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B站直播帶貨能否真正“出圈”?
來源/連線Insight
撰文/王慧瑩
編輯/子夜
“電商年度大考”一年比一年長。
天貓、京東不約而同地在10月14日啟動雙11,相比前兩年提前了10天左右;拼多多則在10月8日宣布開啟今年雙11的百億補貼;新興電商平臺小紅書10月12日開啟購物狂歡,快手則在10月16日即進入“雙11”預熱期,18日正式開售。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憑一己之力拉長了雙11的戰線。從10月8日到返場期,抖音今年雙11預計持續到11月30日,跨度達一個半月之久。
存量時代,創新玩法之余,平臺們都在拉長大促時間,以期搶跑。今年,獨具特色的B站也加入到這場“史上最長雙11”的競賽中,10月14日,B站拉開了今年大促帷幕。
今年,B站繼續延續“大開環”戰略,投入三十億流量定向扶持優質種草內容,聯手天貓開啟萬名UP主直播及帶貨專場。
隨著B站商業化步伐加快,電商在B站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此前618年中大促,B站帶貨GMV逆勢增長146%。
B站做電商的特色很明顯,它有中國區龐大的年輕人群體,也有連年增長的流量,當其他內容平臺專注于閉環電商時,B站用“大開環”策略走出了一條路。
只是,這條大路上,有外部電商平臺,有B站內容生態,有品牌,有廣告,卻缺少真正出圈的UP主主播和完善的電商基建。
對直播帶貨兩大關鍵因素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B站電商甚至商業化的步伐。即便是坐擁3億用戶,加速商業化,B站仍未扭虧為盈。
經過一年的探索,B站的電商能否打出特色,今年雙11是個很好的練兵場。無論結果如何,加速賺錢是B站的當務之急。
1、B站的雙十一,和其他平臺有何不同?
雙11走進第16個年頭,神仙打架的熱情猶在,B站也加入進來。
嚴格意義上來說,今年是B站第三次參加雙11。
2022年,B站圍繞“種草”,小范圍內開啟對雙11的探索。彼時,B站聯合天貓打造了“多彩生活,盡情UP”社區生態種草活動,即用戶在B站看完UP主的種草視頻后,可以到天貓購買相關商品。
2023年,B站商業化步伐提速,直播帶貨是重要觸角。當年618,一些UP主首次試水直播帶貨,一番探索后,B站利用直播帶貨布局雙11生態。
彼時,B站將App底部的“會員購”更名為“雙11”,并在二級頁面增設“天貓雙11”,用于展示天貓商品,并支持跳轉至天貓頁面。
今年,在原本的電商策略下,B站對雙11的投入肉眼可見地增多。
流量扶持上,B站今年投入三十億流量定向扶持優質種草內容,以此讓優質種草內容獲得更多的流量紅利和曝光機會;
商家和品牌側,B站還通過B-Data、Z-Index、星辰AI平臺、花火平臺的四大產品升級,降低商家投放門檻,幫助商家精準投流、提高轉化效果。
今年雙11一個重要變化在于政府補貼的參與。在政策的指引下,以舊換新成為各大平臺的關鍵詞,京東、淘天都宣布了相關品類的優惠政策。
B站也不例外。今年雙11期間,B站對相關商品的種草帶貨加碼流量扶持、推出專題活動。站內數據顯示,僅國慶七天,相關商品的帶貨GMV同比增速超過300%。
為品牌推出利好的政策,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為行業營造良好的大促氛圍是各大電商平臺的共識。
在實現路徑上,各路玩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氣質獨特的B站在打法上自然獨具特色。
和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電商平臺一樣,B站做電商一是直播帶貨,二是視頻種草。
只是,和其他內容電商平臺不同的是,大家都在做自己的電商,而B站做的是大家的電商,即電商“大開環”戰略——和電商平臺以及品牌方一起,將B站電商生態做大。
本質上,“大開環”戰略是在賣流量。此前,B站與阿里、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主要電商平臺打通了開環帶貨合作。該合作之下,一方面,存量時代下,傳統電商平臺流量見頂,B站將流量開放給電商平臺;另一方面,電商平臺帶著貨品和供應鏈給B站提供電商GMV。
今年大促,B站圍繞該戰略做了進一步深化。比如,雙11期間,B站與天貓聯合推出“天選NEW人明星社團聯盟計劃”,在上海、杭州、武漢連續舉辦三場明星社團公演,線上同步開啟萬名UP主直播及帶貨活動。B站還于10月14日啟動“Bi star”直播帶貨招募計劃,聯動淘寶聯盟,為站內外符合規則的潛力UP主定制直播帶貨激勵計劃。
“大開環”電商戰略下,B站做電商的特殊性則在于UP主——這是B站成長到日活過億級平臺的關鍵,也是承擔B站直播帶貨和種草轉化的重要角色。
在B站的土壤中,這里有中國最廣泛的年輕群體,和年輕群體最信任的UP主,也是這樣的鏈路決定了UP主和粉絲的連接更深、信任度更強。
體現到電商業務上,B站成為大促節點商家進行種草帶貨的一大陣地。此前618,B站為全行業帶去的新客率均超50%,是互聯網最大的電商新客來源之一。
今年雙11,平臺們一改往日的低價比拼,回歸到電商的長期價值。但大促,價格始終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怎么通過多維度的優勢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是行業的課題。于B站而言,想要吃到蛋糕,更要打出自己的特色。
2、從去年到今年,B站的直播電商走到哪兒了?
