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置地發布全年業績,商業成為了“全新封面”
出品/Mall先生
撰文/曉虎
昨天,華潤置地及華潤萬象生活雙雙發布2024年度業績。
其中,華潤置地202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88億元,核心凈利潤254.2億元;經常性業務營業收入占比達到14.9%,利潤貢獻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華潤萬象生活全年收入170.43億元,同比增長15.4%;核心凈利潤35.07億元,同比增長 20.1%。
而在數據之外,有一個悄然的改變,或許更具有意義。在年度業績發布PPT中的財務回顧板塊,在損益表之后,華潤置地用了整整3頁,介紹其“經常性收入業務”業績,然后才是“開發銷售型業務”的表現。
這是華潤置地首次在年度業績發布PPT中,將“經常性收入”業務置于開發銷售之前!
“大資管”領銜
華潤置地的新范式
根據華潤置地的官方定義,經常性收入業務=經營性不動產業務+輕資產管理業務+生態圈要素性業務。
近3年華潤置地經營性收入及組成
盡管在介紹中,仍然被描述為“第二增長曲線”,但無論是業務介紹的排序,還是在報告封面中占據最大版面的西安萬象城,都足以顯示出,以不動產經營管理為核心的經常性收入業務,正在取代傳統的住宅開發銷售,成為這家央企地產巨頭的重中之重。
報告中多次出現西安萬象城“生命之樹”
還有一個關鍵表達,“2024經常性收入同比增長6.6%至416億元,可兩倍覆蓋股息及利息”。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即使某一天華潤置地一平米住宅都沒有賣出去,光靠收租和輕資產管理費來支付貸款利息和股息,也沒問題。
我想,這也是在各類國際評級機構持續下調國內房企信用等級的背景下,華潤置地依然能夠從標普 、穆迪及惠譽三家手中,維持住Baa 1/BBB+/BBB+的“投資級”信用評級的關鍵所在。
而除此之外,在報告的業務回顧板塊,也有2個很重要的信號釋出:
一是“大資管”業務成為了公司的首要關鍵。
2023年,華潤置地在業績發布報告中首度提及“本集團正積極向大資管業務轉型”,而今年,“大資管業務”已經成為了第三部分“業務回顧”板塊的開篇內容。
2024年,華潤置地資管規模同比增長8.1%,達到4,621億元。并形成了以置地為核心的“投-融-建”,由旗下獨立上市的輕資產管理平臺華潤萬象生活承載的“管”,以及以公募REITs為渠道的“退”的完整資本閉環。
華潤置地的“投融建管退”閉環
目前,華潤置地在國內先后上市了華夏華潤商業REIT(底層資產為青島萬象城,擬擴募注入昆山萬象匯)和華夏基金華潤有巢REIT(底層資產為位于上海松江的有巢泗涇項目和有巢東部經開區項目,擬擴募注入位于上海閔行的有巢馬橋項目)兩支公募REITs產品。
上海閔行有巢馬橋項目
其中,截止2024年12月31日,華夏華潤商業REIT的后復權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25.6%,漲幅在購物中心行業排名第一,市值位居消費基礎設施REITs首位,連續四個季度現金分紅合計3.15億元。
青島萬象城
二是購物中心業務的核心程度進一步提高。
從收入來看,華潤置地旗下購物中心去年全年實現租金收入193億元,占經常性收入的比重超過46%(這還尚未計算華潤萬象生活對第三方購物中心的管理費收入貢獻)。
從規模來看,2024年華潤置地旗下的購物中心資產管理規模增長10.1%達到2,979億元,占集團資管規模的64%。
從業績來看,旗下購物中心零售額同比增長19.2%至1,953億元,整體出租率高居97.1%。無論是質、還是量,都是妥妥的行業頂流。
如果說當年的“橡樹灣”成就了華潤豪宅標桿的江湖地位,那么今天乃至未來的“萬象城”們,才是這家百年央企更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深圳萬象城的外立面,也是深圳的城市封面
非重奢+產品創新
華潤萬象生活的新故事
在華潤萬象生活的報告中,我們能看到更多關于華潤購物中心業務的細節。
先看下2024年的成果復盤。過去一年,華潤萬象生活共開出21個購物中心,帶動整體在營項目規模增長到122個和1,314萬平米。
2024年華潤萬象生活新開項目一覽
在新開項目與存量項目業績增長的雙重助力下,旗下購物中心2024年累計整體營業額達到2,150億元,同比增長18.7%,可同比增長4.6%。
并由此驅動業主端租金收入同比增長19.2%至262億元,NOI同比增長20%至171億元,NOI Margin更是創造了近年來的新高,達到65.1%。
在這其中,有兩個新特點值得一提。
一是非重奢業績的崛起,補上了重奢品牌業績下滑的窟窿。
過去一年,LVMH和開云等重奢集團在中國市場均遭遇滑鐵盧,由此連累大批港資高端項目的營業額與租金雙雙下跌。
