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調改的幾個關鍵動作
出品/新經銷
作者/張振宇
中國便利店行業在2024年發生了幾件“小事”:
1. 三只松鼠同美宜佳戰略合作,調改零食品類區;
2. 新佳宜主推極具性價比的自有品牌,如4.9元/斤鮮牛奶,3.9元/斤鮮啤等;
3. 全家繼提出“一日五餐”概念后,繼續推動“便利餐飲化”戰略;
4. Nowwa咖啡同見福便利店達成戰略合作,開展聯營門店;
…
新佳宜持續推出自有商品;美宜佳x三只松鼠合作,調改零食專區;全家擴大鮮食板塊服務;Nowwax見福合作,開展聯營門店
事不大,但能看到行業在發生改變。
沒有無緣無故的改變,背后透露出來的,還是當下混戰的零售環境,便利店行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
這一點,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公布的《2024年便利店業態發展情況概覽》中不難看到。
CCFA對2024年便利店行業發展態勢的整體定調
筆者在《2024,混沌的線下零售》中提過,折扣零售和即時零售將會是2025年零售行業發展的兩大主旋律,勢頭迅猛。無疑,這兩大主旋律對便利店生意都是極為不利。
白天,折扣零食/折扣超市主打極致性價比,分流便利店預包裝貨盤的生意;晚上,即時零售平臺主打足不出戶、30分鐘送貨上門,分流便利店主要盈利時間段的生意。
這種情況,隨著2025年折扣零售和即時零售的深化發展,只會更加嚴峻。
因此,便利店的調改,勢在必行!
通過調研市場的最新動向,我們總結了當下便利店行業調改的幾個關鍵動作:
1、開發自有商品(產品差異化);
2、拓寬鮮食(消費場景差異化);
3、重視咖啡(開啟聯營新思路)。
說說這幾個調改的內在邏輯。
01
開發自有商品——產品差異化
近年來,便利店推行自有商品的聲量明顯在變大。
無論是日系便利店全家的“呀米將”,還是本土便利店諸如新佳宜的“佳宜XX”,十足的“久帕”、“十足”、“本村生活”等。
開發自有商品,是便利店處于極致價格競爭的環境下,會采取的必然經營措施。
過往,便利店一直存在“即時購買”及“夜間可買”的便利性,固相比于電商乃至其他渠道價格,存在便利性溢價。
便利店的東西賣得稍貴,并沒有對其生意產生過多影響,且在大眾認知中這是相對合理的表現。
但折扣零售在附近開業,就使得便利店原本的“即時購買”優勢蕩然無存。且折扣零售具備價格優勢,這對便利店的通貨貨盤來說,是降維打擊。
因此,為了在如此惡劣且直接的競爭中維持銷售,便利店必然會想到:1. 和競爭對手錯位,避免同質化;2. 用更具成本優勢的產品加強自身競爭。
自有商品是滿足這兩點要求的最優解。通過規格、外包裝等方式和市場通貨拉開顯著差距,同時可以節省一部分制造利潤來降低產品價格。
這是當下便利店普遍開始重視自有商品開發的原因,也是中國零售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利店必須產生迭代的能力。
說到自有商品,所有便利店的學習對象,都繞不開日本7-Eleven。
7-Eleven的自有品牌系列,摘自7-Eleven官網
在日本這個如此內卷的市場,7-Eleven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盈利能力、增強品牌忠誠度、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品牌形象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非常深度的思考和理解。
整個7-Eleven由于消費者客群和品類、品質差異問題,開發了7-Premium、7-Gold、7-Fresh、7-Lifestyle等一系列自有商品,創造了教科書級別的成功。
但即使如此,如今的7-Eleven依然在思考如何優化自有商品。
可見,對于中國便利店來說,開發自有商品,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競爭,永無止境。市場永遠在變化,沒有永遠完美的商品,需要不停地優化。
任重而道遠,但又難而正確。
02
拓寬鮮食——消費場景差異化
如果開發自有商品是便利店面臨折扣零售沖擊的有效應對措施,那鮮食板塊則是應對折扣零售和即時零售的勝負手。
不同于零售,鮮食板塊本身更像是供應鏈高度標準化的餐飲,它涉及現場加工環節,以實現產品及時購買。
