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小楊哥,一只大閘蟹引發的互掐
來源/市值榜
作者/相青
一只大閘蟹引起了兩大直播頂流的互掐,辛巴和“小楊哥”互扒黑料,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連羅永浩也來摻一腳,他在微博點評說,“大家還是要看雙方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不看事實和道理就蹦出來站隊的,都是沒有腦子的人形牲畜。”
而辛巴曾在直播中表示羅永浩是真男人。辛巴表示:“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老羅的壞話,你不覺得老羅這個人不管窮成什么樣,不管負債成什么樣,他都有擔當,什么叫德不配位,什么叫德有配位。”他舉例說:看看老羅,人剛過來賺點錢,羊毛衫出問題了,羅永浩往出一站,直接馬上賠付。”
但對小楊哥的評價則是“沒有擔當”、“德不配位”。
01
雙方沖突的起因源于一只“大閘蟹”。
辛巴和小楊哥都在為某品牌的大閘蟹禮券帶貨。9月1日,辛巴在帶貨時,其助理稱該品牌被某主播(小楊哥)舉報了,原因是小楊哥先賣,但辛巴卻以更低價格開賣,品牌方沒有給到小楊哥同樣的優惠。
于是,辛巴在直播中點名一億粉絲量的網紅,稱“說我賣的太便宜。你們有什么資格跟我比?”,還稱“質檢、售后、賠償、擔責態度都沒有,就剩炒作了。”
9月2日凌晨,三只羊聯合創始人盧文慶,在直播間回應辛巴言論稱:“各做各的平臺生意,不能這樣搞,為了做生意,沒有底線去搞流量。”
沒想到,戰火升級。辛巴當天接連曝猛料:
1)產品出現問題不對消費者負責,比如賣了梅菜扣肉出問題,賣了三無產品的吹風機沒有合格證,賣了茅臺真假不分等,小楊哥均沒有回應。
2)喊話盧文慶說:“你剛剛在東莞被判了,判三緩四還是判三緩一,具體什么原因,好像也和做電商有關系,刷單弄虛作假吧,你是三只羊的合伙人是吧,監外執行是吧。”
3)爆料稱“盧文慶和小楊哥把一個關系很好的女孩送進去了。”有網友扒出,辛巴說的這位女主播可能是擁有500多萬粉絲的沫沫,她曾是三只羊的主播,最后一條抖音更新是在去年12月,目前已有9個月沒消息了。
小楊哥及三只羊方面未對此事做正式回應。只有9月3日晚,小楊哥在卓仕琳的直播間做出簡短回應,稱“自己什么都不想說,吵來吵去沒用的,(公司)底下還有那么多人,企業做的好的哪有天天吵架的,兄弟們靜觀其變。”而目前,盧文慶的抖音社交賬號已設為私密狀態。
02
過去,小楊哥和辛巴的關系似乎很友好。瘋狂小楊哥曾說“巴哥(辛巴)永遠是我的老師”,在一次直播連麥中,小楊哥表示有時間來找辛巴交流,辛巴也祝福大小楊哥越來越好。
但這一次,辛巴直接怒懟小楊哥:“哪個商業模式你們不是模仿我的,我從來都支持你們創業,但你們創業過程沒有德行。”
兩人在商業模式上確實相似,但并非小楊哥一直模仿辛巴,只能說是互有借鑒,相互學習。
首先,在自營品牌方面,辛巴確實最早布局。早在2017年,辛巴就開始布局自營品牌,并于2018年在直播間推廣衛生巾品牌棉密碼。有數據顯示,上市6年,棉密碼的總銷售額已經高達30億元。目前辛巴帶領下的辛選已經累計推出數十款自營品牌,覆蓋個護美妝、日用百貨、服裝鞋包、家用電器、母嬰、食品生鮮等多個品類,
瘋狂小楊哥自營品牌小楊臻選于2023年1月上線,產品覆蓋生活日用、休閑零食、個護家清等品類。目前,小楊臻選抖音旗艦店已售出3539.5萬產品,并顯示有96.8萬回頭客。
第二,在出海方面,2023年5月,辛巴已經在泰國開啟出海專場。據飛瓜數據顯示,當天全場銷售額總計超8.3億元、總訂單量超678萬單,此時辛巴出海的方式是將國外產品帶向國內消費者。但今年7月,有媒體爆料稱,辛選計劃入駐TikTok渠道,并且已經提交了廣告開戶的申請,此后辛巴將面向海外消費者,將國內產品銷往海外。
而三只羊一開始就選擇了面向海外消費者。今年1月,三只羊與新加坡本地達人合作進行了首場帶貨直播,創下了TikTok電商板塊在新加坡地區的新紀錄,直播間同時登頂新加坡本地榜第一。此后,小楊哥團隊拓展了馬來西亞、泰國等市場,并透露分公司計劃9月洛杉磯開業。
最后,在切片生意方面,小楊哥是先行者。
所謂“直播切片”,是將主播直播時的精彩片段剪輯成短視頻,進行二次傳播與創作,同時掛上相應的商品鏈接帶貨,并與MCN機構做傭金分成。
三只羊官方曾披露數據顯示,2022年通過切片帶貨銷售額破百萬元的品牌有316個,獲得三只羊網絡切片授權的人數超過11000,人均收入17000元,即2022年三只羊網絡直播切片取得的收益總額達1.87億元。
而辛選直到今年4月才決定發力切片分銷生意,并放出消息稱“切片分銷”將成為辛選集團2024年重點發力的領域之一。
目前,兩者的GMV相差較大。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23年三只羊GMV為160億元,翻了1.5倍;而辛巴在直播間提到,2023年,辛選集團GMV超500億元。
03
回顧整個事件,核心在于大閘蟹品牌沒有一視同仁,給到所謂的“全網最低價”。
曾經,“全網最低價”是超級主播們的底線,也是他們最重要的砝碼。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2021年雙十一,歐萊雅店播價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間價格,李佳琦對此事直接表態稱“品牌如果不在24小時內解決此事,主播直播間則將為消費者提供補償方案。在此事解決前,將暫停與巴黎歐萊雅官方旗艦店的一切合作。”
但最近幾年,超級主播們正逐漸失去“定價權”,“全網最低價”逐漸成為一個噱頭。
比如,2022年雙十一期間,由于資生堂官方直播間比李佳琦便宜一事,“消費者稱李佳琦直播間產品比官方貴”話題 登上了熱搜。但當時美ONE方面卻不似過去一樣對品牌強硬,而是回應稱,“公司從來就沒有采用過、也一直沒有追求過全網最低價,核心出發點是服務好直播間的用戶。”
今年618期間,李佳琦又陷入“最低價”風波,起因是部分消費者在李佳琦直播間購買某品牌掃地機器人后,發現其他平臺同款產品便宜數百元,想申請退差價,卻被平臺告知訂單未加入保價服務,無法退款。
超級主播失去議價權背后,品牌越來越重視店播。根據《2023 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23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9 萬億元,其中店播占比 51.8%,達播下降為 48.2%。對于品牌來說,他們更愿意將“最低價”放在自己的直播間。
而過去兩年,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的出現,也說明了不用“最低價”也能讓用戶下單。對于許多超級主播來說,目前已經很難“挾流量以令品牌”,做到“全網最低價”,或許他們也要思考一下直播間的核心競爭力在哪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