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德中國零售物業2024年實現收入同比下降1.70%
出品/觀點指數
撰文/馮彩云
近日,凱德中國信托發布了2024年業績公告,該基金專注于中國商業地產領域,旗下的物業類型多元,涵蓋零售物業、產業園及物流園項目。
其中,零售物業組合資產占比最大,約占7成,旗下共有9個零售物業,分別位于北京、廣州、成都、長沙、哈爾濱和呼和浩特6個城市,總建筑面積78.82萬㎡,可租賃面積40.53萬㎡。
2024年,上述零售物業實現收入13.13億元,同比下降1.70%;凈物業收入為8.59億元,同比下降0.97%,下滑原因主要包括2024年出售了北京雙井店、關閉上海七寶店,因此收入減少。
不過若剔除資產處置的影響,凱德中國信托零售業務收入實際上有小幅增長,2024年整體收入同比增長0.9%,凈物業收入則同比增長1.9%,總體經營較為穩定。
就上述表現而言,盡管受到部分物業出售及閉店的影響,凱德中國信托的零售物業還是實現了小幅增長,在資產調整與市場波動中韌性突出。
估值方面,凱德中國信托的9個零售物業總估值達到171.3億元,平均單位面積價格為21734元/㎡。其中,北京西直門店的估值最高,為36.68億元,單價達到44153元/㎡。
不過要注意到,北京大峽谷店、成都新南店、長沙雨花亭、哈爾濱埃德蒙頓店4個項目2024年的估值較2023年同期出現下滑,幅度為2%-5%,其余商場估值也并無增長,反映出市場對上述零售物業未來經營情況的預期有所下降。
運營表現上, 2024年凱德旗下零售物業組合客流和零售額錄得增長,分別增長8.7%和2.0%。
至于增長原因,觀點指數認為,與消費市場穩步復蘇、項目積極調改更新等有較大關聯。一方面,去年國內出臺了不少刺激國內消費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政策措施,對零售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凱德內地的零售物業組合也從中受益。
另一方面,為吸引客流提升銷售額,去年凱德旗下商場有相關的積極動作。如西直門店引入泡泡瑪特(POP MART)快閃店,吸引年輕客群,大峽谷店舉辦周杰倫主題快閃,設置巨型雕塑、提升互動體驗等,均對商場客流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除引入新門店外,資產提升對門店業績的提高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業績數據顯示,在凱德9個零售物業組合中,北京大峽谷店、廣州樂峰廣場店及長沙雨花亭店3家新調改的零售物業經營表現較為突出,如北京大峽谷店客流增長26.6%,銷售額增長13.9%,反映了門店升級調改的效果顯著。
基于此,凱德的資產提升計劃將繼續進行,繼2024年完成北京西直門店和哈爾濱學府店改造后,今年還計劃改造北京望京商場的8800㎡老舊超市區域,引入新零售品牌與餐飲,未來有望提升客流量和零售額。
從租售比看,上述零售物業組合2024年的租售比為18.4%,較為穩定,但低于疫情前約20%的水平,這意味著其投資回報仍有壓力,后續需繼續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回報率。
此外,租金單價增長表現也較為乏力,2024年續租租戶租金水平僅增長1%,新租戶租金水平則下降4.3%。由租金變化不難看出,凱德目前為了更好地吸引新租戶,對租金收益的預期有所降低。
這也是目前零售商業市場的主要趨勢,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零售物業租金上漲面臨一定的壓力,部分項目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
以北京為例,機構數據顯示,北京2024第四季度末全市購物中心的首層平均租金環比下跌0.9%至30.4元/㎡/天,與此同時,空置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至7.3%。
至于出租率,2024年末凱德中國信托旗下零售物業組合的整體出租率為98.2%,保持較高出租水平。
細分租戶業態類型來看,服務、IT、餐飲三大業態的銷售額增長最快,2024年零售額分別增長14.4%、9.2%、8.9%,其他業態銷售額增長則相對較弱。
這背后歸功于凱德對租戶業態的重新組合,商場盈利能力得到一定加強。如2024年引入了特色餐飲租戶以吸引客流量,餐飲業態的收入占比也從36.9%增加到38.4%。
不過從租戶租約到期情況看,未來的續租談判與業態重組難度并不小。按租金收入占比看,2025年到期的租戶占比47.2%,3年以內到期的租戶占比為82%,1-3年租約占絕大多數。
總體而言,2024年凱德中國信托通過業態調改與場景創新穩住了基本盤,但存量競爭加劇下,資產更新效率與租戶組合優化將是其未來能否實現增長的關鍵因素。
如何在維持高出租率的同時,提升租金議價能力,也將成為凱德中國信托旗下零售物業后續運營的核心課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