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樂齊,憑借9.9元殺瘋了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寧缺
奧樂齊,憑借9.9元殺瘋了。
自打2019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以來,它已經迅速擴張到62家門店,而且全部集中在上海,去年平均每家門店的日銷售額預計接近6萬元,超越一眾同行。
說到奧樂齊的實力,那可不是蓋的。
根據德勤公布的《2023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目前,它的全球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1.3萬個,國際營收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相比之下,山姆超市2023年的全球年收入為844億美元,而沃爾瑪去年的國際營收也僅為967億美元,都略遜于奧樂齊。
在奧樂齊的老家德國,它可是逼得沃爾瑪都節節敗退的存在。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都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感慨:“感受奧樂齊,每一個商品都是那么品質、溫暖和實惠……這才是美麗的超市人!”
不過,奧樂齊的野心可不止于此,它已經開始謀劃走出上海。
最近,奧樂齊宣布了即將出滬的消息,而它在蘇州、無錫兩地的門店拓展計劃,就是其深耕國內市場、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地區業務布局的重要一步。看來,奧樂齊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準備大展拳腳了。
在電子商務沖擊和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下,不少大型線下零售商場都面臨著營業額下滑甚至閉店的困境。然而,作為外來戶的奧樂齊,卻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屹立不倒,甚至還能逆勢擴張。奧樂齊,到底憑什么?
德國超市如何“猛攻”中國?
1946年,二戰結束后,德國經濟萎靡不振,民眾購買力大幅下滑。就在這片廢墟之中,阿爾布雷希特兄弟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創立了名為ALDI的零售超市。
時至今日,ALDI(在中國稱為奧樂齊)已在全球超過10個國家開設了超過10000家門店,其售價之低,連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在德國市場都望塵莫及。據Wolfe Research數據顯示,在美國休斯敦、芝加哥等地,奧樂齊的商品售價比沃爾瑪低了約15%。
首席團隊就有編輯多年前在德國體驗了ALDI,驚訝地發現在德國ALDI店門口還有收廢舊飲料瓶的機器,很多精打細算的德國人去各處收集了很多飲料瓶,投進去換錢,然后順便去ALDI采購。這樣做既環保,又賺錢,還能將精打細算,綠色環保的精神傳播出去,吸引自然客流定期到店。
然而,當奧樂齊初入中國市場時,卻嘗試走起了中高端路線,試圖撕掉“平價”標簽。但這一策略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市場反應平平。
直到去年年底,奧樂齊決定回歸初心,重拾“好品質,夠低價”的核心理念,將定位重新調整為平價超市。這一轉變,仿佛為奧樂齊打通了市場的任督二脈。
小玉就對奧樂齊的低價深有感觸:“我真的被奧樂齊的物價驚到了!3.9元的衛生巾、5.9元的黃酒、9.9元的洗發水、面霜、卸妝水、面膜,還有9.9元的白酒,奧樂齊簡直就像是‘滬幣法外之地’!”
小紅書上,眾多用戶也紛紛感嘆奧樂齊的物價“低”“很低”“非常低”,品質卻毫不遜色于山姆、盒馬等高端超市。
奧樂齊也知道自己“低價”是優勢,并且將此優勢不斷放大。從今年8月底開始,奧樂齊推出了“總有新低價”活動,對多個品類的商品進行大幅降價,最高降幅近40%,降價周期持續6周以上。
截至目前,奧樂齊已累計降價近300款產品,同時不斷拓展其9.9元低價系列,目前已有超500款產品標價在9.9元或以下,占全店商品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奧樂齊不僅低價,營銷也做得十分出色。為了彰顯省錢理念,他們曾將大白菜模型搬進地鐵站,形象地稱自己為“白菜價”。不久前,在上海五角場某門店,奧樂齊更是舉辦了“9.9元也能要自行車”的主題活動,80輛自行車在短短兩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
在金山店開業之際,奧樂齊賣場內增添了諸多醒目的標語,如“包裝小一點、新鮮多一點”“品質不妥協,精簡不必要的環節,讓你買的每件商品都物超所值”等。這些簡潔明了的標語,有效地傳達了奧樂齊的價值主張,起到了用戶教育和心智強化的作用。
而且,經過筆者調研,發現消費者喜歡奧樂齊的理由遠不止于此。
“奧樂齊算是山姆的平替,包裝很小,更符合中國寶寶體質。”“傍晚六點半是每日奧樂齊的打折時間節點,能撿便宜。”“就開在社區附近,交通便利。”“有熱食供應,早餐和夜宵都包圓了。”“免費會員制”“奧樂齊營業時間早晚分別是7點和22點,比盒馬更長。”……
奧樂齊的聰明之處,不僅在于其低價策略,更在于它如何在低價之余,保證品質,且找到對手方的弱勢,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優勢。
例如,它雖定位為社區超市,卻一改“低價輕質”的刻板印象,堅持低價高質;與山姆的大包裝,會員制不同,奧樂齊以小包裝為主,且推行免費會員制;與盒馬的營業時間不同,照顧到早出和晚歸的打工人。
在消費環境日益嚴峻的今天,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質價比”。奧樂齊在中國市場披著中產超市的外衣,做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平價生意。
社媒平臺上,消費者對奧樂齊的追捧之情溢于言表。無論是追求小資情調的人群,還是精打細算的打工人,奧樂齊都穩穩地拿捏住了當代年輕消費群體的核心偏好。
“平價高質”與本地化適配的經營哲學
在消費降級的浪潮中,低價殺手的涌現并不罕見,但令人好奇的是,奧樂齊如何在保持低價的同時,還能確保商品品質上乘?
