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享年9歲?
出品/真故研究室
撰文/孫玥
2005年,馬云在飛機上遇到比自己大兩歲的浙江老鄉沈國軍,兩人一見如故。
當時馬云正忙于拓展阿里的電商版圖,沈國軍在不斷深化銀泰系的布局。自那場在飛機上的建聯之后,兩人一起成立高端俱樂部“江南會”(2006年),共同發起成立“云鋒基金”(2010年),一起創建菜鳥(2013年)。
2014-2017年,馬云將沈國軍的銀泰商業(即銀泰百貨為主的業務)逐步并入阿里。這中間的2016年,馬云提出了著名的“新零售”概念。
兩人業務關系緊密,在生意場上以果斷聞名的沈國軍,成為馬云踐行新零售的最佳拍檔,關系好到被馬云的助理稱為“中國最帥的CEO”。然而,天下的生意沒有不散的筵席。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宣布將以74億元人民幣價格賣掉銀泰百貨,交了93億元的學費。1月1日,阿里宣布以131.38億港元的價格賣掉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又交了261億元學費。如果再加上此前對蘇寧255億元的投資虧損,阿里為新零售交的學費已經超過600億,妥妥的天價。
這時人們想起了2016年12月25日,宗慶后在央視《對話》節目中質疑馬云“新零售”的那句話——“除了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惺惺相惜
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也就是長安街的東向延長線,有一處北京東部海拔最高的城市夜景俯瞰點——柏悅酒店位于63層的觀景臺。
酒店所在的大樓是高達249.9米、66層高的銀泰中心。1998年,銀泰系創始人沈國軍從原北京第一機床廠買下這塊地皮。
原本在1997年,沈國軍在杭州從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手上買下三棟樓,計劃做房地產投資,但不巧正面撞上了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
其中一棟樓賣不出去,無奈之下,沈國軍拿來自營,98年開了銀泰系第一家商場——杭州武林銀泰百貨,沒想到萬人空巷。沈國軍因禍得福,誤打誤撞進了百貨業。武林店開業后,一年營收就有4.8億元。
圖|杭州武林銀泰百貨開業,來源:銀泰官網
大概是受此次機運的啟發,沈國軍后來頻頻在外界認為宏觀環境頗有危機感的年份,大肆買進各地項目或資產。他將此經驗總結為:“生意的核心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1999年,也就是銀泰武林店成功的次年,馬云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2003年,淘寶網正式成立。兩年之后,馬云和沈國軍在飛機上相遇。
據后來的報道,飛機上沈國軍問馬云,“如何在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馬云回答:“我始終相信,成功并非來自于我們擁有多少資源,而是來自于我們如何使用我們的資源。我們的成功源自于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決心,我們的堅持!
沈國軍頗為認同。兩人之后開始了頻密的業務合作。除了創建入會費20萬元的江南會、云鋒基金、菜鳥外,2015年馬云成立湖畔大學,并當上第一任校長,而沈國軍也成了校董。
2016年,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首提“新零售”概念。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大數據驅動,重構人貨場,促進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此外還提出了“五新”說法,也就是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
馬云提“新零售”來自于他對行業發展的危機感。2015-2016年間,純電商流量紅利見頂說法風行市場,為挖一個新用戶,成本已到200元。但電商當時份額占整個社會零售只兩成。馬云認為,要想繼續拓版圖,不能只做純電商,需要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很多大眾對新零售的體感認知,來自于2016年1月開業的盒馬鮮生。進店要下載APP,便于商家抓取顧客采購數據;買菜可以線上下單,線下送達,F在這已經司空見慣,但在當時還是劃時代的。然后生鮮區擺幾張桌椅,買完魚鮮可以馬上讓廚師做好,現場品嘗,享受服務。
圖|盒馬鮮生用餐區
盒馬鮮生常被認為是阿里做新零售首個平地起高樓的實驗標桿,銀泰百貨則被稱為“舊城改造”,但其實沈國軍比盒馬創始人侯毅向新零售方向跑得更快。
