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 “孤勇者”王海武
出品/觀點網
撰文/劉子棟
王海武似乎有離開萬科的跡象。
近日有市場消息通報了這則人事變動,稱萬科通訊錄上已經看不到王海武的名字。
資料顯示,這位知名職業經理人于2003年加入萬科,最初為深圳萬科公司一名普通員工,曾就職深圳萬科財務管理部。
2005年起,其之后先后擔任過東莞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并以此受到重視。據悉,在執掌東莞萬科期間,東莞萬科市場占有率是集團第一。
隨后,王海武被提拔為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中西部區域首席執行官,也曾成為萬科(成都)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親領成都萬科。
當時,萬科于2018年開啟最新一輪組織重建,成立以內部競聘為核心的“大江大!庇媱,同時在2019年推動城市公司人事換防,試圖從內部提拔優秀人才。
基層出身的王海武在地方前線“帶兵打仗”表現出色。資料顯示,在2019年財年,萬科中西部區域就取得了四大區域中銷售面積第一、銷售金額第二的成績。
因此2020年4月,作為中西部區首的王海武被調至集團,接替張旭提升為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COO)。
但僅僅一年后,王海武就被“下放”到印力集團,調任印力集團總裁。
“一直主要是在開發業務開展相關工作。此次是自己主動申請去做商業業務、加入到印力團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的一些調整和安排都是基于這樣的一些考慮。”他曾在萬科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作此回應。
當時外界普遍分析,這次人事變動雖有“明升暗降”的意味,但事實上王海武應也帶著解決萬科商業板塊整合難題,做大做強商業開發運營業務,為萬科全面加速轉型添一把火的重任。
資料顯示,2016年萬科通過成立投資基金,斥資128.7億元將印力集團96.55%股權收入囊中。此后,印力集團與萬科各個城市公司下轄的商業事業部,所組成的較為松散的萬科商業形成“平行”關系。
前者主要運營管理“印象”系列的城市購物中心;而后者,則是自主運營管理購物中心萬科廣場,以及大量的拿地時配套社區商業項目。
雙方偶有合作,卻一直難以形成合力!笆召彾嗄,印力始終沒有并表,在萬科的報表上屬于長期股權投資。”有市場人士認為,定位尷尬,印力集團本身的經營也并不算出彩。
王海武加入印力,就被認為是萬科正式拉開整合印力加速整合區域事業部及印力的大幕。
王海武自身也有相關經驗。據了解,萬科從2010年開始進軍商業地產,當時仍是王海武主要負責的東莞便成為首批試水城市。2013年,東莞萬科首個商業項目隨即在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開業。
關于王海武調往印力,就曾有萬科內部知情人士表示,“萬科要做大做強某項業務時,通常會采取'人才先行'策略。將經過業績檢驗的猛將王海武放到印力,意圖非常明顯,要讓商業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同時起到帶頭作用,帶動其他經營性業務破局!
只是后續表現證明,王海武的“印力之路”走得并不算太順利。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印力合計開業74個商業項目(不含輕資產輸出管理項目),建筑面積714萬平方米;規劃中和在建商業建筑面積為71萬平方米。
而如若加上輕資產項目,印力旗下運營管理項目超164個,遍布全國53個城市,資產規模近1000億元,管理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
看起來龐大的數字背后,“低效資產”可能占據了多數部分。
與之對比,印力管理的商業項目營業收入僅57億元,不敵規模相當的新城控股商業(現吾悅商管),以及在管規模更小但質量更高的華潤萬象和龍湖商業。
在長期倡導“業績至上”的萬科,王海武的境遇可以想象。
目前,王海武離職的消息未被官方確認,但至少他已離開集團權力中心。
2024年1月14日,萬科內部發布組織調整和人事安排,成立商業事業部。萬科7大區域的商業業務、印力集團統一并入商業事業部,由原南方區域首席合伙人孫嘉出任商業事業部首席合伙人。
除此之外,丁力業繼續擔任印力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商業事業部首席顧問。王海武則成為商業事業部核心合伙人。
但到今年10月,萬科再次刊發總部架構調整。商業事業部被確定定位聚焦大型購物中心、社區商業以及歷史文化街區的三大核心產品線。在人員安排上,孫嘉繼續擔任商業事業部負責人。王海武并未有任何新安排。
目前在萬科集團官網和印力官網上,王海武也消失在高管名單上。
萬科官網最新公示,孫嘉為商業事業部(BU)首席合伙人、總經理、印力公司總裁;丁力業為商業事業部(BU)首席顧問、印力公司董事長。印力集團公示的高管團隊也僅為上述兩人。
“壯志未酬”的王海武無奈淡出。目前萬科商業新一輪整合的重擔則落在孫嘉肩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