華潤萬象生活旗下的重奢項目同樣承壓,可同比營業額增長僅1.8%。但依托于非重奢項目6.4%的漲幅,抬高了大盤漲幅。
事實上,在去年我們曾專題寫過的深圳萬象城、重慶萬象城等大體量重奢項目中,我們也能看到包括潮流運動、生活方式、美妝個護等多元化品牌的引入,對整體業績維持增長的重要貢獻。
二是創新項目的全面發力,為“萬象系”購物中心創造了新的產品范式。
去年,華潤萬象生活先后開出了義烏天地、深圳大運天地、紹興天地、南京雨花萬象天地、上海世博天地等5座“天地”項目,數量創歷史之最。
由871國營芯片廠老廠區煥新而來的紹興天地
同時,迭代至4.0版本的西安萬象城的火爆出圈,更是成為了全年毫無爭議的“最佳新秀”。
我們關于西安萬象城的視頻,全網收獲了超過70萬的播放量
在消費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一方面能維持行業第一梯隊級別的規模和業績增長,同時又持續保持著自我革新的勇氣,并拿出了驚艷同行的作品。
打一個不夠優雅的比方,看見大運天地和西安萬象城的橫空出世,就好像后來我看到雷布斯奇跡般地秀出了小米SU7 Ultra時的感受。
“奈何自己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
靈活拓展、常態創新
面向未來的新通路
再來聊聊未來的展望。在開發全面萎縮的背景下,去年新開項目創歷史新高的華潤萬象生活,2025年節奏稍有放緩,但15座新項目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當購物中心業務已然成為整個集團的發展核心,既肩負著母公司的深厚期盼,也承擔著投資人的回報期待,華潤萬象生活的壓力恐怕也是來到了空前巨大的地步。
我很多在華潤的伙伴們這兩年都深深感受到了行業乃至公司之卷,而從這次的業績發布材料中,我看到了團隊的勤奮甚至拼命之外,兩個機制層面的變化。
一是華潤萬象生活的拓展正變得愈發靈活。
2024年,華潤萬象生活所管理的第三方購物中心,其稅前利潤貢獻占比達到21%,逐步降低了對母公司所持有資產的依賴。
華潤置地旗下與華潤萬象生活在營購物中心數量對比
而在全年新拓展的12個第三方項目中,出現了許多“非常規”的輕資產委托管理模式。
比如深圳灣文化廣場的空間運營特許經營權、西安未來廣場和安徽置地中心項目的利潤分成模式,以及杭州浦五項目的租賃經營模式。
華潤萬象生活去年部分外拓項目
以杭州浦五項目為例,該項目規劃設計指標為一棟11.9萬平米的6層商業+1.1萬平米的2層商業街區,地下還有2萬平米商業。
華潤萬象生活以整租形式取得了該項目未來20年的經營權,起始租金為按商業面積(暫定為15萬平米)計算的1.94元/平米/日,折合年租金約為1.06億元。
二是全新定義的項目分級方式。
過去大家更為了解的M1/M2對應萬象城,M3/M4對應萬象匯的分類,存在一個小bug,就是“無處安放”的萬象天地。
這次華潤萬象生活提出的“項目分級管理”,將旗下項目梳理為了城市重奢、城市旗艦、品質生活、前沿創新四大類。
“城市重奢”顯然就是M1級別的重奢萬象城;
“城市旗艦”分類中,除了非重奢的成都萬象城、寧波萬象城等項目外,還包括了引領本地市場潮流風向的深圳萬象天地、南京萬象天地;
“品質生活”是以沈陽鐵西、深圳布吉為代表的萬象匯們,我猜測大致對應過去的M3/M4級別;
還有特別的一類“前沿創新”項目,包括了義烏天地、大運天地、紹興天地、世博天地等開放式街區或公園式項目。華潤萬象生活給它們定位的理念是“領賦人文、自然共融、社交文化、創新商業”。
以深圳首個可呼吸開放式商業街區為概念打造的大運天地
把曾經的點狀嘗試,納入正規化的管理分類,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征程里,對空間與內容的創新,將不再是探索的目標,而是時時相伴的日常。
這一點,足以值得其它同行都認真審視,甚至加速跟進。
結語
昨天在我們的REITs交流群里,有一位資方的粉絲評論說“感覺華潤萬象生活是獨一檔了”。
當然,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來評價,會有不同的結論。與此同時,優秀的平臺也并非就是每一個項目成功的“必然條件”。
但對于行業中的巨頭與標桿的研究和學習,永遠是我們不斷自我提升和成長的重要方法。
這也是這篇文章的初心和目標。
最后,好奇個問題:
華潤置地的PPT中展望2025年會開出6座新商場,總數量達到98座;而在華潤萬象生活PPT中,這兩個數字變成了7座和99座。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或許,這也是呼應了開頭:華潤萬象生活又跑在了置地的前面?
兩份業績報告對于2025年華潤置地新增購物中心的展望并不一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