根據2023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百強榜單,奧樂齊憑借其50家門店,實現了10億的銷售規模。考慮到新店因素,平均每家門店的日銷售額預計接近6萬元,這樣的成績在社區超市中堪稱佼佼者。
有一位接近奧樂齊的人士稱,“2024年奧樂齊的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億元,綜合毛利率維持在20%左右。”
奧樂齊之所以能夠成為零售業的“攪局者”,其“硬折扣”邏輯功不可沒。這背后,是奧樂齊對供應鏈管理的嚴謹與科學。
他們精簡SKU數量,僅保留2000多個,其中1500個為生活必需品,這一數字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通過規模化采購,奧樂齊能夠集中力量提升采購量,從而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降低價格,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自有品牌更是奧樂齊的一大殺手锏。奧樂齊自有品牌占比超過90%,遠超山姆會員店的1/3。奧樂齊擁有13個重點自有開發品牌,涵蓋了從超值系列到口碑系列的多個品類。自有品牌的優勢在于,能夠直接甄選優質供應商,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溢價成本。
但為了保證一定的品質和效率,在供應商選擇上,奧樂齊也頗為講究。對于鮮度要求高的品類,他們優先選擇近場供應商;而對于方便即食產品,也會選擇偏遠地區的小型或新工廠。在非食雜百板塊,奧樂齊有固定的幾家精選供應商,這種全產品線供應的模式不僅提高了交貨效率,也讓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在成本控制方面,奧樂齊更是精打細算的高手。他們注重租金成本的控制,門店多選在租金相對較低的商場位置(多是商場中層)或居民區附近;門店裝修簡化、廣告費用減少、直接從生產商采購、人員配置精簡等措施也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據招商證券報告,奧樂齊的人力成本僅占銷售額的4%左右,遠低于普通超市的10%~16%。
奧樂齊在細節上也做得相當到位。比如,他們利用可堆疊的紙板箱子節省空間和時間;運用電子價格標簽實時調整價格并提升促銷效率等。
除了供應鏈和成本控制的優勢外,奧樂齊還非常注重本土化適配與創新,最有特色的就是“奧家食堂”。
在德國市場,奧樂齊是沒什么熱食的,但中國市場,奧樂齊卻入鄉隨俗,在即食熱餐供應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他們的即食熱餐食品品項豐富多樣,能達到60-70個SKU。
從常見的三明治、便當、炒飯、面食、油炸食品、甜點、沙拉,到精心挑選并標準化的中國各地特色美食,如四川風味的小龍蝦炒飯、地道的海南雞飯、陜西特色的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北京標志性的烤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如越南風味的撈米粉、德國風味的啤酒海鹽烤豬肘、意大利風味的黑松露菌菇意面、日本風味的蒲燒鰻魚飯,一應俱全。
奧樂齊還會根據本地人的口味偏好,研發了一系列特色菜品。以金山店為例,其冷藏鮮食區域更是推出了多款充滿老上海風情的冷藏中式面點,諸如粢飯糕、羌餅、米飯餅等傳統美味,以滿足當地顧客對地道風味的追求。
而且,有客戶反應,在德國ALDI,并不能使用信用卡,只能用現金。但在中國,奧樂齊也是借入了微信和支付寶,消費更加方便。
節約成本沒錯,但不能影響用戶體驗,這或許是改良的ALDI---奧樂齊給其他外資品牌的經驗。
“當創新、定價和品質完美融合時,就會迸發出令人驚嘆的魔力,”正如奧樂齊的某位高管所言,奧樂齊能在上海迅速崛起,核心正是其商品差異化能力和對中國消費者的深刻洞察。
他們懂得如何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甚至可能比很多國內超市領域的“前輩”們更了解中國消費者。
拓店出滬,奧樂齊飄了?
