬粉絲,單日最高掉粉量更是超過14萬。近一個月來,其粉絲總數已減少超80萬。
圖源:灰豚數據
反觀辛巴,他則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不僅加大了視頻發布的頻率,每天發布10條以上種草視頻,還再次向消費者承諾:“在辛選購物,若不滿意,品牌不賠我賠。”
更甚者,辛巴還揚言要拿出一億元為瘋狂小楊哥的消費者進行賠付,并借此機會教育所有主播如何誠信經營,如何對消費者負責。
圖源:快手
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與清白,辛巴還公開了自己的直播銷售數據。數據顯示,在快手電商節818當天,辛巴的總銷售額超過27億元,其中直播講解銷售額高達26.35億元,展現了其強大的帶貨能力。
圖源:快手
值得注意的是,辛巴在直播間中還透露了自己即將離開直播電商行業的打算。他表示自己已在這個行業奮斗了7年,是時候考慮退出了。而另一邊,瘋狂小楊哥也曾表達過淡出直播帶貨的意愿。
然而,在兩人都準備退居幕后之際,卻發生了這樣一場不愉快的爭執,無疑為他們的職業生涯留下了些許遺憾。
02
吵架都是虛的,流量才是實的
事實上,這已并非辛巴首次公開“交鋒”。
從初出茅廬到如今的行業巨頭,辛巴的“口誅筆伐”幾乎覆蓋了所有熱門話題與人物,從李佳琦、董宇輝到俞敏洪,再到各大品牌與平臺,他總能以獨特的視角和犀利的言辭,在當下掀起一陣陣輿論的巨浪。
另外,盡管辛巴聲稱已無需流量加持,但回顧他與平臺的多次交鋒,不難發現,流量的爭奪始終是其行動的核心動力。
細數辛巴與平臺的幾次交鋒,無論是質疑流量控制、痛斥平臺不公,還是直指人氣造假,每一次的“炮轟”都伴隨著直播間的封禁,卻也讓他在爭議中收獲了更多的關注與流量。
圖源:快手
而在這場與三只羊集團的“獅羊大戰”中,辛巴的激進與高調,更是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對流量與銷售額的深切焦慮。面對業績的不盡如人意和新興勢力的崛起,他選擇以這種方式重燃公眾的熱情,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這場紛爭,也恰似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大戲,既強化了辛巴作為低價優惠代言人的形象,又為即將到來的大促活動預熱造勢。
“流量可以負你,也可以滅你”,辛巴的這句話,不僅是對對手的警示,也是對自己在流量江湖中沉浮的深刻體悟。
事實也證明,這場罵戰的確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首日帶貨額便預估破億,再次驗證了流量與商業利益之間的緊密聯系。
當然,擅長利用爭議制造流量的高手,遠不止辛巴一人。
羅永浩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小作文”事件為契機,將俞敏洪作為靶子,不斷制造話題,吸引眼球。
無論是公開炮轟還是諷刺外號,都是他為直播間引流、提升銷量的策略之一。
而每當有熱點事件發生時,他總能迅速捕捉并巧妙利用,將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額。
就比如在羅永浩點評“董宇輝離職”當天,有700萬人涌入直播間,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2500萬元,而前一天僅為250萬元-500萬元。還有大批“丈母娘”已轉化為交個朋友的粉絲。
圖源:交個朋友直播間
在直播電商行業中,“吵架”似乎成了一種隱形的游戲規則,而背后的真實驅動力,始終是那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至關重要的流量。
無論是辛巴、羅永浩還是其他主播,他們也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流量為王”的真理。
他們明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唯有不斷創新、不斷制造話題,才能吸引并留住觀眾的目光。
而觀眾,則在這場場流量盛宴中,既享受了看熱鬧的樂趣,也見證了直播電商行業商業邏輯的深刻變遷。
最終,當主播們的口水戰逐漸平息,淡出人們的視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是對直播電商行業商業邏輯的深刻反思與洞察。
在這個行業中,流量既是生命線也是雙刃劍,如何巧妙地獲取并利用它,將是每一位主播必須面對并不斷探索的課題。
03
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良性競爭
重新審視這一現象,我們不難發現,頭部主播的爭議性事件往往對其個人及所在平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含了顯性的經濟收益,也觸發了深層次的行業反思與社會討論。
以辛巴為例,盡管他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原因與平臺發生了多次沖突,導致直播間頻繁被封禁,但這些風波非但沒有削弱他的影響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其和快手平臺帶來了顯著的流量激增。
特別是在歷經封禁后的復出,如今年618大促前夕的解封首播,辛巴以驚人的帶貨成績證明了其在市場中的強大號召力,銷售額高達14.27億元,無疑為平臺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然而,這一系列事件也促使公眾開始深刻反思網紅言論的社會責任,以及對社交平臺管理公正性的更高要求。
人們開始質疑,如何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維護網絡環境的健康與秩序。此外,行業內部對于規范競爭、提升內容質量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面對流量成本攀升、轉化效率下降的挑戰,超頭部主播們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點,通過優化商品推薦、調整價格策略、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來吸引并保持粉絲的關注度。
但與此同時,部分主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低俗引流、夸大宣傳、虛假銷售等不良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破壞了行業的整體形象。
因此,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良性競爭,成為了當前直播電商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頭部主播作為行業的標桿和引領者,更應自覺遵守《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法律法規,積極傳播正能量,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提高直播內容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另外,他們也應當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積極向上的直播生態環境。
同時,行業約束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強化,也為頭部主播的良性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可以有效遏制不良風氣的蔓延,促進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
總之,只有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通過行業內外的共同努力,才能促進直播電商行業的良性競爭,實現個人與行業的雙贏,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更加健康、透明、有序的網絡購物環境。
與其打打殺殺,還不如一起走向專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