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茶飲,還能跑出下一個霸王茶姬嗎?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內參君
地方茶飲勇闖一線
能否跑出下一個霸王茶姬?
在一級市場沉寂許久的茶飲賽道,最近終于又有了新故事。
中式茶飲品牌“茉莉奶白”近日完成近億元融資,由阿里本地生活領投。這個從2021年在深圳誕生的茶飲品牌,已經開出785家門店,被市場寄予厚望。
與此同時,爺爺不泡茶、去茶山、茶話弄等區域茶飲品牌,相繼從地方沖向一線城市,快速拓店。
除了幾家頭部品牌,今年開店最猛的新茶飲一定是爺爺不泡茶。國慶前夕,爺爺不泡茶在北京開出首店,緊接著相繼開出近10家門店。此前,爺爺不泡茶在上海美羅城店開業時,邀請明星張顏齊親臨開業現場,瞬間引爆人氣。
據了解,現在爺爺不泡茶門店總數已經突破1200家,而去年7月,品牌門店數才剛破百。
去茶山則是從去年開始走出西南,以深圳為起點,向全國擴張。所到之處,都掀起了排隊熱潮。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店開業首日,顧客排隊時間超8小時。截至目前,去茶山已在貴陽、成都、重慶、深圳、昆明、上海等城市安營扎寨。
起源于西安的茶話弄,在2022年門店數僅有200多家,從去年開始在全國大舉開店。截至今年9月,全國門店數960+,遍布160個城市。
來自成都的樹夏,今年在北京開出3家門店,并且進入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廣東的英歌魂今年也在上海開出首店;蘇州“奶茶之光”Bonjour開到了上海、武漢、杭州等地......
曾經霸王茶姬也只是云南的區域品牌,在曾經喜茶、奈雪、雪王占領第一梯隊,古茗、茶百道等品牌占領第二梯隊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當下諸多區域茶飲的創新并未停止,并且正在試圖沖向一線市場,擠進奶茶第一梯隊。但,還有機會嗎?
區域茶飲緣何走紅?
茶飲市場歷經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如今市場格局已經相對明朗。各地的區域品牌,仍舊能在這極卷的賽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內參君總結了一些共性:
一、抓住了輕乳茶的機遇窗口。
這兩年,輕乳茶的賽道格外火爆。喜茶、古茗、茶百道、瑞幸等品牌相繼推出輕乳茶相關產品,入局這個細分賽道。輕乳茶,又或稱鮮奶茶,配料干凈、低負擔,契合健康化趨勢,深得年輕人喜愛。
創立初期,“爺爺不泡茶”原名是周杰倫的歌曲“爺爺泡的茶”,定位也是當時最為流行的水果鮮茶。2022年開始,品牌為了進行全國擴張,進行全面升級,正式更名,定位變成了鮮奶茶。原因是水果茶對供應鏈的管理和制作要求都更高,不利于全國拓展。而鮮奶茶用料單一、標準化程度高、毛利高,更利于規模化擴張。
此外,茉莉奶白、茶話弄等品牌的主打產品也都是鮮奶茶。茉莉奶白創始人張伯丞更是在2年前作出斷言:“鮮奶茶將成為主流”。
二、聚焦“特調”,升級產品顏值,硬控年輕女性人群。
去茶山把貴州地方特色銅仁抹茶和干酪做成招牌抹茶奶蓋,濃郁的奶蓋配上清爽茶底,也是層次分明,色澤靚麗,年輕的女性消費者們都對此愛不釋手。
寶藏綠洲最大的產品特色就是將飲品配料元素擴大延伸,無論是咖啡還是奶茶,都以“特調”的方式出品。顏值非常能打。以主打產品“一抹青云”為例,白綠相間的色調顏值超高,也很出片。
◎左:去茶山,右:寶藏綠洲
三、深挖區域文化,將本土的做成差異化。
一些區域茶飲品牌將本土文化與產品、品牌緊密融合,打出了差異化的競爭路線。
茶月山主打的潮汕功夫茶與潮汕茶飲文化深度綁定;英歌魂則是將潮汕英歌舞的文化融入到了品牌文化中;去茶山以貴陽傳統小吃冰漿為靈感,推出了人氣極高的冰旋系列飲品;河南眷茶,不僅在奶茶中創意性加入了荊芥,今年年初,還與方中山聯名,推出了胡辣湯奶茶。
敗走?修整?
區域品牌為何難成全國連鎖?