某種程度而言,便利店鮮食板塊,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小餐飲。
折扣零售和即時零售,由于自身商業模式原因,鮮食業務很難被彌補。
消費場景的差異化,便利店在這方面完全是降維打擊。當預包裝產品的銷量被分流后,就需要依靠別的板塊提升銷量,無疑鮮食是很好的發力點。
過往的便利店鮮食,只有關東煮、烤腸、包子等一系列簡單加工產品,以及滿足基本需求的便當。產品豐富度并未很好的被挖掘。
當然,因為涉及到現場加工,對店員的管理要求和難度很高,因此在門店表現還過得去的情況下,這是個難而長期的事,調整速度并不會很快。
但當下的競爭環境足夠惡劣,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反而是發力機會。
從場景看,除了一日三餐外,還有下午茶和宵夜場景,這些場景只要有滿足需求的產品可以提供,且符合便利店便利的價值主張,自然都是未被挖掘的生意。
全家發布“一日五餐”概念,便利店覆蓋鮮食全場景
以全家為例,在其第五代店型發布后,就升級了“熱氣小灶”、“哈尼烘焙家”、“EMO深夜食堂”板塊,以更復雜現場加工的方式,更豐富的產品系列,來滿足不同時段,消費者對鮮食的需求。
無疑,鮮食板塊操作落地的復雜性,對行業來說,都算是一個全新的門店挑戰。但只要能發揮便利店優勢提高銷量,便是值得嘗試的調改方向。
03
重視咖啡——開啟聯營新思路
便利店早在誕生之初1927年,便開始提供咖啡,以至于在便利店買現制咖啡,是天然匹配的消費場景。
但不同于海外,中國的咖啡市場屬于特例:1. 除基本美式、拿鐵外,風味拿鐵異常發達;2. 中國咖啡的外賣比例過高。
中國有78%的消費者選擇外賣購買咖啡,摘自德勤中國《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
這兩點對便利店來說都是劣勢:1. 除美式、拿鐵基本款外,不會專門配置團隊做風味研究;2. 不擅長線上化流量的運營。
相比于瑞幸等獨立門店,無論是產品還是消費者觸達,便利店咖啡都沒有打動消費者的理由。以至于,中國的便利店現制咖啡一直處于邊緣化品類,常年營收貢獻度不到5%。
哪怕如全家、羅森這些日系玩家,在中國投入了大量成本精力推廣咖啡子品牌湃客、L-cafe,和日本店均超200杯的日銷量也完全不可比。
做不好,并不意味著這個事不成立。
只要克服自身供給端的劣勢,以符合市場競爭規則的方式來做事,依然有生意機會。
Nowwa咖啡在便利店的合作,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思路,即便利店把本應該很賺錢、但自身又不擅長的事,交給專業的團隊來操盤。
以Nowwa為例,不少區域龍頭便利店已經同其合作聯營
這種合作方式是多贏的:1、更好的滿足便利店買咖啡的消費者需求;2、提高便利店的咖啡日銷杯數,給便利店和加盟商創收;3、加速Nowwa的門店覆蓋量和品牌曝光度。
和鮮食一樣,現制咖啡之于便利店,是完全合理的消費場景。而且折扣零售和即時零售無法融入這個業務板塊。
因此,便利店調改,在這種完全有優勢的消費場景,如何進一步發力拉動銷量,必然是接下去的重點。
寫在最后
便利店業態作為舶來品,起源于美國,發揚于日本,輾轉于臺灣進入大陸。1992年,中國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便已開業。
當下中國市場所面臨的很多競爭問題,早在更為發達的零售市場已有類似經歷。
雖然面臨的競爭環境有國情差異,但很多問題的解題思路,都能在研究中找到答案。
作為零售老物種,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是不溫不火,以至于很多人認為中國并不適合便利店大面積生長。
但相信隨著中國便利店調改動作的推進,業務形態會越來越豐富,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便利店事實上有機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
前有“商超調改”,后有“便利店調改”,顯然“調改”這兩個字將仍然是2025年的高頻詞和關鍵詞!零售業態正在快速變革,爭先調改的背后,有哪些業務威脅與紅利機會?如何應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