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羅森連虧三年,中央商場要花2500萬回購20%股權
出品/時代周報
撰文/張釔璟
2月24日,中央商場(600280.SH)披露公告稱,公司將以評估后雙方協商定價2500萬元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北京創新工場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創新工廠”)持有的安徽中商便利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中商羅森”)20%的股權。
對于這筆2500萬元的轉讓款,中央商場將分39期向創新工場指定收款賬戶支付。購買完成后,公司將持有安徽羅森64%的股權。
△圖片來源:企業公告
公告顯示,安徽中商羅森成立于2018年6月1日,主要負責在安徽開發建設“羅森便利店”,由中央商場、上海詢謨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長江日昇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其中中央商場持股50%。2018年10月9日,安徽中商羅森股權發生變更,中央商場持股比例變為55%。
此前2017年12月,中央商場與日本國株式會社羅森(以下簡稱“羅森公司”)簽訂合同,獲許在中國安徽省使用“羅森(LAWSON)”品牌開設便利店,成為羅森公司在安徽省指定的唯一區域被許可人。
安徽中商羅森以支付區域品牌代理使用費模式與羅森公司旗下羅森中國投資(羅森中國)開展合作,所有門店選址、加盟營運、 銷售商品、物流配送、業務結算都由安徽中商羅森自行主導,公司盈利來源為自營門店商品銷售經營性收入及加盟店品牌授權管理收入。
2018年7月5日,安徽中商羅森在合肥五店同開,當月銷售額創安徽同業態最高紀錄。2019年,安徽中商羅森開放加盟,并于2020年開始向省內其他城市拓展。
對于此次收購,中央商場董秘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年本身市場也不是太好,財務投資人有出售股權的意向,所以我們就趁機把(安徽中商羅森)股權購買回來。這樣可以增強股權的控制力,同時財務報表能夠合并的部分也能更多”。
根據購買公告,此次股權的出讓方創新工廠2018年通過增資入股成為安徽中商羅森的第三大股東。
2018年10月,為更好地整合便利業務資源,引進外部資金,實現安徽便利股權多元化的治理結構,中央商場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控股子公司增資的議案》,安徽中商羅森與創新工場簽訂增資協議,創新工場擬出資6000萬元,獲得20%股權。
同年12月份,安徽中商羅森股權再次發生變更,中央商場持股比例變為44%,創新工廠持股20%。
然而,近七年過去,這20%股權如今的交易對價僅為2500萬元,較2018年時縮水近六成。
與之相對應的是,安徽中商羅森近年來業績持續虧損。根據資產評估報告,2022年-2024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959.88萬元、-164.17萬元、-21.50萬元,三年累計虧損超千萬元。
而在門店數量方面,安徽中商羅森亦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截至2024年6月底,安徽中商羅森共擁有222家羅森便利店。而此前2022年、2023年,其門店數量分別為240家、238家。
對此,中央商場董秘表示,安徽中商羅森雖然目前仍處于虧損的狀態,但是每年的財務報表也在逐漸改善,公司對其仍然非常看好。
該人士指出,“我們本身是做百貨的,所以非常需要有這樣的一個便利店業務來做組合,需要有大的會員和小的會員來做相互做一些聯動。并且,分期付款的方式對于公司的整體財務壓力也較小,所以我們覺得這是比較好的一個機會。”
夏至良時咨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安徽作為中部省份,近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這為便利店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羅森便利店數量有所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需求下降,而是可能受到競爭加劇或運營策略調整的影響。如果中央商場能優化門店選址、供應鏈管理和商品結構,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此外,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考慮到中央商場的主營業務是百貨,便利店業務可以作為其業務組合中的重要補充,實現大會員與小會員之間的聯動,增強客戶粘性,促進交叉銷售。這種業務協同效應對于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此前1月25日,中央商場發布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88億元至-1.25億元,上年同期為-1.53億元。
中央商場表示,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地產市場下行導致公司對地產開發類存貨計提減值損失,以及傳統商超渠道消費下滑導致公司百貨零售銷售下降,營業收入減少。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13日,共有17家零售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其中,大部分公司歸母凈利潤為正,僅有3家為負,占比約18%。
2月26日,中央商場報收3.83元/股,上漲1.59%,總市值為43.22億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