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財報透露了行業轉向信號
出品/全天候科技
以低質低價為導向的電商競爭逐漸成為過去,行業逐漸回歸良性循環,這也是阿里最新財報透露出的積極信號。
11月15日晚,阿里發布2025財年Q2財報,本季度,阿里實現收入2365.03億元,同比增長5%,經調整EBITA為405.61億元,整體表現穩健。
相對于上季度表現,市場更大的期待在于,阿里能否借助雙十一這個年度促銷旺季打開更大的業績想象空間。
綜合各方數據來看,今年雙十一大促,全網成交額增速均在10%以上,創下了近年來的最高紀錄,阿里無疑是最大贏家,“成交總額強勁增長”意味著大促規模實現新高,品牌成交和買家數量創新高,則從側面說明,這是一場含金量很高的大促。
在電商行業大洗牌的背景下,阿里堅持“用戶為先”和投入商家生態建設,如今,政策開始顯示效果,并推動行業從低質量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Q2財報和雙十一都是這一戰略的結果。
過去二十多年,阿里經過了一個完整的電商周期,從電商藍海走向紅海。如今,電商老大哥開始帶著行業回歸價值競爭本質,阿里也再一次吹響了出發的號角。
01
回歸價值競爭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阿里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根據剛發布的7-9月財報,淘天訂單量同比雙位數增長驅動線上GMV增長,保持了一貫的穩健。
更能代表阿里最新表現的是雙十一,四季度是傳統大促旺季,對年度業績的權重高于三季度,市場往往更關注四季度表現。
對阿里來說,今年的雙十一成績非常亮眼,超出市場預期。在商家側,天貓雙11全周期589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同比去年大幅增長46.5%,刷新歷史記錄。
用戶開始積極擁抱淘寶,用腳投票。截至11月11日零點,88VIP會員下單人數同比去年同期增長超50%。過去一年,88VIP持續保持雙位數增長,截至6月會員規模超4200萬,是國內最大規模電商付費會員。雙11期間,淘天買家數量強勁增長。一段時間以來,淘天月度交易用戶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尤其,百億補貼在年客單同比增長超過200%的情況下,依然實現大幅增長,總體來看,淘寶“百億超級補貼”大促訂單量超過1.5億,下單人次同比增長50%。
直播電商依然是行業的增長引擎。截至11月11日24點,淘寶直播成交破億直播間達119個,創歷史新高。此外,今年雙11淘寶直播整體成交金額、購買用戶數均實現大幅度同比增長。
大促回暖背后,離不開消費環境回暖,但歸根到底,阿里給對了藥方。
今年雙十一,淘寶持續進行了大手筆投入,在滿減基礎上再投入300億消費券及紅包,以家電品類為例,今年政府補貼首次可以疊加大促品類券,商家也給出了強有力的折扣,很多商品最低折扣低至6折。
淘寶還開啟了一系列動作,旨在優化消費者體驗,比如,接入微信支付和京東物流,大促期間,消費者可以在淘寶APP上使用微信支付,也可以在微信內完成淘寶購物。我國互聯網行業迎來了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幕,阿里把核心業務開放給騰訊和京東,走向真正的融合。
商家側,本季度,淘天取消和退還商家年費,并通過“全站推廣”提升商家經營效率,“全站推廣”的商家滲透率穩步提升。淘天還推出“體驗分”,讓商家不再卷“低價”,而是以提升消費者體驗為價值導向,實現可持續增長。今年淘寶新開店鋪累計超過600萬。
以松綁“僅退款”為例,7月底,淘寶宣布優化“僅退款”政策,針對店鋪體驗分≥4.8分的商家,推薦消費者先跟商家協商解決。同時,淘寶全面升級體驗分體系,服務體驗與流量直接掛鉤,體驗分越高,搜索排序結果相對也會越好。
相比往年,低價維度上的內卷讓商家有苦難言,而今年雙十一火熱背后,用戶側和商家側形成互相促進的正循環,才是推動成交爆發的動力。
一定程度上,淘寶天貓雙11的強勁增長是電商行業走出低價格低質量維度競爭的結果,在淘天的堅持和引領下,電商行業已經轉向價值競爭,代表了行業生態呈現出正向循環趨勢。
回頭來看,雙十一不只是一次電商促銷,更是淘寶對自身戰略和執行的一次檢驗。
02
未來
近年來,我國電商行業迎來大洗牌,以拼多多和抖音為代表的新勢力強勢崛起,攪動電商市場的原有格局。面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對手,作為電商之王的阿里開始發起新一輪反擊。
作為核心業務,淘天明確了“用戶為先”的發展戰略。
“用戶為先”代表的含義是創造行業最好的用戶體驗,阿里管理層提出,公司必須更加開放,要以用戶為先的視角,尋求最廣泛的開放與合作,“包括傳統意義上競爭關系的公司”。接入微信支付和京東物流,就是這一戰略的最佳實踐。
這不僅僅是業務動作,更代表阿里率先改變了行業過去的思維定式,從用戶視角考慮問題,而類似這樣的動作還有很多,這也是淘寶吸引更多用戶、帶動行業正向循環的根本原因。
電商行業正在從無效內卷的泥淖中走出,回到好貨、好價、好服務維度的競爭,這也是阿里“用戶為先”戰略的必然要求。隨著行業競爭重回正軌,阿里也打開了更多業績增長的可能性。
在今晚的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集團CEO吳泳銘表示,淘天消費者購買頻次繼續驅動大盤增長,月度交易用戶創歷史新高。“交易用戶的增長還會持續,而用戶的增長和留存,在未來會帶來更多的消費增量。”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指出,幾個季度以來,阿里不計短期利潤,堅持為消費者體驗和商家生態投入,有助于帶領行業告別低質內卷,重回健康發展軌道,這也是電商行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題中之義。
華爾街投行杰富瑞、摩根大通、中金、高盛等機構均表示看好阿里未來的發展。中金公司認為,阿里通過用戶信用分、商家體驗分和流程優化等方式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有效降低商家經營成本,有利于打開平臺長期貨幣化率空間,建設健康商家生態。
摩根大通測算認為目前有2億-3億微信支付用戶還不是淘寶用戶,雙方互聯互通有望為淘寶帶來20%~30%的增量用戶,“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比大多數投資者預期的更有意義的潛力”。該機構重申阿里巴巴(BABA)超配評級,并調高目標價至125美金。
10年前,阿里在上市當天憑借2314億美元市值,超越騰訊和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這是中國電商模式在全球市場的一次巨大勝利。然而,近年來,中概股低迷疊加市場競爭,讓阿里不得不以創業狀態重拾競爭力。
正如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25周年當天所言,他最驕傲的不是創辦了多少家公司,而是給社會帶來了多少的變化和價值。很大程度上,這也是阿里回歸用戶、重新出發的動力。
不同于二十多年前,阿里引領了中國電商行業的崛起,如今,電商行業經歷高速發展后逐漸邁入低質的存量競爭,阿里再次站出來,希望帶領行業走向價值競爭的正軌。與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等待阿里的不是一個需要開墾的新市場,而是一個成熟的紅海行業,也意味著要拿出更大的戰略定力與堅持。
好在今年雙11,不僅消費者和商家用腳投票,行業也給出了積極回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