有品牌出走后一躍成為“奶茶頂流”,也有品牌還在艱難求生,更有品牌在嘗試后選擇回歸。
如來自甘肅、成立于2010年的放哈,通過將甜醅子、漿水、青稞、灰豆子等西北特產與新中式茶飲相結合,迅速成為了蘭州乃至整個西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茶飲品牌。
2021年,放哈進入上海,一落地就迅速走紅,日營業額過萬、復購率達30%,“大漠金沙”“七彩丹霞”等自帶“西域特色”的視覺系產品更是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2022年3月份,放哈宣布完成了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然而,受到疫情等的影響,放哈并沒在上海“做大做強”。如今,放哈的上海店鋪已經顯示關閉。內參君致電詢問加盟條件,得知其目前僅開放了甘肅、寧夏、青海地區的加盟。
縱觀當下的茶飲市場,如放哈一般的地區茶飲大多自帶差異化,擁有先天優勢,但要想開到全國連鎖,卻也受著不少桎梏。
首先,產品口味要在普適化與有特色之間實現平衡。
如上文所說,部分品牌聚焦輕乳茶,為“走出家門”帶來了先發優勢,但與之相對的,是品牌們面臨的同質化困境。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喝來喝去都一樣,感覺沒什么創新。”
但若是過于追求創新,反而會起到反效果。以咖啡為例,如青椒拿鐵、臭豆腐拿鐵、蔥姜雞咖啡等,盡管博得了一時的流量,但過于獵奇的口味,在互聯網的東風吹過之后,便再難留客。
其次,部分奶茶品牌力的打造依賴地域文化,規模化之后稀缺性反而被“稀釋”。
得益于當下十分火爆的旅游經濟,地區奶茶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打卡新美景的同時,面對特色茶飲,消費者也樂意嘗鮮。
但當品牌成為全國連鎖品牌,能否靠“情懷”繼續留住客人,或許還要打一個問號。
最后,也是地區品牌難以形成大規模連鎖的最根本原因——供應鏈短板。
茶、水、糖、奶制品、小料、包材,是普通奶茶店得以持續產出的最基本原料,如果再添加水果等小料,對供應鏈的要求無疑會更高。
對于“出走”的地區茶飲品牌而言,曾經樹立差異化優勢的特色農副產品,如甜醅子、荊芥、杏皮等,面對地域極大擴展后的市場,卻在供應鏈上成了品牌發展的“絆腳石”。
當頭部品牌強勢入局,還在打造供應鏈“護城河”的地區品牌們,境況無疑愈發艱難。
做霸王茶姬,不如做自己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接近2500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2%。其中,市場前五大參與者的份額合計約占40.2%,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面對不斷擴容的市場與愈發緊張的市場集中度,有人選擇進擊,有人選擇“偏安一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入耕耘。
如察理王子,來源于中國臺灣,2010年進駐大陸時,選定了廣西南寧為發展總部,此后便一直圍繞廣西進行品牌拓展及產品研發。餐里眼大數據顯示,察理王子目前在營門店數為216家,且均在廣西。
得益于多年深耕,察理王子已經成為南寧旅行必喝單品,如三華李、酸嘢等產品的上新,更是收獲了一大批消費者的好感。
又如“退守”西北的放哈,在當地極為活躍。前腳與甘肅博物館的聯名順利出圈,5月份,又與蘭州馬拉松簽訂合約,更大程度上激發了品牌勢能。
根據餐里眼大數據,截止到今年10月份,放哈在營門店數為76家,集中在陜甘寧和青海,其中,64家在甘肅。
再比如,南昌的洪都大拇指,被稱作是“南昌本土的茶顏”,盤踞在江西一帶,開出了200家左右規模的門店。今年內參君在南昌當地發現,這個品牌大部分門店都在排隊。
或許對于地區茶飲品牌們而言,與其陷入規模的消耗戰,不如打一個利潤的提升戰。
當下茶飲市場的格局已經相對穩定,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霸王茶姬、喜茶、甜啦啦等品牌已經坐穩了“第一梯隊”的交椅,上至一線城市、出海,下至縣城鄉鎮,都已經被這幾個頭部品牌占領。已經邁入千店規模左右的爺爺不泡茶、茉莉奶白等品牌,仍是在規模戰上面全力突圍。而往后的大部分區域連鎖品牌,把區域市場做好做深,與地域文化深度綁定,或許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茶飲市場的競爭,早已從粗線條的規模戰,升級成了精細化、系統化的企業競爭,在資本,人才,社會資源,技術,管理能力等等維度上的全方位的實力都至關重要。如今已沒有更多的時間與機遇,留給新的品牌去沉淀全方位的競爭力。
做一個小而美的區域品牌,以區域的供應鏈優勢做出更強勢的性價比,深挖區域特色拿下旅游打卡的群體,何嘗不是一個好出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