兩年前,B站對于做不做電商還是搖擺的。當看到電商行業的新變量越來越多,亟須加速商業化的B站也做起了電商生意。
這時候,怎么做又是關鍵。尤其是內容平臺轉型電商,有傳統貨架電商在前,想要彎道超車,重要的是走出差異化。
就像抖音喊出興趣電商、小紅書打出買手電商,內容平臺都在基于自己的風格,探索出屬于自己的電商之路。
2022年,嘗試了五年的“閉環電商”會員購業務后,B站確定了電商的“大開環”戰略。
彼時,B站COO李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你適合做什么,就應該做什么。”基于B站的社區價值,B站傾向于選擇跟外部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
B站的社區價值在于,B站是個強圈層的內容平臺,內容和商業互相影響和帶動的底層邏輯始終不變。B站COO李旎曾表示,深度影響消費心智是B站商業化的基石,也是B站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價值。
UP主和用戶就是B站社區價值最好的例證,“大開環”電商戰略下,B站一邊讓UP主創造優質內容吸引用戶,一邊讓用戶進入直播間給UP主帶來GMV。
事實上,直播電商考驗的仍是B站的差異化定位。
像抖音和快手主打達人直播,淘寶是店播和頭部主播打頭陣,京東有采銷直播,小紅書則是買手直播,B站想要獨一無二,還是要靠UP主撐場面。
去年618以來,B站試水直播帶貨,出現“寶劍嫂”等標桿案例后,更是在內部成立一級部門交易生態中心,加速商業化。去年雙十一期間,B站直播帶貨GMV同比快速增長259%。
目前,B站已經出現了一批標桿性UP主主播。比如,家居區UP主“Mr迷瞪”去年帶貨GMV達33億元,接近B站去年全年帶貨交易額三分之一;時尚區UP主“鸚鵡梨”單場直播帶貨GMV達到5000萬以上。
B站直播帶貨的一大特點在于通過UP主創作的長視頻內容對用戶進行種草,再通過直播帶貨形成交易閉環。這個過程中,既考驗UP主對種草視頻的創作能力,也考驗UP主的種草能力。
在B站董事長陳睿看來,UP主“Mr迷瞪”的成功,正是這一邏輯的體現。“他驗證了像家居數碼這種代表的耐消品類,結合B站的視頻內容比較長一些的表達方式,包括這種深度測評的模式,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帶貨的優勢。”
B站今年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B站日均帶貨UP主數量同比增長超過了130%,帶貨稿件的數量同比增長超過了330%,直播帶貨的場次同比提升是270%,在交易方面,有近4000萬用戶觀看了B站上面的帶貨內容,同比增長70%。
需要承認的是,UP主與粉絲的強信任關系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B站直播帶貨的成長階段,強信任關系將讓UP主獲得粉絲支持,但可能并不利于其破圈。
在平臺生態上,B站用戶還是習慣通過UP主動態或直播預告進入直播間,很難進入到他們并不熟悉的UP主直播間。這可能就會導致用戶是為了UP主買單,而非真正為產品買單,也就會影響B站整體的商業化規模和進度。
另一大重要的點在于頭部主播的培養和整個鏈路的把控。直播帶貨涉及選品、供應鏈、直播、物流等多項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平臺的把控能力。尤其是大多UP主并沒有直播經驗,像去年火起來的“寶劍嫂”,去年首播GMV達到2800萬后,至今仍未開啟第二場直播。如果沒有平臺的配合,UP主的帶貨積極性很難調動。
說到底,B站電商定位、社區商業氛圍都已經逐步建立,但直播帶貨的土壤還不夠肥沃。如何提高體量、培養更多的頭部主播,仍考驗著B站商業化的決心。
3、學會賺更多錢,是B站的核心命題
很長一段時間,社區類產品和賺錢是個難以平衡的天平。
