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商基因撞上外賣江湖:京東的降維打擊失靈了?
出品/三車財觀
近年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成為互聯網巨頭競逐的新戰場。
作為電商領域的巨擘,京東強勢入局外賣賽道。今年2月,京東集團正式宣布啟動外賣業務,并開啟“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商家只需打開京東App搜索“外賣入駐”,就能快速辦理入駐。前不久,京東外賣更是宣布將于4月11日早8點正式上線百億補貼。種種動作,無一不在表明京東發力外賣業務的決心。
只是,必須要說的是,外賣江湖早已不是靠資本補貼就能改寫規則的草莽時代,新玩家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在用戶習慣固化、運力網絡密布、商家生態成熟的市場中,差異化突圍的空間究竟何在?
后來者憑什么?
據交銀國際證券的研報,2024年美團外賣市場份額占比為65%,而餓了么占比為33%,其他平臺合計占有率僅為2%。從數據來看,僅美團和餓了么兩家就占據了98%的市場份額。在美團、餓了么構筑的銅墻鐵壁前,京東外賣的入場不可謂不冒險。不過,既然敢于此時深入外賣市場,京東也有著自己的底氣。
一是,京東強大的物流配送能力為其入局外賣市場提供了先決條件。得益于京東到家的多年積淀,京東已構建起龐大的即時零售網絡,其中,京東小時購已覆蓋550萬零售終端,4000個倉儲網點實現“最快9分鐘送達”。另據京東數據,達達秒送年活躍騎手數量近130萬,累計注冊騎手數量達數千萬。京東這些資源能為外賣配送提供高效保障,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務質量,尤其在生鮮、醫藥等即時需求場景中形成差異化服務。
二是,京東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量,能增加新業務的用戶獲取速度。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京東的月活躍用戶為5.5億。可見,京東主站擁有海量活躍用戶,可以此為契機通過首頁導流、聯合促銷等快速吸引用戶嘗試外賣服務。另據京東此前的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京東PLUS會員在籍會員人數達到3400萬。這類年均消費5000元以上的高凈值群體,與品質外賣的目標客群高度重合,這種用戶基本盤的精準性,為差異化競爭提供了天然試驗田。
三是,京東為騎手權益保障的舉措,也有助于其服務質量的提升。據公開資料,今年2月24日,京東集團宣布全面承擔外賣全職騎手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包括個人繳納部分,并且確保騎手現金收入不會因為繳納五險一金而減。這一舉措解決了騎手社保缺失、勞動權益無保障的頑疾,有助于提升騎手的歸屬感,進而提高配送效率和用戶好評率,促進外賣業務發展。
行業格局突圍戰不好打
手握優質資源的京東,在外賣賽道的起跑線上看似占據先機。但當戰略藍圖遭遇地面戰爭,資源轉化效率的衰減開始顯現。
一來,京東長期積累的長途干線物流能力,與外賣行業所需的短途即時配送存在差異。眾所周知,京東核心優勢在于長途干線物流體系,其自建倉儲與配送網絡擅長處理計劃性較強的電商訂單。但外賣行業依賴的是分鐘級響應的短途即時配送,需高頻次流動的騎手群體與動態路線規劃能力。這種基因層面的差異,使得京東難以用電商邏輯解構本地生活服務。
二來,京東外賣所采取的高補貼策略雖能迅速吸引消費者,但該策略卻有不可持續性。日前,京東外賣正式上線了百億補貼活動,將面向全體用戶發放補貼,最高20元,天天都能抽,覆蓋京東外賣平臺所有餐飲門店。此舉雖然可以有助于快速吸引新用戶嘗試使用京東外賣,卻也增大了京東所要負擔的成本。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美團、餓了么已構建起用戶心智壁壘,單純依賴補貼難以形成長期留存。正如滴滴出行補貼大戰后用戶回流現象,京東若持續燒錢可能陷入“獲取-流失一再獲取”的惡性循環,最終因資金鏈壓力導致服務品質滑坡。
三來,平臺黏性形成的用戶習慣,構成京東外賣最難突破的護城河。經過多年的深耕,美團、餓了么早已成為外賣行業的佼佼者,消費者也早已習慣使用這些平臺。京東雖然也是知名平臺,但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將京東視為“家電數碼專屬平臺”。這種認知慣性導致用戶即便在京東完成購物,仍會切換至其他平臺點餐,較難習慣直接使用京東點外賣,京東需要花費大量資源來吸引用戶改變習慣,培養新的外賣消費心智。
商家供給也得修煉
在這個由美團、餓了么雙雄割據的萬億級市場,新入局者京東所面對的不僅是用戶習慣的銅墻鐵壁,更有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商家爭奪戰。
一方面,美團外賣與餓了么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已積累下來了大量商家資源。據美團2024年財報顯示,2024年,美團年交易用戶數突破7.7億,年活躍商戶數增至1450萬,均創下歷史新高。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餓了么國內活躍商家數量就達到了?420萬?。
雖然京東外賣憑借著“全年免傭金”政策,實現了商家數量的快速增長。據京東黑板報消息,京東外賣自2月11日正式上線以來,目前已覆蓋全國126個城市,入駐品質堂食餐廳門店數突破30萬家。但相較于其他,京東外賣的商家數量仍顯得頗為不足,而這會使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另一方面,京東外賣主打“品質化”路線,此舉雖然和老牌外賣平臺形成了差異,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類相對單一的局面。據悉,京東外賣僅限堂食餐廳和品牌連鎖餐廳。正因如此,京東外賣的商家類型也主要集中在餐飲領域。而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除了餐飲供給之外,還提供超市便利、生鮮果蔬、藥品等非餐飲品類的供給,可以滿足消費者除餐飲外的其他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即時消費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京東外賣的征途依舊是任重而道遠,它或許難以復制京東商城昔日的顛覆神話,但其在品質化、合規化、技術化方向的嘗試,正在為行業進化提供新的坐標系。當野蠻生長成為過去式,或許正是這種“不完美創新者”的存在,才能推動整個行業走向更健康的競爭生態。畢竟,本地生活服務的終極競爭,不在于補貼力度,而在于能否創造增量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