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行業老兵:小雜糧如何打造大單品?
出品/聯商網
撰文/方舟
一直以來,國民都對“養生”情有獨鐘。即便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不得不熬夜的年輕人,也開創了“保溫杯泡枸杞”、“中醫院抓酸梅湯”的“賽博養生”方式。尤其是疫情之后,健康化生活逐漸成為大勢所趨,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食品消費方面,大眾對于吃的要求,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
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研究,中國超過70%的人口存在亞健康問題,而粗雜糧攝入太少成為制約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
東亞國家雜糧攝入量低于及格線,離推薦量的每天125克相差甚遠。雜糧是傳統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物不僅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在預防和輔助治療某些慢性疾病方面展現出顯著效果。
因此,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也催生了健康雜糧的市場機會。但與此同時,隨著雜糧品類成為香餑餑,市場上也不可避免出現諸如品質參差不齊、拼低價惡性競爭等,那么,究竟該如何有效匹配消費者需求并提供高質量產品,推動健康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
《聯商網》在一場以打造高品質雜糧大單品為主題的溯源活動上,與行業老兵——林西縣恒豐糧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滔聊了聊。
01
如何跳出價格戰的怪圈?
粟香八千載,犁耕數千年。赤峰市一直是全國谷子的主產區之一,數據顯示,赤峰市谷子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尤其是赤峰小米近年來更是名聲鵲起,成為旱作農業的經典范品。
作為本地企業,林西縣恒豐糧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圍繞以本味赤峰小米、濃沙赤峰綠豆為主的健康雜糧商品,打造了“恒豐綠谷”品牌。經過多年深耕細作,目前企業已經擁有一站式綠色有機健康雜糧供應能力。
疫情之后,大眾健康意識的普遍提升為雜糧大品類提供了絕佳的成長“沃土”,但同時也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趙滔坦言,一些人執著于打價格戰,致使目前整體市場的雜糧質量太差,“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雜糧?根本原因是追求健康,結果為了價格足夠低,你給他們提供的卻是不健康的產品,怎么可能會有未來?”
趙滔認為,現代企業不應僅依靠價格競爭,而應通過深度市場調研,在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和產業鏈上尋求多維度的突破,長遠來看,持續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并保持一致性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關鍵。
“我們要「從一而終」。一方面是始終如一的和區域零售保持一致,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另一方面是選擇的產品質量要始終如一,新季下來產品到下一個季新品上市,始終保持一致。”趙滔表示,特別是在大健康的領域內,需關注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這不僅是應對當前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的趨勢,也是符合國家2030健康戰略的方向。
那么,究竟該如何在做好產品品質的同時,又能兼顧市場銷售,跳出價格戰的怪圈?
正如趙滔所說,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追求更加健康、精致的生活方式,這也就對雜糧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品質出發打造美好的商品是核心。
為了提供全品質的商品,從品種,到田間地頭,直至門店銷售,關鍵在于控制各個環節的質量。“從綠色種植基地到原糧收獲、儲藏,再到產品本味加工,成品出廠,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根據指標進行把控。比如,我們會做可視化的基地建設,使得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夠安心安全、健康地消費。”趙滔如是說。
與此同時,恒豐綠谷還通過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提升雜糧類產品的品類品質呈現。例如,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特性定制相應等級、品種、口感度等方面的高標準規范,并堅持在各個供應鏈環節保持一致的品質標準。
保證商品高質量的基礎上,趙滔覺得,想要保證商品暢銷需要從供應角度出發,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作業,匹配消費者需求并提供高質量產品,使得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
他提出,市場上普遍采取以價格和類別為區分依據的做法已經過時,目前需要通過市場細分和聚焦特定消費者群體來優化產品及品類結構和供應策略,同時,可以持續改進和專注于地域特色產品以增強競爭力,提升經營毛利水平。