包括B站在內的眾多社區產品都在商業化的路上搖擺過,但這幾年伴隨互聯網流量見頂、資本市場對估值的重新評定,賺錢,是社區類產品的必答題。
小紅書將直播電商放在重要位置,喊出買手電商,加速商業化;知乎也以直播帶貨方式參與到今年618之中,還探索了知乎知學堂、新職人等概念,B站也加快了步伐。
去年,B站成立交易生態中心,并將其升級為一級部門,為商業化做鋪墊。彼時,商業化成為B站的一號工程。
經過一年的探索,B站的表現還不錯。最新二季度財報顯示,當期,B站營收61.27億元,同比增長16%;凈虧損為6.08億元,同比縮窄60.7%。放眼整個上半年,B站營收117.9億元,同比增長14%;凈虧損為13.7億元,同比收窄37%。
更值得關注的是,B站現金流走向正循環。今年二季度,B站實現17.5億元正向運營現金流。上半年,其共計實現24億元正向運營現金流。
今年二季度財報會上,B站CEO陳睿對B站的商業模型做了解釋。
“我們的本質是一個社區,所以用戶有更強的愿望通過內容付費,通過給UP主付費,去表達自己對于平臺的喜愛。我們一邊是由用戶付費組成了C端的付費方式,一邊是搭建好廣告業務平臺賺廣告的錢。未來我們仍然會保持以游戲會員直播和廣告收入并進的收入模型。”
這也意味著,對B站而言,以往只有游戲可以商業化,如今直播電商、電商廣告、內容合作等都可以商業化。
具體而言,一方面,游戲市場結構性調整,B站的游戲業務承壓;另一方面,“大開環”電商戰略下,廣告收入明顯,電商客戶成為關鍵增量。
今年二季度,B站營收增長主要靠廣告推動,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0%至20.4億,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二季度財報會上,陳睿提到,今年618期間B站實現了和各個電商平臺更加深度的整合營銷和廣告合作,也拿到了更多電商商家的預算。今年618期間,電商客戶在B站的投放廣告同比增長了300%,B站帶貨創造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了140%。
正如上文所述,“大開環”電商戰略下,UP主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讓商家給B站投廣告的前提是B站能帶動UP主的積極性,提高UP主積極性的前提是讓UP主賺到錢。
也就是說,B站要實現商業化,就要讓UP主先找到商業化之路。
目前,除了上文提到的直播帶貨,UP主想要賺錢,可以通過接商單、視頻種草帶貨。其中,視頻種草帶貨,就是UP主通過創作種草內容,輔以平臺流量工具,最后在用戶側形成消費閉環。
回顧過去,在短視頻種草鏈路短平快的沖擊下,中長視頻種草給一些UP主帶來內容創作壓力。尤其是當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時,UP主很難“為愛發電”,甚至引發了UP主“停更潮”。
加速商業化后,B站不斷加固商業基建,保障UP主的權益。比如,在配套的商業化平臺上,B站不斷升級UP主商業合作平臺花火,優化藍鏈帶貨等商業化功能;去年9月,B站推出UP主直播帶貨孵化計劃——超新星計劃,通過向直播小白提供流量和商品資源扶持,擬孵化上百個百萬量級的帶貨UP主;為了保護中長視頻UP主的權益,調動UP主的創作熱情,B站將以播放分鐘數替代外顯的播放次數。
當UP主可以在B站持續獲得穩定收入,好內容也就隨之而來,進而會帶動B站直播電商及其他商業化路徑,這顯然是個正向商業循環。
過去一年,B站把賺錢放在了一號任務上,但對 B站來說,商業化顯然還在相對早期的階段,與其他平臺相比也存在差距。
三年前,B站給自己定下“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隨著時間表的臨近,想要實現這一目標,B站的商業氛圍建設、用戶價值挖掘、配套設施完善一個不能少。
本文頭圖來源于嗶哩嗶哩商業動態微信公眾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