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勁敵殺入中國
出品/全天候科技
撰文/王小娟
Alo yoga再一次要和lululemon正面硬剛了。
最近,有消息稱Alo yoga正在籌備進入中國市場事宜,還引入了前始祖鳥市場副總裁Aurora Liu,負責中國團隊。并且,Alo yoga已經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等地開展選址工作,線下首店將于2025年開設。
對于不少喜歡瑜伽服這一品類,但又沒有那么熱衷lululemon的中國中產女孩來說,終于不用再找代購購買了。而對于lululemon而言,守住當前為其貢獻主要增長點的中國市場,變得更具挑戰了。
根據lululemon最新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全球凈營收24億美元,實現了9%的同比增長,而中國市場的凈營收達到3.1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
這一業績證明著lululemon依舊被中國的中產們熱捧,但也讓其他競爭對手們看到中國瑜伽服市場的持續潛力,Alo yoga作為攻擂者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此前lululemon國際業務執行副總裁André Maestrini表示:“預計到2026財年,中國大陸將成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場。”
隨著Alo yoga進入中國市場,市場對于lululemon完成這一目標的質疑更多了一些。
Alo yoga和對手lululemon一樣,同樣發源于北美。其是lululemon的后輩,創立于2007年,起初Alo yoga一直走的是小眾路線,在近幾年才開始大舉擴張。
很難不認為Alo Yoga如今的擴張策略受到了lululemon的刺激。在過去的十年,lululemon一直牢牢占據運動服行業的主導地位,并在2022年市值一度超越阿迪。
而Alo Yoga就是在近幾年開始其擴張期。2020年-2022年,其年銷售額從約2億美元攀升至10億美元。有意思的是,在美國,Alo Yoga的不少門店就開在lululemon門店的0.5英里范圍內。
事實證明,Alo Yoga的攻勢確實迅猛,且正在取代lululemon占領北美富家女的衣櫥。
在北美市場,根據Earnest的一份信用卡數據,2023年黑五期間原本購買lululemon的用戶開始掏錢購買Vuori和Alo Yoga,其中Alo Yoga的消費者和lululemon有高達63%的重合。進而在北美市場,lululemon三季度可比銷售額卻下降了2%。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對于中產而言,更新鮮更小眾的品牌永遠更能吸引他們,這一消費趨勢對于更新的Alo yoga來說更加有利。
在品牌定位上,lululemon著眼于高知、精英的“super girl”,強調專業的瑜伽運動;而Alo yoga瞄準的是Z世代的“IT girl”,強調成為更年輕更時尚的日常潮服。對比而言,顯然后者的適用范圍更廣一些。
當前,Alo Yoga在全球超過10個國家擁有近百家門店,盡管還不能和lululemon相比,但其門店在近一年幾乎以每周新開一家的速度增長。
近年,其已經開始大舉進攻亞洲市場,在泰國、印尼等地開設門店。甚至明年第二季度將在韓國島山公園開設首家旗艦店,預計是近600平米、六層樓的旗艦空間。并且,在代言人選擇人上,也傾向于亞洲的公眾人物,比如BLACKPINK的Jisoo和BTS成員Jin等。
進入中國市場對于Alo yoga而言,似乎是早晚之事。
在lululemon已經證明中國市場潛力的情形之下,Alo yoga當然要來分一杯羹,并且Alo yoga已經在國內有著龐大的受眾基礎。
當前,有不少小姐姐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代購Alo yoga的經驗。其中,在小紅書上,帶有“alo”標簽的內容已獲超4500萬次瀏覽。在雙十一期間,一家名叫“ALO 旗艦店”成為今年天貓戶外運動雙11新商成交榜的第十名。
初來乍到,Alo yoga也要面臨一系列挑戰。
首先是渠道方面。根據官網,lululemon大陸地區的門店數量(包括免稅、快閃店)為162家,且不少門店已經深入下沉市場。而Alo yoga的門店鋪開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短時間內還難以與lululemon抗衡。
另外,長期困擾lululemon的盜版和平替等問題,也都需要Alo yoga一一面對。
比如,上述“ALO 旗艦店”并非Alo yoga官方授權店鋪,客服對于是否正品的問題閃爍其詞,該店鋪產品與Alo yoga全球官網相似頗多,但價格和Alo yoga全球官網的差異巨大。
除了天貓,在主流電商平臺都能找到類似的店鋪。這也意味著,Alo yoga進入之后的第一戰,并不是和lululemon對壘,而是和“李鬼”們纏斗。畢竟,已經有買到假貨的消費者開始避雷;也有消費者感慨:“Alo要是再不行動,還沒進來就要被盜版先搞臭了。”
不過,這些網紅品牌們的故事似乎都差不多。
從一個小眾的賽道出發,然后和KOL們聯動,展現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迅速流行開來,業績暴漲,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成功;緊接著便是進入大眾市場,品牌業績增長進入平緩期,而中產小姐姐們因為品牌過于大眾而不再熱捧,進而開始尋找下一個能夠滿足新鮮感的品牌。
長期而言,消費者都是理性的。能否長紅,主要取決于品牌能不能為消費者持續提供有新鮮感、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的產品。
不論是Alo yoga還是lululemon,接下來在中國市場展開的競爭,就要提供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瑜伽服賽道的戰火已經燒了起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