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環比增48%,餓了么如何助力地方菜品牌打爆“新品”?
從川菜、火鍋、西北菜、新疆菜到貴州酸湯鍋,帶地域特色的地方菜近年來不斷走向全國的同時,在外賣渠道的用戶規模也在持續增長,位列所有細分品類前列。在如此“卷”的餐飲行業,面臨同質化、價格戰等激烈競爭因素,地方菜如何“活”下來甚至獲得生意上的新增長?
近日,餓了么發布地方菜經營指南,圍繞地方菜外賣經營現狀提出地方菜外賣商家經營方法,從“多形態的供給、有節奏的營銷、能牽引的貨品、高忠誠的用戶”四個方面,探討了該品類商家如何借力平臺,共同尋求新的增長路徑。
地方菜外賣年消費頻次持續提升,細分場景需求分化
餓了么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1億用戶下單地方菜,用戶年消費頻次同比提升0.34次、達到7次。其中,一人用餐訂單占比超過六成,并且有超過一半地方菜用戶在多人餐場景中有跨品類的消費需求。
面對細分場景存在的增長機遇,地方菜外賣也同時面臨同質化、價格戰等挑戰。“地方菜做外賣有一個痛點,那就是同質化太強,不管是川菜、湘菜還是本幫菜,外賣前幾名的菜系都非常雷同,都是辣椒炒肉、土豆絲、番茄炒蛋,并沒有體現地方菜特色”,潮界的外賣負責人表示。
為此,指南提出地方菜生意增長四大核心增長因子:供給、營銷、貨品、人群,希望可以幫助品牌拆解自己的經營模式,以真正找到驅動生意增長的策略工具。指南提出,供給是品牌生意增長的核心因子,在開店不易的大環境下,店產提升成為每個品牌在存量競爭環境下的必爭之戰。尤其對于地方菜來說,除了部分家;〉昶放茟{借輕量化優勢、仍在強勢拓店,地方菜品類過去一年的閉店數量甚至高于開店數量,此時開店或許并不是最佳時機。因此品牌應當持續探索多樣化的供給形式:如區別于堂食的外賣專營店、一店多品牌、子品牌孵化拓品類等。
流量是店產增長的底層動因,品牌需要抓住平臺的月度流量走勢,明確每個月的節慶與時令節點,走出順應消費者需求的生意曲線。從平臺趨勢看,地方菜流量走勢呈現山巒形,有明顯的波峰波谷,構成了地方菜增長的底盤。中觀上看,7-8月、11-12月是品類流量高峰;微觀上看,周末、不放假的小節慶、放假的前一天及最后一天,都有顯著的流量起勢。
訪購率是品牌運營能力的關鍵。消費者通過下單轉化完成一次品牌交互,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在賣什么、如何賣這些貨——即「貨品經營策略」。隨著一人食供給不斷滲透,地方菜0-50元的訂單明顯增長,推動地方菜整體筆單價下行;但同時,100-200元的用戶復購率持續提升,且100-200元客單價的品牌在客單上具備較強的價格剛性。這意味著,一方面地方菜靠品質套餐,不斷侵蝕高品質便當簡餐的用戶,同時高消費用戶的長期消費習慣正在逐步養成。
訂單環比增長48%,餓了么助力地方菜品牌打爆“新品”
圍繞四大增長動因,餓了么提出了地方菜商家的外賣經營方法,從“多形態的供給、有節奏的營銷、能牽引的貨品和高忠誠的用戶”四個方面探討了該品類商家如何借力平臺,共同尋求新的增長路徑。
在供給策略上,餓了么提出品牌要立足外賣戰場,做新老店的可持續運營。從過去的數據來看,地方菜在經營1年末進入存活關鍵點,1-3年是核心運營期,在3年初需考慮做門店煥新迭代。同時,品牌需要通過因子整改做店鋪分提升,通過門店、商圈的流量診斷做經營提效,優化運營效率。
同時,地方菜存在較大的價格經營和品牌運營的空間,也就是促銷和營銷。因此,地方菜品牌可以和平臺打通營銷日歷、輕重結合,形成“營銷聯動”:通過日常營銷工具、時令節慶、周年慶、平臺IP等方式,提升用戶認知并提高用戶轉化。例如,今年6月2日是外婆家26周年店慶,外婆家與餓了么開啟深度營銷合作,圍繞“西湖文化”主題,通過餓了么數字化及市場營銷賦能,最終收獲訂單整體增長61%,交易額增長40%。
在門店流量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貨品成為最重要的增長承接。餓了么提出了平臺專屬的貨品運營方法論,希望可以幫助門店組品選擇,實現對不同人群推薦特定菜品,并且基于競爭視角和用戶需求,結合平臺多年的數據沉淀和算法能力,共同進行新品研發。以世界杯期間的組品為例,數據洞察發現,世界杯訂單主要發生在夜宵時段,以烤串/炸雞/鹵味/西快等品類為主,人群上主要是成熟男性。但是機會點也很明顯,即通常男性會有20%的女性陪同觀賽,是潛在滲透人群。因此,可在研發男性偏好菜品同時,面向女性搭售一些非油炸/非啤酒類的產品,如甜味小吃、飲品等,形成特定場景下、面向不同人群的貨品差異化運營方案。
報告建議,地方菜還應該聚焦品類用戶流失痛點,圍繞高忠誠用戶的規模、效率、質量進行分階段的品牌運營,包括全渠道拉新、午/晚餐分時段、周中/周末分時段的用戶運營策略等。
綜合各項增長因子,餓了么也提出了針對地方菜平臺經營的三個策略方向:更高效的一人食、更多元的多人餐、從新品到爆品。
其中,隨著一人食持續滲透,一人用餐場景已經成為品牌的必爭之地。與此同時,單人餐的經營也不是一刀切的小份套餐,更包括:多種經營形態,如一人食套餐、可選小份菜、主食等;以多樣化組品,如葷菜、素菜、主食、配菜等;多價格策略,如19.9元引流款、29.9元爆款、39.9高價款等。
此外,地方菜的新品占比持續提升至近20%,頭部品牌正在通過有節奏的、更應季的時令上新,完成生意增長、實現人群破圈、帶動品牌升級。同時報告也指出,地方菜品牌的上新效率千差萬別,從新品沉淀成爆品,仍然缺乏明確的路徑。因此報告建議,品牌需要把新品作為一個“場景”、而非一款“貨品”,進行場景化的經營:確定上新目標及主題、投入什么營銷資源、組建什么樣的貨盤,推向什么類型的用戶。
以潮界為例,今年7月,通過菜單診斷、競品分析、潛客偏好等分析,餓了么助力潮界迭代優質菜品“吊龍小炒皇”,利用“吊龍”這個潮汕特色菜品和鮮肉食材,并搭配隨心配、一人食、雙人餐等潛力場景,上線10天,賣出10538份,為訂單貢獻21%的銷量,推動品牌整體客單價上漲1.87元,最終獲得訂單量環比增長48%,交易額增長34%的雙增長。潮界的外賣負責人表示,“客單價提升接近2元,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如果一個月能賣1萬單,那就相當于多了2萬元收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