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海外今年GMV突破200億美元,同比雙位數(shù)增長
出品/36氪
撰文/彭倩
36氪獨家獲悉,阿里國際商業(yè)旗下出海業(yè)務“淘寶海外”今年GMV突破200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實現(xiàn)雙位數(shù)增長。淘寶海外是淘寶APP的海外版,主要針對海外華人消費群體。
淘寶海外這個體量超過Temu去年全年、與Tiktok去年相當——相比于“出海四小龍”受到的矚目程度,淘寶海外顯得頗為低調(diào)。
梳理其歷史脈絡,淘寶海外已運營超過10年,成立時間只比跨境資深頭部玩家Shein晚幾年。
最初,2013 年上線的“淘海外”只是由一個小團隊負責,滿足那些認識淘寶的海外華人消費者自發(fā)的購買需求,商家對此沒多大感知,平臺也未投入多大精力運營;2016 年,跟隨阿里消費升級戰(zhàn)略,“淘海外”升級為“天貓海外”,增加來自天貓的品牌供給,并在港臺新馬澳建立本地化的運營團隊并提供官方物流服務;2018年,天貓升級為大天貓,該業(yè)務被放進大天貓下的天貓進出口事業(yè)群里,更名為“天貓?zhí)詫毢M狻保?022 年1月起,淘寶海外被放進國際商業(yè)集團里,目前由葉天負責。
相比大手筆的賽事投放和名人贊助,淘寶海外目前階段更傾向于通過升級服務來獲得增長。
今年 7月,淘寶、國際商業(yè)集團和菜鳥聯(lián)合升級 2023 年的“跨境無憂購”,發(fā)起“全球大服飾包郵”項目,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 6 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用戶,按照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消費力劃分不同包郵門檻,滿99-199 元可包郵。
36氪了解到,淘寶海外客單價在跨境電商中偏高,官方設置的包郵門檻很容易達到,這吸引了一批消費者。同時服飾包郵計劃下,原先由消費者在海內(nèi)外物流不同段自行聯(lián)系不同快遞公司運送,如今則多了全部由菜鳥承包的選項。如果選擇后者,淘寶海外用戶下單后收貨的時長可大幅縮短為 5-7 天,從前則動輒 15-30 天。
據(jù)36氪了解,該項目上線后,淘寶服飾行業(yè)海外 GMV 同比增長近 40%(今年8-10月)。國內(nèi)服裝商家深陷“女裝高退貨率”的困境,參與服飾包郵項目給商家?guī)砹瞬诲e的增量。一位來自淘寶的大碼女裝老板告訴36氪,只多按了個報名的按鈕,一個月就多了一百多萬元的 GMV。
服飾包郵計劃下,由平臺補貼物流費用,商家不再有物流成本——從前該成本占其整體收入 30% 。如今平臺只收取傭金,占商家商品整體售價的20%。具體而言,一旦商家將貨發(fā)到國內(nèi)指定倉庫、確認收貨,能收到 80%貨款,即使訂單交易失敗,消費者發(fā)起退貨,貨品也會退到境外指定地址,由平臺及保險公司處理。簡單來說,商家仍擁有定價權(quán)和貨權(quán),但要按照商品售價的 80%將商品托管給淘寶海外,同時將后續(xù)風險和管理責任轉(zhuǎn)移給平臺。
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大服飾全球包郵計劃開通以來,已有超過20萬商家簽約,8月共有約 7000 萬商品加入海外包郵計劃。
如今,阿里是頭部電商玩家里出海生態(tài)最豐富、覆蓋國家市場最多的一個,雖然較為分散、管理難度大,但能針對不同市場做更精細化的運營。Temu、Shein 和TikTok 則是一個平臺覆蓋全球絕大多數(shù)國家,更加聚焦且便于管理,但政策風險也更大。
阿里海外電商布局
在阿里眾多出海業(yè)務中,淘寶海外有專屬定位。用戶側(cè),淘寶海外的目標是海外近億華人,布局的也是華人多的國家和地區(qū);供給側(cè),淘寶海外強調(diào)豐富性,平臺內(nèi)有既有淘寶的白牌產(chǎn)品,也有天貓的品牌產(chǎn)品,其客單價也顯著高于其他跨境玩家;具體模式而言,淘寶海外是平臺模式,物流托管只占較小的比例。
今年 9 月起,淘寶出海包郵計劃從服飾品類拓展到全行業(yè)商家,包郵的站點也進一步擴大至 13 個,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柬埔寨。接近淘寶海外的人士稱,淘寶海外正基于用戶需求做更多的語種的探索,淘寶英文版已于 10 月在泰國、柬埔寨和澳大利亞上線,也會在香港和澳門上線。
目前,淘寶海外將出海包郵服務推廣到蒙古和中亞地區(qū),接下來將加速覆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