趙滔表示,為了保證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穩定購買體驗,我們需要對每個產品品類進行細致劃分,并堅持使用綠色、有機的產品原料。例如,在稻谷類產品中,我們將采用糙米、紅米和黑米等多樣化的綠色品種,并針對每一種品項設立專屬品種,避免混合銷售帶來的質量問題;在特定品種品類上,堅決實現市場唯一,提升合作伙伴競爭力。同時,逐步建立起精細化供應鏈體系,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捕捉各地、各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以靈活的車型裝載方式滿足多樣化包裝及運輸需求。
02
不一樣的“大單品”策略
無論是開展市場細分還是聚焦特定消費者群體,從“術”的層面來看,立足點其實在于大單品的打造上。
在刻板印象中,大單品往往具備“人氣最高,鋪得最廣,銷量最高”三大特點。但這并不是趙滔想要的大單品策略,他所要打造的是地域性的大單品。
“怎樣的小米是好米?我認為既有質量,又適合各自消費群體的,才是好小米。”在趙滔看來,在甲地賣的好的小米品種,未必就適合乙地消費者,好與不好是本地消費者說了算。
所謂“好米”,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定義,而是在市場研究和產品定位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赤峰小米正是因為其高品質和優越的城市生活適應性,強烈占據著消費者心智。
趙滔表示,在早期階段,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規模化加工,但現在更注重精細化產品開發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健康領域的消費需求。這些都是為了實現在區域消費市場上呈現差異化,努力實施唯一性,以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
“恒豐綠谷”會基于消費群體特征選擇合適的品種、顏色、時間和價格等因素,通過實驗性地推出不同的產品版本來測試市場反應。在這一過程中,與超市之間的合作模式以及資源共享便尤為重要。
“我們會與超市合作,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消費群體,并通過考察顏色、品種、時間和價格等因素,選擇具有賣點和差異化產品。比如我們將共同推廣H101這個山東黃金苗品種,并嘗試在不同店里進行對比試驗,找出最佳的市場接受度。此外,根據使用H101的情況,我會建議搭配SP004-本味純正金苗K1進行差異化呈現和有效競爭,努力實現區域市場唯一性。”趙滔認為,這對品牌和超市來說是雙贏。
據了解,以地域大單品打造為原點,“恒豐綠谷”已經在全國各區域開展了綠色有機全產業的連鎖式合作伙伴關系,目標是整合生態土地資源、綠色種植、工廠生產、品牌推廣及整體運營,以綠色有機全產業合作伙伴模式確保全程品質穩定性和呈現一致性,從而實現可持續經營。目前,這項嘗試也獲得了階段性成果。
比如2023年秋收期間,東方冷庫做了個大膽的計劃,小米做綠色基地直采,開啟了“恒豐綠谷”小米在東方冷庫的新篇章。同時,自今年4月份起,東方冷庫開始將雜糧切換產地,做綠色有機品質雜糧。
東方冷庫與恒豐綠谷合作,通過洞察本地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實施品質產品與消費生態圈層自然分布,以深挖價值銷售,培育大單品。現在,已經形成了想要吃本味黃金苗小米、本味黃豆、濃沙大綠豆等本味高品質健康雜糧食材,就到東方冷庫,尋找小時候的味道,實現高品質健康生活。廣大消費者覺得這是很體面的一件事。
堅持品質、做差異化經營的策略,也幫助東方冷庫解決了曾經“根本沒利潤可賺”的窘境,從拼低價的惡性競爭局面掙脫了出來。
03
推動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
恒豐綠谷致力于綠色、有機種植方式,嚴格按照國家提倡的高標準進行農業生產,尊重自然生長規律,避免使用化學農藥,追求產品安全可靠。
同時,擁有自主研發的加工技術和生產設備,以保證生產出高品質、高性價比的雜糧產品,滿足消費者對于健康品質生活的需求。這使得“恒豐綠谷”能夠在同類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值得信賴的高品質供應商,實現全閉環供應鏈的構建和高效運營。
趙滔表示:“雖然商業上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盈利和財務報表中的利潤增長,但作為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我們同樣意識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為此,恒豐綠谷始終致力于推動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基地,實施“傳統品種、自然山地、生態種植、本味加工、定向通道”的全綠色有機健康雜糧食品供應鏈,助力鄉村振興。
眾所周知,品種的純凈是保障高品質雜糧整體質量的首要前提。據了解,今年以來,恒豐綠谷品牌擴大了產品認證數量,原本只有十多個品種的有機產品,目前增長到有六十多個有機的產品認證。在擴大有機種植基地面積的同時,還新建了12000㎡健康雜糧食品精深加工車間,以及全國各城市連鎖超市一站式交付中心。
趙滔透露,這個“恒豐綠谷”35萬噸的綠色有機健康雜糧食品一體化輸出基地,預計將在金秋十月全面投入運營,帶動赤峰乃至內蒙古的高品質健康雜糧更好進入全國市場,助力鄉村振興。以此滿足全國各城市消費者健康品質生活需求。
后記
針對雜糧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盧景波曾指出,應主動順應民眾對產品消費需求的新趨勢和新期望,深入探索五谷雜糧所蘊含的豐富營養成分及其獨特優勢,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向新型生產力轉型,加快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安全、營養、健康的新產品,助力產業實現結構調整和效益提升。
我們相信,在這條產業鏈上,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通過深入的探索與創新,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健康選擇,同時一起推動雜糧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和健康產業的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