奧樂齊最近在上海金山搞了個大動作,開了一家面積超過1000㎡的大店,這可是它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家面積超過1000㎡的門店,比以往的門店大了20%~30%。
要知道,國外的ALDI奧樂齊門店標準面積就是1000㎡左右,但到了上海后,為了更快擴張,它們選擇了中小店型。這次金山店算是回歸了“初心”,與國外的標準店型看齊了。
走進金山店,你會發現購物車籃數量多了近一倍,自助收銀臺也從6臺增加到了10臺,還加了4臺人工收銀,結賬再也不用排長龍了。收銀區外的服務空間也寬敞了不少,購物體驗直線升級。
這次奧樂齊還特別注重商品陳列,一次性配置了20組冷柜,當季搶手貨片區更是采用了單品重復、主題集中的方式,讓人一眼就能找到想買的。而且,考慮到金山區地域廣闊,奧樂齊還將配送范圍擴展到了5公里,讓更遠的市民也能輕松購物。
在烘焙方面,奧樂齊也是煞費苦心。他們特別為金山門店增設了一系列大家庭份量的烘焙產品,像椰蓉排包、檸檬蜂蜜雞蛋糕、輕奶酪芝士蛋糕等,都是郊區人群喜歡的口味。
有人說奧樂齊這是在跟山姆較勁,野心勃勃。但其實,筆者認為奧樂齊更多的是在應對自身的焦慮。
目前在中國,奧樂齊的62家門店都是以中小店為主,這種模式雖然能快速擴張,但總有遇到天花板的時候。所以,奧樂齊才會不斷打價格戰,試圖用更優惠的價格吸引顧客。
而且,今年奧樂齊的開店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去年還開了21家新店,今年恐怕只能跟2022年的12家持平,甚至可能還少一些。
這也是因為適合奧樂齊的商圈越來越少了。浦東的門店已經多達12家,徐匯也有9家,但其他地方就稀疏多了。浦東人口多、消費能力強,還有成熟的商業環境,自然是奧樂齊的首選。徐匯雖然租金高,但消費能力也強,能帶來更高的銷售額。而在那些租金低但消費能力也低的地方,奧樂齊就謹慎多了。
另一點焦慮之處在于,硬折扣賽道可是越來越激烈了。盒馬鮮生的盒馬奧萊、叮咚買菜的叮咚奧萊等都在加速拓店。盒馬奧萊在上海已經開了60多家門店,比奧樂齊還多。而且,很多產品的價格也比奧樂齊更有優勢。比如肥牛卷、乳酸菌飲料、雞蛋等,盒馬奧萊的售價都要更親民一些。
盒馬奧萊還在學習奧樂齊的“自有品牌+精簡SKU”策略。目前,盒馬奧萊的自有品牌在冷凍肉禽、果汁甜品等品類中占比超過50%,SKU也從原來的5000多下調至2000多款。
過去,奧樂齊憑借一己之力改寫了平價社區超市2.0,未來奧樂齊想在中國“開大店”,成效如何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因為大店和小店的差異其實挺多的,需要更精細地定位和分層。如果只是把小店的商品按幾何倍數放大,重復陳列,那大概率走不通。
當然,奧樂齊也在為“走出上海”做準備。預計2025年上半年會在蘇州開首店,然后再進入無錫。
在中國發展的初期階段,將所有門店集中在上海有助于集中資源。上海作為經濟中心,消費群體龐大,消費能力也強,為奧樂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試驗場。
但走出去并不容易。不同地區的市場差異大,供應鏈能力需要強化。而且,還要面臨各地商超“地頭蛇”的競爭。比如許昌的胖東來、東北的比優特、湖北的雅斯超市等,它們在當地都有深厚的積累,外部企業想要打破這種優勢并不容易。
總的來說,國內市場的零售環境復雜且競爭激烈。奧樂齊能否保持并擴大優勢,還需要時間和努力來證明。對于未來,奧樂齊機遇與挑戰并存。
參考資料:
1、《揭秘奧樂齊的在華策略:籠絡中產,暴打“滬幣”》增長黑盒Growthbox
2、《奧樂齊是如何攻克零售高地上海的》窄播
3、《奧樂齊:假中產超市,真省錢樂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