2014年3月,阿里53.7億港元入股銀泰百貨。2015年5月18日,阿里CEO張勇成為銀泰商業(含銀泰百貨、銀泰購物中心、銀泰網三大業態)董事會主席。同年,銀泰提出“新銀泰”的口號,和阿里巴巴合作發展O2O,促進線上線下零售業務的融合,推動其互聯網化進程,直到2017年銀泰百貨歸屬于阿里巴巴集團。
后來,張勇將阿里比作“新零售時代的空軍,銀泰是陸軍伙伴”。
據36氪報道,2016年—2019年間,為搭建新零售背后的技術平臺和相關運營費用,銀泰百貨每年投入上億元,且每年數字化升級的預算只增不減。
所幸在新零售戰略的支撐下,2018年,銀泰商業全年增速到達了30.5%;到2019年,銀泰百貨數字化會員一度突破1000萬。以前會員也就一張紙質卡,后來“人”成了“數字化會員”,從觸達便捷性到營銷精準性,都有了大大提升。
馬云的新零售,在銀泰的緊密配合下,雙方迎來了短期高光。而沈國軍也因為率先擁抱新零售,被馬云送了一個名號:現代吳三桂。
好景不長
高速增長往往會掩蓋很多矛盾。而一旦增長慢下來,此前聚集的矛盾,便迎來顯露期。
業內對新零售的質疑,不是今天才有。2016年,宗慶后說馬云的新零售,“除了新技術,其它都是胡說八道”。
到了2018年,宗慶后仍然不收回其話,認為“新零售是互聯網在炒作概念,相比線下銷售沒有什么創新”。他還認為,“平臺不可能永遠不收費,等他賺錢時,成本是要比線下高的。
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也不認同“新零售”。在2019年4月舉辦的第22屆哈佛中國論壇上,葉國富表示:“新零售如果是線上+線下,是馬云在幫自己拉業務,讓做線下企業的投入更多資金、精力做線上。這是一個巨大的坑,你們千萬別跳那個坑!
這不是葉國富第一次懟馬云。早在2012年,馬云和王健林就“10年后電商能否占到我國零售市場50%以上”打1億元的賭,當時葉國富以“廣州阿富”的名義公開質疑馬云,認為“電商不是我國零售業的未來”,“零售的核心應該是產品和顧客體驗,而不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
種種大佬之爭,顯示出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各方對中國零售業何去何從,存在比較大的分歧。
現在如果從結果論來看,馬云的新零售,確實并未跑出一個十足成功的模型。
2016年,馬云推出“新零售”概念后,又買下了大潤發的控股股東高鑫零售(2017-2020年)。有聲音認為,服裝、快消都被電商吃了,生鮮這一塊在當時被認為是電商下一個要吃掉的肥肉。
不只阿里,京東、蘇寧、乃至美團,也都因為相同的企業屬性和需求,跟風推出了類似“新零售”的產品。
比如京東于2017年推出了“無界零售”理念,蘇寧推出“蘇寧小店”“蘇鮮生超市”“無人店”等,名字都取得眼花繚亂,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幾乎都沒有交出一份“新零售”達到業內預期、滿足大眾想象的成績單,這個成績單的核心應該是收入大于成本投入。
即便是京東和騰訊都一度有投資的永輝超市,在兩大互聯網巨頭懷抱之下,2020年營收一度接近千億元,但隨即的2021-2023年間,永輝超市營收直降到786億,凈利潤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超80億。這當中既有疫情影響,也有這種KA超市只圖貨架費、并未從根本上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行業原因。
直到2024年9月,名創優品實控子公司以62.7億收購永輝,成為其最大股東。葉國富表示,他看到的是行業正迎來結構性機會,“正見證以胖東來為主要代表的一批國內超市掀起的變革。”
圖|首家被胖東來調改的永輝超市門店
反觀阿里,據一位長期觀察新零售的人士表示,“阿里似乎是從2022年后就基本上在內部沒有提新零售了。相比較于大環境的挑戰性,行業里每個玩家應該都在想:怎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線下與線上之間的根本差別是整個商業模式、消費模式、運營供應鏈體系,線上可以跳躍一切的中間環節,實現最高的性價比,而實體店在于休閑文化娛樂、時尚體驗上的根本性改變。如果僅僅是數字化,效果不會太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賣掉銀泰和高鑫零售后,作為新零售當初的代表盒馬,在2024年也屢次被傳要被賣掉。
但盒馬今年最高調的動作在于“我掙錢了”。12月31日,盒馬CEO嚴筱磊發布全員內部信,稱過去一年,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顧客數增長超過50%,開出72家鮮生門店,平均每5天一家新店。
有聲音認為,這是盒馬在為未來可能的交易做自我溢價。但上述接近阿里的人表示:“只要盒馬能有自我造血能力,阿里可能也不會未來一賣了之!
新零售只是變了物種?
賣掉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從部分聲音看來,是一種“甩掉負擔”,但這樣去總結新零售,可能也有點以偏概全,完全否定了新零售對虛實融合帶來的助力。
以1998年開業的銀泰百貨為例,截至2024年它在全國有63家門店,數字化會員已經突破4000萬,線上銷售額占比提升至25%。
百貨業確實在沒落。據聯商網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44家百貨上市公司掙的錢比2023年同期減少了164.85億。另一方面,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一些百貨業也在改變模式,在新的消費環境下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
銀泰百貨可以算其中一個代表。雖然百貨業的傳統強項女裝等,基本上快要被電商收割完畢,但還有一個賽道是高級化妝品,銀泰百貨發現,在這個類目上百貨還有發揮的空間。
據官方披露,2021年,有37個化妝品大牌專柜在銀泰百貨賣到了全國第一。2022年銀泰美妝凈收營業額(扣除各類成本后的收入)為84億。到了2024年上半年,有47個化妝品大牌專柜在銀泰百貨賣到了全國第一。銀泰百貨曾預測,2024年全年美妝營收達100億。
之所以增長這么快,在于百貨和化妝品品牌雙方,重新認識到化妝品這一品類在線下具有體驗價值和品牌塑造價值。消費者之所以愿意來現場買,也是因為這部分人群收入較高,并不十分關注網上的折扣促銷,反而很注重享受在線下購買、體驗的全流程服務。
銀泰百貨之所以能把化妝品賣出量來,與它在線下體驗環節下的功夫有關。比如杭州武林銀泰百貨設置了“美容坊”,為顧客提供高端、私密的環境,顧客可以憑借品牌銷售積分,在這里體驗各品牌的專屬服務。
CPB(資生堂旗下最頂級品牌)為顧客提供日式護膚服務,海藍之謎(雅詩蘭黛旗下高端品牌)根據顧客需求配備不同的手法和產品,法國希思黎則提供專供的按摩精油和面膜等?。
某種程度上,剛上市不久的毛戈平,也是借助銀泰的百貨店打造高端形象,以及在店內搞服務,來一點點積累會員起家的。
這部分高凈值人群的運營,得益于銀泰百貨于2017年起在行業內首推付費會員,這是一種數字化的新型會員,告別了古早的一張紙,便于品牌對會員進行購物信息搜索與精準營銷。
同時,銀泰百貨也于2023年9月推出GINKGO-X銀盒美妝集合店品牌,專注于小眾爆款。該集合店的選品,全部是通過喵街APP的CRM系統來分析周圍三公里顧客搜索和關注數據得出的,力求精準選品。這種機制,就不單單只是對會員來進行單向營銷,而是利用消費端大數據對供給端進行了反饋。
圖|杭州中大銀泰百貨GINKGO-X銀盒店內設置的美容坊
可見,從銀泰零售的實踐來看,新零售并非一無是處。線上線下融合,它也都對消費者做到了有感。之所以被賣掉,可能更多還是與阿里本身想要聚焦電商主業相關,畢竟銀泰百貨對阿里主業的助力,已經變得有限。
或許更為客觀的說法是,新零售這個名號可能從此不再,但它的追求仍然在進行中。環顧全局,它更多只是變了一種方式,繼續在進行零售創新。比如2023-2024年火遍全網的即時零售,就是利用線上線下融合,來做的一個新零售變種。
新零售這9年,不單是馬云一個人的付出。也拜他所賜,全行業逐漸認清了三個道理:
1、 互聯網行業的能量場存在邊界,它無法通吃萬物;
2、 線下場景有其獨特的價值,比如體驗型消費以及品牌塑造力。品牌要做大做強,并不只有網上壓價、搞9.9元一條路,這一點從山姆、胖東來的成功就能得到驗證;
3、零售在線上還是線下下單并不是最重要的。零售可以賺錢,但要回歸其本質,即產品和服務。流于形式創新的線上零售,給顧客帶來不了幸福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